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019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张紧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皮带;圆轴,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轴线与所述皮带的工作面平行;多个开口卡箍,其卡装在所述圆轴上;衔接板,至少一个开口卡箍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所述衔接板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传输机构中的圆轴可在开口卡箍内旋转,从而实现了圆轴和衔接板上部的法向可调,开口卡箍与衔接板之间垂向可调,使得皮带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据汽车覆盖件型面进行调整,实现了汽车覆盖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覆盖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张紧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皮带;圆轴,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轴线与所述皮带的工作面平行;多个开口卡箍,其卡装在所述圆轴上;衔接板,至少一个开口卡箍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所述衔接板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上。本专利技术传输机构中的圆轴可在开口卡箍内旋转,从而实现了圆轴和衔接板上部的法向可调,开口卡箍与衔接板之间垂向可调,使得皮带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据汽车覆盖件型面进行调整,实现了汽车覆盖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覆盖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专利说明】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模具配件,特别是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覆盖件为了满足强度、功能、造型等各方面的需求,往往形状都非常复杂。复杂型面的覆盖件为了保证表面质量,在对其进行传输过程中,需要极其小心,而覆盖件传输的便捷性将直接影响冲压生产的效率。因此,如何使传输机构对覆盖件完成快速、平稳、无损伤的传输,成为冲压生产工艺中的关键一环。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传输机构两个带轮100之间通过型材101连接。型材101的剖面如图3所示。型材101与连接板102之间焊接。这一结构造成带轮100和型材101之间以及型材101和连接板102之间不可调,从而使得传输机构无法实现汽车覆盖件与皮带接触面最大化,尤其是对于起伏性较大的覆盖件,现有传输机构中的皮带无法与覆盖件尽量贴合,因此,在传输过程中会造成皮带无法带动覆盖件的情况发生,而且传输机构上的刚性零件还容易对覆盖件造成划伤,影响覆盖件的表面质量,使得良品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实现了汽车覆盖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覆盖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张紧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皮带;圆轴,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轴线与所述皮带的工作面平行;多个开口卡箍,其卡装在所述圆轴上;衔接板,至少一个开口卡箍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所述衔接板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上。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上部设有垂向第一长圆孔,第一螺栓穿过此第一长圆孔与所述开口卡箍紧固联接。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中部形成折弯部,该折弯部弯向所述开口卡箍且与所述衔接板的下部垂直,所述衔接板的上部与折弯部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下部设有垂向第二长圆孔,第二螺栓穿过该第二长圆孔与安装支架紧固联接。优选地,所述开口卡箍面向所述皮带工作面底侧的顶端固装有托板。优选地,所述托板与所述开口卡箍的顶端螺纹联接。优选地,所述开口卡箍的开口端通过第三螺栓将该开口卡箍拧紧。优选地,所述开口卡箍上、位于所述第三螺栓之上设有用于放置紧固螺栓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主动轮由电机带动,一所述开口卡箍上设置有检测模具中冲压件的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闭。 本专利技术传输机构中的圆轴可在开口卡箍内旋转,从而实现了圆轴和衔接板上部的法向可调,开口卡箍与衔接板之间垂向可调,使得皮带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据汽车覆盖件型面进行调整,实现了汽车覆盖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覆盖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传输机构的轴测图;图2为现有的传输机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现有的传输机构中型材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的轴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拆掉皮带后的轴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中固定衔接试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中圆轴、开口卡箍和衔接板安装后的轴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中圆轴、开口卡箍和衔接板安装后的背向轴测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为:带轮100、型材101连接、连接板102。图4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为:1主动轮、2从动轮、3皮带、4电机、5圆轴、6开口卡箍、7衔接板、71衔接板上部、72衔接板中部、73衔接板下部、8第一螺栓、9第二螺栓、10安装支架、11托板、12第三螺栓、13传感器、14安装孔、15万向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主要应用于汽车冲压件冲压模具中,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2、皮带3、电机4、圆轴5、开口卡箍6、衔接板7。皮带3张紧在主动轮I和从动轮2上的皮带3。圆轴5设置在主动轮I和从动轮2之间,其轴线与皮带3的工作面平行。四个开口卡箍6卡装在圆轴5上,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圆轴5的两端,靠近主动轮I的开口卡箍6上安装有电机4。圆轴5中部上的两个开口卡箍6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衔接板7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7上。圆轴5可在开口卡箍6内旋转,从而实现了圆轴5和衔接板7的法向可调,开口卡箍6与衔接板7之间垂向可调,使得皮带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据汽车冲压件型面进行调整,实现了汽车冲压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冲压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优选地,衔接板7的上部71对应两个开口卡箍6的位置处设有垂向第一长圆孔,其中衔接板7的上部71上对应每个开口卡箍6的位置处都沿垂向设有两个第一长圆孔,共计四个第一长圆孔,每一个长圆孔上都装配有一个第一螺栓8,第一螺栓8穿过第一长圆孔与开口卡箍6紧固联接。使用时,拧松第一螺栓8,使得第一螺栓8可沿第一长圆孔滑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处后,再拧紧第一螺栓8。通过此种方式即可实现对衔接板7和开口卡箍6之间的垂向可调,这一调节方式简单易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优选地,衔接板7的中部形成折弯部72,该折弯部72弯向开口卡箍6且与衔接板7的下部73垂直,衔接板7的上部71与折弯部72的夹角为钝角。采用钝角的设计,使得圆轴5和衔接板7的法向可调角度更大,进而使得皮带3的工作面与冲压件更好的贴合。一种使用方式,如图7所示,衔接板7的下部73的两侧分别设有垂向第二长圆孔,第二螺栓9穿过该第二长圆孔与安装支架10紧固联接。借助安装架可将传输机构安装在模具上,而且第二螺栓9可在第二长圆孔内滑动,实现了衔接板7在安装支架10上高度可调,这一高度可调延伸了开口卡箍6与衔接板7的垂向可调,有助于皮带3的工作面与冲压件贴合。如图6所不,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开口卡箍6面向皮带3工作面底侧的顶端固装有托板11,托板11与开口卡箍6的顶端螺纹联接。托板11可将皮带3的工作面托起,从而增大了工作面与冲压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冲压件与工作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皮带3对冲压件的传输。如图8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每个开口卡箍6的开口端通过第三螺栓12将该开口卡箍6拧紧。开口卡箍6上、位于第三螺栓12之上设有用于放置紧固螺栓的安装孔14。当圆轴5和开口卡箍6之间的位置调整完成后,拧紧第三螺栓12,再在安装孔14内拧入紧固螺栓,可防止传输机构在运行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2)以及张紧在所述主动轮(1)和从动轮(2)上的皮带(3),其特征在于,该传输机构还包括:圆轴(5),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轮(1)和从动轮(2)之间,其轴线与所述皮带(3)的工作面平行;多个开口卡箍(6),其卡装在所述圆轴(5)上;衔接板(7),至少一个开口卡箍(6)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所述衔接板(7)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申刘春雨阮林凡郑薇赵鸿鹄赖荣胜王海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