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8822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首先构建包括智能移动终端、后台系统、地图应用在内的系统,然后结合陀螺仪和GPS进行到达检测、离开检测以及活动检测,最后根据到达检测、离开检测、活动检测获得的可信到达事件、可信离开事件以及可信活动,进行考勤与工作时长统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更准确的到达、离开和现场活动检测,并实现对到达、离开和活动的反作弊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位跟踪和生产自动化,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管理是很难准确做到的,而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却与其工作绩效、费用结算紧密相关。在有些场景下可以通过在现场安装考勤机来实现。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考勤机方式也不适合露天、未通电或者工期较短的工地现场。目前有一些系统通过GPS定位来跟踪现场工作人员,但是GPS存在信号盲点,对室内活动无法检测,同时不能解决一些作弊的场景,比如替人配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经验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实现更准确的到达、离开和现场活动检测,并实现对到达、离开和活动的反作弊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系统;系统由智能移动终端、后台系统、地图应用组成;智能移动终端是指装备了GPS模块和陀螺仪的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可移动的计算设备,能够运行Android或者iOS操作系统,安装有客户端软件,下称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软件是基于Android或IOS开发的客户端软件,能够识别用户地理位置、侦测用户活动,与后台服务器端通信实现各类事件的记录;后台系统包括:Web服务接口: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接口;用户界面:供用户通过其维护工作内容,查看工作统计;事件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由客户端发来的各类时间;工作内容管理模块:用于维护工作类型、工作地点和边界;活动特征分析模块:用于预设的置信区间进行计算,判断工作活动的可信度;工作时间统计模块:用于根据可信的工作活动统计工作时间;后台系统下称服务器端;地图应用,为公开可用的互联网地图应用;(2)到达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在地图上标记工作地点及边界;步骤1-2,客户端根据GPS提供的位置,检测到现场工作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步骤1-3,客户端提示用户确认到达,用户确认到达后,客户端自动向服务器端发送到达事件;步骤1-4,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自动发送的到达事件,或者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手动发送的到达事件;所述到达事件的数据结构包括:人员ID、事件发生时间、地理位置信息、工作内容;所述工作内容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ID、工作类型、工作内容描述、预设到达时间、负责人ID;步骤1-5,服务器端分析到达事件的合法性:判断到达事件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位于工作位置边界内;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1-6,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1-7;步骤1-6,提示客户端已确认到达,然后转入步骤1-8;步骤1-7,提示客户端未确认到达;步骤1-8,后续活动检测:判断在后续的离开事件之前的活动特征是否符合该工作类型的活动特征;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1-9,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1-10;步骤1-9,标记到达事件为可信;步骤1-10,标记到达事件为可疑;(3)离开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在地图上标记工作地点及边界;步骤2-2,客户端根据GPS提供的位置,检测到现场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地点;步骤2-3,客户端提示用户确认离开,用户确认离开后,客户端自动向服务器端发送离开事件;步骤2-4,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自动发送的离开事件,或者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手动发送的离开事件;所述离开事件的数据结构包括:人员ID、事件发生时间、地理位置信息、工作内容;所述工作内容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ID、工作类型、工作内容描述,预设离开时间、负责人ID;步骤2-5,服务器端分析离开事件的合法性:判断离开事件的地理位置是否位于工作位置边界外以及是否有对应的到达事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2-6,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2-7;步骤2-6,提示客户端已确认离开,然后转入步骤2-8;步骤2-7,提示客户端未确认离开;步骤2-8,后续活动检测:判断在所述离开事件之前的活动特征是否符合该工作类型的活动特征;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2-9,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2-10;步骤2-9,标记离开事件为可信;步骤2-10,标记离开事件为可疑;(4)活动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通过陀螺仪检测包括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移动高度、方向变化在内的活动数据;陀螺仪检测活动数据后,定期向服务器端发送活动检测定期报告事件;服务器端根据所述活动检测定期报告事件,计算当日强度指标和频度指标;所述活动检测定期报告事件的数据结构包括:人员ID、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报告时间、移动速度、移动高度、角度变化、移动距离、工作内容;所述工作内容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ID、工作类型、工作内容描述、负责人ID;步骤3-2,判断所述强度指标和频度指标是否在对应的置信区间取值范围之内;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3-3,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3-4;步骤3-3,标记为可信活动,然后转入步骤3-6;步骤3-4,标记为可疑活动,然后转入步骤3-5或者步骤3-6;步骤3-5,补充证据;补充证据完成后转入步骤3-3;所述补充证据是指提交用于人工可以判定工作真实性的包括现场工作的照片、客户的书面证明在内的证据;步骤3-6,根据标记结果更新特征数据库;(5)根据上述到达检测、离开检测、活动检测获得的可信的到达事件、可信的离开事件、可信的活动,进行考勤与工作时长统计。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现场工作人员与长期固定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不同,是指会按要求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工作,例如销售人员,施工人员、工程巡检人员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合陀螺仪和GPS实现比单纯GPS方式实现更准确的到达、离开和现场活动检测;结合后台数据进行行为模式分析,实现对到达、离开和活动的反作弊检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图。图2是到达检测流程图。图3是到达事件结构图。图4是离开检测流程图。图5是离开事件结构图。图6是活动检测流程图。图7是活动检测定期报告事件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实现本专利技术,首先需要构建由智能移动终端、后台系统以及地图应用所组成的系统。系统各部分的说明如下:1.智能移动终端:是指装备了GPS模块和陀螺仪的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可移动的计算设备(比如嵌入了计算设备的安全帽),能够运行Android或者iOS操作系统。以下称为客户端。1.1.客户端软件:基于Android或IOS开发的客户端软件,能够识别用户地理位置、侦测用户活动,与后台服务器端通信实现各类事件的记录。2.后台系统:2.1.Web服务接口: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接口。2.2.用户界面:用户通过用户界面维护工作内容,查看工作统计。2.3.事件记录模块:记录由客户端发来的各类时间(到达、离开、定时活动报告)。2.4.工作内容管理模块:维护工作类型,工作地点和边界。2.5.活动特征分析模块:基于工作类型与活动特征数据库,根据预设的置信区间进行计算,判断工作活动的可信度。2.6.工作时间统计模块:基于可信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系统;系统由智能移动终端、后台系统、地图应用组成;智能移动终端是指装备了GPS模块和陀螺仪的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可移动的计算设备,能够运行Android或者iOS操作系统,安装有客户端软件,下称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软件是基于Andorid或IOS开发的客户端软件,能够识别用户地理位置、侦测用户活动,与后台服务器端通信实现各类事件的记录;后台系统包括:Web服务接口: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接口;用户界面:供用户通过其维护工作内容,查看工作统计;事件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由客户端发来的各类时间;工作内容管理模块:用于维护工作类型、工作地点和边界;活动特征分析模块:用于预设的置信区间进行计算,判断工作活动的可信度;工作时间统计模块:用于根据可信的工作活动统计工作时间;后台系统下称服务器端;地图应用,为公开可用的互联网地图应用;(2)到达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在地图上标记工作地点及边界;步骤1‑2,客户端根据GPS提供的位置,检测到现场工作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步骤1‑3,客户端提示用户确认到达,用户确认到达后,客户端自动向服务器端发送到达事件;步骤1‑4,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自动发送的到达事件,或者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手动发送的到达事件;所述到达事件的数据结构包括:人员ID、事件发生时间、地理位置信息、工作内容;所述工作内容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ID、工作类型、工作内容描述、预设到达时间、负责人ID;步骤1‑5,服务器端分析到达事件的合法性:判断到达事件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位于工作位置边界内;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1‑6,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1‑7;步骤1‑6,提示客户端已确认到达,然后转入步骤1‑8;步骤1‑7,提示客户端未确认到达;步骤1‑8,后续活动检测:判断在后续的离开事件之前的活动特征是否符合该工作类型的活动特征;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1‑9,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1‑10;步骤1‑9,标记到达事件为可信;步骤1‑10,标记到达事件为可疑;(3)离开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在地图上标记工作地点及边界;步骤2‑2,客户端根据GPS提供的位置,检测到现场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地点;步骤2‑3,客户端提示用户确认离开,用户确认离开后,客户端自动向服务器端发送离开事件;步骤2‑4,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自动发送的离开事件,或者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手动发送的离开事件;所述离开事件的数据结构包括:人员ID、事件发生时间、地理位置信息、工作内容;所述工作内容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ID、工作类型、工作内容描述,预设离开时间、负责人ID;步骤2‑5,服务器端分析离开事件的合法性:判断离开事件的地理位置是否位于工作位置边界外以及是否有对应的到达事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2‑6,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2‑7;步骤2‑6,提示客户端已确认离开,然后转入步骤2‑8;步骤2‑7,提示客户端未确认离开;步骤2‑8,后续活动检测:判断在所述离开事件之前的活动特征是否符合该工作类型的活动特征;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2‑9,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2‑10;步骤2‑9,标记离开事件为可信;步骤2‑10,标记离开事件为可疑;(4)活动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通过陀螺仪检测包括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移动高度、方向变化在内的活动数据;陀螺仪检测活动数据后,定期向服务器端发送活动检测定期报告事件;服务器端根据所述活动检测定期报告事件,计算当日强度指标和频度指标;所述活动检测定期报告事件的数据结构包括:人员ID、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报告时间、移动速度、移动高度、角度变化、移动距离、工作内容;所述工作内容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ID、工作类型、工作内容描述、负责人ID;步骤3‑2,判断所述强度指标和频度指标是否在对应的置信区间取值范围之内;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3‑3,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3‑4;步骤3‑3,标记为可信活动,然后转入步骤3‑5和步骤3‑6;步骤3‑4,标记为可疑活动,然后转入步骤3‑6;步骤3‑5,补充证据;补充证据完成后转入步骤3‑3;所述补充证据是指提交用于人工可以判定工作真实性的包括现场工作的照片、客户的书面证明在内的证据;步骤3‑6,根据标记结果更新特征数据库;(5)根据上述到达检测、离开检测、活动检测获得的可信的到达事件、可信的离开事件、可信的活动,进行考勤与工作时长统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与活动特征分析的现场人员工作时间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系统;系统由智能移动终端、后台系统、地图应用组成;智能移动终端是指装备了GPS模块和陀螺仪的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可移动的计算设备,能够运行Android或者iOS操作系统,安装有客户端软件,下称客户端;所述客户端软件是基于Android或IOS开发的客户端软件,能够识别用户地理位置、侦测用户活动,与后台服务器端通信实现各类事件的记录;后台系统包括:Web服务接口: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接口;用户界面:供用户通过其维护工作内容,查看工作统计;事件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由客户端发来的各类时间;工作内容管理模块:用于维护工作类型、工作地点和边界;活动特征分析模块:用于预设的置信区间进行计算,判断工作活动的可信度;工作时间统计模块:用于根据可信的工作活动统计工作时间;后台系统下称服务器端;地图应用,为公开可用的互联网地图应用;(2)到达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在地图上标记工作地点及边界;步骤1-2,客户端根据GPS提供的位置,检测到现场工作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步骤1-3,客户端提示用户确认到达,用户确认到达后,客户端自动向服务器端发送到达事件;步骤1-4,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自动发送的到达事件,或者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手动发送的到达事件;所述到达事件的数据结构包括:人员ID、事件发生时间、地理位置信息、工作内容;所述工作内容的数据结构包括:工作项ID、工作类型、工作内容描述、预设到达时间、负责人ID;步骤1-5,服务器端分析到达事件的合法性:判断到达事件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位于工作位置边界内;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1-6,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1-7;步骤1-6,提示客户端已确认到达,然后转入步骤1-8;步骤1-7,提示客户端未确认到达;步骤1-8,后续活动检测:判断在后续的离开事件之前的活动特征是否符合该工作类型的活动特征;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入步骤1-9,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转入步骤1-10;步骤1-9,标记到达事件为可信;步骤1-10,标记到达事件为可疑;(3)离开检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在地图上标记工作地点及边界;步骤2-2,客户端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易合大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