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861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纸装置,使压力方向与夹持方向保持一致。该压纸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装钉器上,该装钉器相对基座的面立设有装订杆,该装置包括杆状主体部。该主体部的纵向两侧,设有第1开口区域和第2开口区域,第1开口区域沿倾斜方向延伸,将装订杆插入到基座上,第2开口区域与第1开口区域连通并沿径向,将装订杆紧固。在将装订杆分别插入第1开口区域内时,按压主体部上的操作片部,则主体部旋转,使装订杆位于第2开口区域内,将压纸装置固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纸装置,特别是涉及下述压纸装置,该压纸装置可按照不对插入装订杆中的纸页弄皱的方式将该纸页钉入。在过去,广泛地使用有下述环形文件夹或活页夹,其通过将设置于纸封皮上的装钉杆插入纸页的装钉孔中,可将该纸页钉入。在这样的环形文件夹或活页夹中,在纸页张数较少时,具有在文件夹的内部侧,将纸页弄皱而损坏的危险。于是,出现了附图说明图18所示的压纸装置50,该压纸装置将纸页的钉入区域按压在文件夹的纸封皮的内面侧,从而可将该纸页钉入。该压纸装置50由板状部件52构成,该板状部件52具有插入2根装订杆60的长孔51。该长孔51沿板状部件52的纵向延伸,并且以保持连续的方式具有第1孔53和第2孔54,该第1孔53的尺寸大于装订杆60的杆直径,该第2孔54与上述该第1孔连通,其尺寸稍小于上述杆直径。在这里,在采用压纸装置50,将钉入装订杆60上的纸页夹持于图中未示出的纸封皮之间时,首先,将插入装订杆60的压纸装置50沿与纸面相垂直的方向,对纸页按压,使压纸装置50滑动到图18(B)所示的位置,根据装订杆60的外径尺寸与第2孔部54的尺寸之间的相关关系,限制压纸装置50的移动,防止纸页中的钉入区域褶皱。但是,在上述的压纸装置50的结构中,在夹持纸页时,必须向两个方向施加力。即,必须向与纸面相垂直的方向施加压力,以及沿压纸装置50所在面方向施加滑动力。由此,会产生夹持作业复杂,难于操作的不利情况。另外,由于必须同时向两个方向施加力,这样按压力有所减弱,会导致不能恰好将纸页夹持到压纸装置50与表纸体之间的不利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不利情况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纸装置,其使施加按压力的方向与进行夹持的方向保持一致,确保轻松的操作感,并且可确实保持纸页的夹持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结构,该结构涉及下述的压纸装置,其以绕相对规定的基座面直立的装订杆旋转的方式设置,可在其与上述基座面之间夹持纸页,该压纸装置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可插入上述装订杆的孔,当朝向基座面一侧按压上述主体部,使该主体部产生规定位移时,上述孔保持在使上述主体部静止于上述装订杆上的状态。由于形成这样的结构,可避免过去那种向两个方向进行的繁杂的操作,仅仅通过对主体部进行按压操作,便将纸页夹持。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的结构,该结构涉及下述的压纸装置,其以绕相对规定的基座面直立的装订杆旋转的方式设置,可在其与上述基座面之间夹持纸页,该压纸装置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可插入上述装订杆的孔,上述孔包括第1开口区域,该第1开口区域可将上述装订杆插入基座上;第2开口区域,该第2开口区域与上述第1开口区域保持连通,并且可沿径向将上述装订杆紧固,当在将上述装订杆插入第1开口区域的状态,朝向基座面侧按压上述主体部时,装订杆位于上述第2开口区域内部,该装订杆以紧固的方式固定。按照这样的结构,在将装订杆插入第1开口区域的状态下,通过将主体部相对纸面按压,则可在非强制的情况下使装订杆移动到与第1开口区域连通的第2开口区域内。此时,由于通过第2开口区域对装订杆施加紧固力的反作用,主体部的移动受到限制,可简单快速地进行纸页的夹持作业。另外,由于仅仅沿夹纸页的方向施加力,所以可消除强制性的操作。可采用下述结构,即本专利技术的主体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形状,上述第1开口区域沿相对按上述主体部的宽度尺寸较小的方向的假想平面,在倾斜方向上延伸,使两侧连通,另外,上述第2开口区域沿基本与上述假想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使两侧连通。由此,当将装订杆插入第1开口区域时,主体部处于倾斜状态,这样容易施加使主体部移动时的按压力,以便使装订杆位于第2开口区域内。可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主体部,至少是上述孔形成区域的外周设计成具有曲面部的形状,在该主体部上设置有操作片部,以便将主体部从第1开口区域移动到第2开口区域。由此,一边使主体部旋转,一边使其滑动移动,通过确保施加按压力的区域,可使操作感到轻松。当拆下压纸装置时,可将手指扣住操作片部,向上拉动,从而可减轻拆卸操作的负担。另外,还可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主体部,至少是上述孔的形成区域的横截面形状轮廓,设计成在上述基座面上横卧的长椭圆形状,在该主体部上设置有操作片部,以便将主体部从第1开口区域移动到第2开口区域。此外,最好同时采用下述结构,即在上述孔的相邻位置,形成下述变形部,该变形部使装订杆从第1开口区域向第2开口区域移动时的第2开口区域进行实现稍稍张开的动作。按照这样的结构,当装订杆位于第2开口区域内时,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允许在第2开口区域内发生弹性变形,并且使操作感轻松,可获得牢固的紧固力。还有,最好在上述主体部中的操作片部的相对侧,形成可使上述主体部的旋转位置上升装置。按照这样的结构,比如,在装订杆的基部具有铆钉等环状部时,可将压纸装置安装于避开该环状部的正上位置,可避免将上述开口区域损坏的危险。再有,可提供一种不依赖装订杆的基部形状,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压纸装置。再有,可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旋转位置上升装置由下述片部件构成,该片部件朝向基本与上述主体部的纵向垂直的方向,该片部件的前端在装订杆位于第1开口区域内时,设置于与上述基座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并且形成使插入到上述第1开口区域中的装订杆位于第2开口区域时的旋转中心,使上述主体部上升。由此,仅仅通过对操作片部施加按压力,上述主体部便可旋转到沿装订杆的轴线自动上升的位置,通过极为简单的结构,就能将压纸装置安装到上升的位置。图1为采用本实施例压纸装置环形节的示意性斜视图;图2为上述压纸装置的示意性斜视图;图3(A)为图2的放大左侧视图,图3(B)为沿图2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A)为使操作片部处于朝上状态的压纸装置的平面图,图4(B)为使操作片部处于水平状态的压纸装置的平面图;图5(A)为表示压纸装置的初始作业状态的上述环形节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5(B)为表示压纸装置夹持状态的上述环形节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压纸装置正视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图6的后视图;图9为沿图6中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0为沿图6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1为沿图6中D-D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2为沿图6中E-E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3为沿图6中F-F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4为表示第2实施例压纸装置的初始装配作业状态的环形节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15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压纸装置施加按压前的环形节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16为图15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7为表示通过第2实施例压纸装置夹持纸页状态的环形节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图18(A)和(B)为表示已有的压纸装置使用状态的平面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第1实施例图1表示在环形文件夹中采用本专利技术压纸装置的第1实施例示意性斜视图。在该图中,该环形文件夹10包括纸封皮14,其由通过后纸封皮11,在左右两侧连接的外纸封皮12和内纸封皮13形成;装钉器17,其包括基座15和装钉杆16,该基座15设置于内纸封皮13中的靠近后纸封皮11的内面侧,该装钉杆16具有支承于该基座15上,并且以其顶部位置可接合分离的方式设置,从而可使环圈实现开闭。在该装钉杆16上,装钉有纸页P,并且在该纸页P的上面侧,设置有压纸装置20。上述压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以绕相对规定的基座面直立的装订杆旋转的方式设置,可在其与上述基座面之间夹持纸页; 该压纸装置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可插入上述装订杆的孔; 当朝向基座面一侧按压上述主体部,使该主体部产生规定位移时,上述孔保持在将上述主体部静止于上述装订杆上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充小池诚一
申请(专利权)人:国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