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和包含该电解质溶液的镁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562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其包含由以下通式(1)所表示的介离子化合物:(在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7烃基基团或含氧的烃基基团,并且X为O或S。)通式(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其包含由以下通式(1)所表示的介离子化合物:(在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7烃基基团或含氧的烃基基团,并且X为O或S。)通式(1)【专利说明】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和包含该电解质溶液的镁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质溶液,该电解质溶液当用在镁电池中时提供比此前更大的氧化还原电流,并涉及包含该电解质溶液的镁电池。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能够通过将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化学能的减少转化为电能而放电。当电流的流动与放电过程中电流的流动反向时,二次电池还能够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蓄电(充电)。镁电池使用镁,镁是一种丰富的天然资源、易于操作并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在二次电池中,镁电池的开发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在镁电池使用镁金属作为其负电极活性材料的情况下,放电过程中在负电极处发生式(I)中的反应。Mg — Mg2++2e_ (I)根据式⑴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行进、在外负载处做功并随后到达正电极。式(I)中产生的镁离子(Mg2+)通过在夹于负电极和正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内电渗而从负电极侧移动到正电极侧。另外,当使用五氧化二钒(V2O5)作为正电极活性材料时,放电过程中正电极处发生式(II)中的反应。V205+Mg2++2e-— MgV2O5 (II)在充电过程中,负电极和正电极处分别发生式⑴和(II)中的逆反应,镁在负电极处再生并且五氧化二钒(V2O5)在正电极处再生,由此使得能够再次进行放电。作为与镁电池电解质溶液有关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150924号(JP2012-150924A)中披露了镁二次电池电解质溶液的技术,其中所述镁二次电池电解质溶液包含引入了缩合磷酸酯的酯型电解质溶液。在JP2012-150924A的说明书第段中,描述了通过向酯型电解质溶液如碳酸亚丙酯(PC)溶液中加入缩合磷酸酯所提供的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对电解质溶液使用有机溶剂的常规镁电池表现出小的氧化还原电流。另外,对使用易燃并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如PC的常规镁电池的可靠性的改善存在限制。与此相反,在努力改善可靠性的过程中,已经可得到对电解质溶液使用离子液体(常温下为熔融盐)的镁电池。该离子液体指在100°c或低于100°C下为液体并且通常不挥发的盐。这样的不挥发电解质溶液不仅可改善可靠性,而且提供表现出相当宽的电位窗口(电位区域)和相当高的离子传导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鉴于前文中描述的情况而完成并提供当用在镁电池中时可产生比此前更大的氧化还原电流的电解质溶液,并且还提供包含该电解质溶液的镁电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镁电池电解质溶液包含由以下通式(I)所表示的介离子化合物:通式(I)【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包含由以下通式(I)所表示的介离子化合物: 通式(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还包含浓度为0.01mol / kg至1.5mol / kg 的镁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还包含浓度为0.05mol / kg至1.4mol / kg 的镁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还包含浓度为0.1mol / kg至1.3mol / kg 的镁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还包含作为支持盐的镁盐,该镁盐是从 Mg (OH)2、Mg (PF6) 2、Mg (BF4) 2、Mg (AsF6) 2、Mg (CF3SO3) 2、Mg (N (SO2CF3) 2) 2 (MgTFSA)、Mg(N(SO2C2F5)2)JP Mg(C(SO2CF3)3)2中选择出的一种或者是从前述镁盐中选择出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6.—种镁电池(100),至少包括:正电极(6);负电极(7);和介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电解质溶液层(1), 其中所述电解质溶液层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文档编号】H01M10/0567GK104022308SQ201410067164【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平下恒久, 中本博文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工业大学,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包含由以下通式(1)所表示的介离子化合物:通式(1)在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C1‑7烃基基团或含氧的烃基基团,并且X为O或S。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下恒久中本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工业大学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