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559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设置的模组片,各模组片包括一侧设有若干凹槽的导电板以及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若干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由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组成的差分信号端子以及将差分信号端子绝缘地固定于所述凹槽的绝缘件,绝缘件由绝缘材料包覆成型在各差分信号端子外,所述绝缘件包括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连接的连接埠,绝缘件使位于凹槽内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保持不同的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连接埠在第二间距上的横向厚度大于在第一间距上的横向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用于通讯领域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2004年3月23日授权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6,709,294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公连接器及与公连接器配合的母连接器。所述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模组,各端子模组包括若干信号端子、一体成型在信号端子上的绝缘件、及一体成型在绝缘件上的导电塑胶件,导电塑胶件通过在绝缘材料中添加导电材料混合制成,作为替代端子模组中的屏蔽片的功能并不理想,而且对于信号端子来说,该前案揭示的导电塑胶没有在整个信号端子的路径上提供完全封闭的屏蔽。2002年7月3日授权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6,443,740号揭示了一种使用导电板的公连接器,以及与之配合的母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为了提供较好的接地效果,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在接触前段增加外层导体,单独与公连接器的导电板接触,该结构的制造工艺相对复杂,且母电连接器上信号端子的后段仅一侧受到外层导体的屏蔽,前、后段屏蔽效果的改变不利于信号的稳定传输。2002年10月29日授权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6,471,549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包括信号端子及三面包围信号端子的U形的接地部,所述母连接器包括若干端子模组,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的本体、安装在本体一侧的若干信号端子、及安装在本体相反一侧的平板状的接地片,所述接地片上设有若干向侧面延伸的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将信号端子分成若干对,公母连接器配合后,所述公连接器的“U”形的接地部与母连接器的接地片共同将相配合的信号端子的配合部四面包围地屏蔽。但是公母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的其他部分并未被四面包围地屏蔽。以上现有技术均是希望在传输高频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周边设置屏蔽保护,从结构上讲,上述方案的屏蔽效果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信号传输稳定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匹配,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设置的模组片,各模组片包括一侧设有若干凹槽的导电板以及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若干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由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组成的差分信号端子以及将差分信号端子绝缘地固定于所述凹槽的绝缘件,绝缘件由绝缘材料包覆成型在各差分信号端子外,所述绝缘件包括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连接的连接埠,绝缘件使位于凹槽内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保持不同的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连接埠在第二间距上的横向厚度大于在第一间距上的横向厚度。所述第一间距及第二间距上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均没有填充绝缘材料,所述连接埠位于差分信号端子的一侧。绝缘件在第一间距上没有设置连接埠,即连接埠在第一间距上的横向厚度为零。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设于传输路径一端的对接端以及位于传输路径另一端的安装端,所述对接端及安装端均被成型于绝缘件内,对接端延伸出绝缘件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匹配的对接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在对接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间距。所述对接端上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所述对接端上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均至少部分的暴露在空气中。所述安装端延伸出绝缘件设有安装至于外部电路板的安装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在安装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间距。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导电板上用于将凹槽的开口封闭的接地件,所述接地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并将绝缘件封闭在凹槽内,接地件与导电板形成电性接触以在绝缘件周围形成一封闭的屏蔽空间。所述导电板上凹设有安装接地件的安装框,安装框具有与接地件相同的轮廓并朝导电板内凹设有一卡持孔,接地件包括局部垂直延伸出的卡持片,所述卡持片卡持在卡持孔内以将接地件固定至导电板上,所述接地件的厚度不大于安装框的深度。所述导电板下方开设若干横向贯穿导电板的狭槽,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狭长形薄片状的接地桥,所述接地桥包括收容在狭槽中以将各导电板横向串接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向下延伸的若干安装脚,安装脚用于将各导电板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在整个传输路径上被完整屏蔽,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并且通过改变端子间距来克服不同厚度的绝缘材料对差分信号端子阻抗的影响,实现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模组片的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模组片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5是图3所示导电板与隔离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端子组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端子组件的正视图。图8是图7所示端子的正视图。图9是分别沿图7所示各剖面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9(B)所示绝缘件的其他方式的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是被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互相配合,电连接器100包括横向堆叠设置的若干模组片12,用于将各模组片12固定为一体的薄片状保持件11,分别安装在模组片12上的接地件15,安装在各模组片12前端的若干隔离件16以及安装在堆叠之后的模组片12下方的狭长形薄片状接地桥17,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100为直角形连接器,因此保持件11优选地设计成在横向具有一定宽度的“L”形,从相邻的两侧将各模组片12保持在一起,并且保持件11横向的宽度与所有模组片12堆叠之后总的厚度大致相等。如图3-5所示,模组片12包括一导电板120、收容在导电板120内的端子组件30,所述端子组件30包括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4、及成型在各差分信号端子4中间部位的绝缘件3,绝缘件3由绝缘材料成型在各差分信号端子4上起固定端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将该差分信号端子4与导电板120绝缘地隔离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导电板120首先经过由绝缘材料成型出具有理想轮廓的内部,然后在该内部轮廓表面电镀金属材料制成,显然,导电板120还可以是经过金属铸造,或者在绝缘塑胶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导电颗粒等方式制成。导电板120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用于垂直地安装到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导电板120包括朝外部电路板设置的下缘123、与下缘123相对的上缘122以及连接上缘与下缘的前缘121及后缘124。所述导电板120在上缘122上设有上卡持凸棱1221,并在其后缘124上靠后缘124下方设有第一后卡持凸棱1241且靠上方设有第二后卡持凸棱1242,前述保持件11沿导电板120的后缘124及上缘122延伸相应地包括一后壁112及一上壁111,所述后壁112上贯通设有收容对应后缘124第一后卡持凸棱1241的第一卡持槽1121及收容对应第二后卡持凸棱1242的第二卡持槽1122,该第二卡持槽1122可以从后壁112延伸到上壁111上也可以只设置在后壁112上;所述上壁111设有收容对应上缘122上卡持凸棱1221的上卡持槽1110,该上卡持槽1110开口向前并与第一及第二卡持槽1121和1122一起被横向阵列地设置在保持件11上以分别固持一个导电板120,因此,各模组片12可以通过分别从保持件11的前方卡入保持件11,以实现横向对齐地固定为一体。所述导电板120还包括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匹配,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设置的模组片,各模组片包括一侧设有若干凹槽的导电板以及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若干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由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组成的差分信号端子以及将差分信号端子绝缘地固定于所述凹槽的绝缘件,绝缘件由绝缘材料包覆成型在各差分信号端子外,所述绝缘件包括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连接的连接埠,其特征在于:绝缘件使位于凹槽内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保持不同的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连接埠在第二间距上的横向厚度大于在第一间距上的横向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匹配,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设置的模组片,各模组片包括一侧设有若干凹槽的导电板以及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若干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由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组成的差分信号端子以及将差分信号端子绝缘地固定于所述凹槽的绝缘件,绝缘件由绝缘材料包覆成型在各差分信号端子外,所述绝缘件包括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连接的连接埠,其特征在于:绝缘件使位于凹槽内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保持不同的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连接埠在第二间距上的横向厚度大于在第一间距上的横向厚度,所述第一间距及第二间距上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均没有填充绝缘材料,所述连接埠位于差分信号端子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在第一间距上没有设置连接埠,即连接埠在第一间距上的横向厚度为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设于传输路径一端的对接端以及位于传输路径另一端的安装端,所述对接端及安装端均被成型于绝缘件内,对接端延伸出绝缘件设有与对接连接器匹配的对接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在对接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间距。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