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气体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8299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加湿气体输送至使用者或患者的方法,例如使用在但不限于,机械通气的呼吸气体通气支持、持续正压通气呼吸和双向正压通气呼吸期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加热来自加湿气体贮存器的加湿气体;将加热的加湿气体传送到患者;接收来自患者的呼出气体;加热呼出气体;以及将加热的呼出气体传送到气体出口;其中加湿气体和呼出气体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加湿气体输送系统,其通过在机械通气、持续正压通气呼吸、双向正压通气呼吸或其它模式的提供给使用者或患者的呼吸支持期间将加湿气体输送至用户或患者发现了其作为呼吸气体加湿系统的呼吸回路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湿气体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加湿气体输送至使用者或患者的方法,在例如但不限于,机械通气的呼吸气体通气支持、持续正压通气呼吸和双向正压通气呼吸期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通过在例如但不限于机械通气的呼吸气体通气支持、持续正压通气呼吸、双向正压通气呼吸或其它模式的提供到使用者或患者的呼吸支持期间将加湿气体输送至使用者或患者用于结合在呼吸气体加湿系统的呼吸回路中的加湿气体输送系统。专利技术背景呼吸气体加湿是一种为使用者或患者加热和加湿呼吸气体的方法,特别是可能在延长的时间段内需要呼吸气体通气支持的待被使用者或患者吸入的呼吸气体的加热和加湿。当使用者或患者的自然气道通道绕道或否则通过某种方式受限为被用于将安全通气路径提供到患者肺部中和从患者肺部提供安全通气路径的设备所必需以进行呼吸气体通气支持时,呼吸气体加湿是必需的,以补偿热量和水分的损耗。呼吸气体加湿可以减少或避免临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组织的物理损伤和/或肺功能的衰弱。通常,存在两种已知的呼吸气体加湿方法,即,主动呼吸气体加湿和被动呼吸气体加湿。主动呼吸气体加湿通常使用气体和水运输导管以及/或者气体和水蒸汽输送导管,所述主动呼吸气体加湿设置有气体加热装置并被连接到水至蒸汽至发生装置,例如加湿器控制单元和含有用于蒸发的水的水容器。现有技术的水容器通常称为增湿腔,并且现有技术的这种吸气和呼气导管在某些条件下已知将导致蒸发的水的无意冷凝;由此凝结水无意地累积在吸气导管和/或呼气导管。凝结水的非故意聚集给患者呼吸带来了风险,由于至患者的肺的气体通道的潜在阻塞和/或来自患者的肺的气体通道的潜在阻塞以及/或者吸入呼吸气体的潜在阻塞。被动呼吸气体加湿不用任何外部能源或外部的供水系统而进行,并且是独立于所述任何外部能源或外部供水系统的。通常,被动呼吸气体加湿器可以通过从来自使用者或患者的呼出气体回收热量和水分来充当热量和湿气交换器(HME),并为待被所述使用者或患者吸入的气体提供热量和水分。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气体输送系统给主动呼吸气体加湿使用,并且保证了使用者或患者装备有调节呼吸气体。在主动加湿方法中,水分和热量输入到呼吸气体先于使用者或患者的吸入。主动呼吸气体加湿器的性能数据和安全相关的要求由标准ISO8185进行规定。根据这一标准,吸入呼吸气体的最小水含量约为33毫克每升的气流量而用于吸入的最大呼吸气体温度约为42℃。为了输送气体(例如加湿呼吸气体)到使用者或患者,通常具有约1米到约2米长度且具有在约0.4至约2毫米的范围内的壁厚的挠性管路被用于将气体从气体供应装置输送到使用者或患者(吸气导管),以及将气体从使用者或患者(呼气导管)输送到出口(或在使用机械呼吸机或其它气流量产生或接收装置的情况下将其输送回到气体供给)。将加湿呼吸气体的含水量升高,这是通过在呼吸气体中人为地增加水蒸汽的量而达到的。优选地,呼吸气体在被患者或使用者吸入时其相对湿度是100%。呼吸气体中的水蒸汽的量的人工增加是通过使用加湿器–一种设备而实现的,所述加湿器–一种设备的使用用水蒸气丰富了呼吸气体,例如,其中通过在储水器存在的情况下引导呼吸气体(来自气体供应)的流动。加热所述储水器以促进水份蒸发以及水蒸汽的产生,其中水蒸汽被呼吸气体的流动从贮存器中水的表面运输到吸气导管。然而,由高相对湿度(例如100%或更高)的加湿气体所运输的水蒸气更有可能冷凝并积聚在吸气导管的内壁处——被称为“雨洗效应(rainout)”的过程。因此,必须定期排出吸气线路,以除去所累积的液体以绕过到达使用者或患者的肺的所累积的液体。类似地,呼气导管,其将气体输送到出口,将传送来自使用者或患者的肺的高(例如大于100%)相对湿度的加湿气体,并且由呼出气体所运输的水蒸气很可能冷凝并积聚在呼气回路的情况下,需要定期排放,特别是在呼气导管被连接到机械呼吸机或者其它气流量产生或接收装置的情况下。现有技术教导了吸气和呼气导管结合加热元件以加热呼吸气体并同时将管壁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且以在吸气导管和呼气导管两者的整个长度上维持恒定的温度,以便降低冷凝。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加湿气体输送至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加热来自加湿气体贮存器的加湿气体;(b)将加热的加湿气体传送到患者;(c)接收来自患者的呼出气体;(d)加热所述呼出气体;并(e)将所述加热的呼出气体传送到气体出口;其中所述加湿气体和呼出气体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可选地,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加湿气体加热;(b)将加热的加湿气体传送到患者;(c)加热来自患者的呼出气体;以及(d)传送来自患者的加热呼出气体;其中所述加湿气体和所述呼出气体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气体输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a)用于将来自加湿气体贮存器的加湿气体转移到患者的吸气导管;(b)用于加热所述吸气导管的装备;(c)用于将来自患者的呼出气体传送到气体出口的呼气导管;以及(d)用于加热呼气导管的加热装置;其中各个加热装置被各自设置以将加湿气体与呼出气体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可选地,所述系统包括:(a)用于将湿化气体传输至患者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吸气导管;(b)用于加热吸气导管的装置;(c)用于传送来自患者的呼出气体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呼气导管;以及(d)用于加热呼气导管的加热装置;其中各个加热装置被各自设置,得以将加湿气体与呼出气体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在特定实施例中,吸气导管可以包括管,可选地为挠性管,用于运输用于吸入的气体,可选地来自加湿气体贮存器运输到患者。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呼气导管可以包括用于将来自患者的呼出气体输送到气体出口的挠性管。吸气导管具有近端和远端。另外,呼气导管具有近端和远端。在使用时每个近端是位于患者处或邻近患者的端部。在使用时每个远端是位于气体出口或邻近气体出口的端部。可选地,提供了在使用时位于吸气导管的近端处或邻近吸气导管的近端的导管连接;并且,提供了在使用时呼气导管的近端处或邻近呼气导管的近端的导管连接。可选地,导管连接,在使用时,与吸气导管和呼气导管中的每个流体连通。可选地,导管连接,在使用时,与输送设备流体连通,诸如面罩或鼻罩。可选地或者另外地,所述输送设备,诸如面罩或鼻罩,在使用时,与患者的肺部流体连通,例如,在使用时,被安装到患者的面部或被安装到气管套管,可选地被定位在患者的口腔或鼻孔。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输送装备,在使用时,被安装到定位在患者的气管切开人造口中的气管切开插管。可选地,导管连接和/或输送设备可以是适于允许穿过其中的气体(可选地为加湿气体)的双向和/或单向通过。进一步可选地,导管连接和/或输送设备可以是适于允许气体(可选地为加湿气体)的双向和/或单向通道,位于患者的气管–支气管分叉处和加湿气体输送系统的吸入导管和/或呼气导管中的每个之间。更进一步可选地,导管连接和/或输送设备可以是适于允许穿过其中的气体(可选地为加湿气体)的双向和/或单向通过,使得可以建立加湿气体输送回路,可选地为封闭的加湿气体输送回路。可选地,加湿气体输送回路,可选地为封闭的加湿气体输送回路,传送用于吸入的加湿气体和用于呼出的加湿气体。可选地,呼出气体被加热到约34℃和约44℃之间。进一步可选地,呼出气体被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加湿气体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加湿气体输送系统导管中的导电电阻器;所述导管有管腔,使用时,所述导电电阻器被设置在所述导管的管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阻器包括导线;在管腔内所述导线至少有一部分呈圆周状延伸,并且圆周状的一部分嵌入管腔的横向横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8.23 GB 1114580.21.一种用于加湿气体输送系统导管中的导电电阻器;所述导管有管腔,使用时,所述导电电阻器被设置在所述导管的管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阻器是导线;在管腔内所述导线是由一系列的至少两片段形成;其中每片段至少有一部分呈圆周状延伸,并且圆周状的一部分嵌入管腔内表面横向横截面设置的圆周凹部内;所述每一片段含有第一部分、中间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一个连接器,所述第一部分、中间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器分别含有远端和近端,所述第一部分为曲线形状;所述中间部是直线形状;所述第二部分是曲线形状;并且所述连接器是直线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片段呈蜿蜒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是曲线形状,所述第一部分近端连接所述中间部分远端,所述中间部分是直线形状;并且所述中间部分的近端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远端,所述第二部分是曲线形状;所述连接器是直线形状、并且延伸在所述导线第一片段第一部分的所述远端和所述导线相邻片段第二部分的所述近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电阻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基·塞伦·多米尼克
申请(专利权)人:阿姆斯壮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