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包括指挥平台和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活塞杆连接指挥平台,能使指挥平台上下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在液压泵上的活塞杆连接指挥平台,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活塞杆的伸出将指挥平台升起,交警可以站在上面指挥交通;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活塞杆的收回将指挥平台落下,从而不会影响交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升降交通岗亭
本技术涉及升降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升降交通岗亭。
技术介绍
交通岗亭是在上下班等车流高峰期时,交警在十字路口中间指挥交通行驶的高台,其不但能保证交警在车流中的生命安全,而且还能扩大交警的视野,使之能更好的指挥交通。原来的交通岗亭是固定在十字路口,当交警下班后交通岗亭无法移走,影响交通,造成交通隐患。后来又专利技术了一种是车载形式的交通岗亭,交警开始指挥交通时将车载交通岗亭拉来,下班后再拉走,但是这种交通岗亭费时费力,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升降交通岗亭,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其包括指挥平台和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活塞杆连接指挥平台,能使指挥平台上下升降;指挥平台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套筒;相邻的两个套筒之间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滑动;还包括平台架,平台架设置在最内层指挥平台靠近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活塞杆;相邻两个套筒,位于内侧的套筒上,朝远离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在位于外侧的套筒内,与位于外侧的套筒相配合,用于位于内侧的套筒能带动位于外侧的套筒上升;相邻两个套筒,位于内侧的套筒上,朝远离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环状凸缘,环状凸缘在位于内侧的套筒外,与位于外侧的套筒相配合,用于位于外侧的套筒能阻止位于内侧的套筒下降。进一步的,自动升降交通岗亭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相邻两个套筒的接触面上。进一步的,液压泵最近的套筒靠近液压泵的一端周围设置有定位板。进一步的,指挥平台上设有预留孔。进一步的,自动升降交通岗亭还包括护杆,护栏设置在指挥平台上。进一步的,指挥平台为方形平台或圆形平台。进一步的,液压泵的开关为遥控开关。本技术的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在液压泵上的活塞杆连接指挥平台,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活塞杆的伸出将指挥平台升起,交警可以站在上面指挥交通;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活塞杆的收回将指挥平台落下,从而不会影响交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升起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升降交通岗亭降落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升降交通岗亭方形平台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圆形平台俯视图。图中,1:活塞杆;2:第一指挥平台;3:平台架;4:第一套筒;5:第一密封圈;6:第二指挥平台;7:第一限位块;8:第二套筒;9:第二密封圈;10:第二限位块;11:定位板;12:液压栗;13:地下室;14:预留孔;15: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包括指挥平台和液压泵12,液压泵12通过活塞杆I连接指挥平台,能使指挥平台上下升降。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指挥平台能下降到和地面15平行的位置,因此,液压泵12可以放置在地下室13内,当需要使用交通岗亭进行指挥交通时,打开液压泵12,控制液压泵12伸出活塞杆1,活塞杆I上升,顶起指挥平台到所需高度,之后关闭液压泵12 ;当不需要使用交通岗亭进行指挥交通时,打开液压泵12,控制液压泵12收回活塞杆1,活塞杆I下降,带动指挥平台降落到指挥平台最高处与地面15平齐或略高,之后关闭液压泵12。指挥平台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套筒;相邻的两个套筒之间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滑动。指挥交通时,可以站在套筒上或在套筒上设置指挥平台。有一些路口不需要指挥平台升的太高,因此一层就可以了,但是在一些必要的路口,有时候会需要很高的视野,所以需要将指挥平台升的很高,而如果直接升的很高的话,交警在上下指挥平台时就会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指挥平台设置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即嵌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套筒。在每一层指挥平台下侧设置套筒,各套筒与各个上下相邻的指挥平台密封接触,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雨水等进入地下室13中,从而避免了对液压泵12造成影响。将套筒设置在指挥平台下侧的周围,还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活塞杆I伸出后,独自支撑指挥平台可能会导致不平稳的问题出现。自动升降交通岗亭还包括平台架,平台架设置在最内层指挥平台靠近活塞杆的一侦U,固定连接活塞杆。活塞杆I直接固定在指挥平台上的话,当指挥平台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的时候会不太方便,而在离液压泵12最远的一层指挥平台靠近活塞杆I的一侧设置一个平台架3,将指挥平台放置在平台架3上,可以方便拆卸和维修。当上升时,活塞杆I带动离液压泵12最远的一层指挥平台,各层指挥平台嵌套连接,从而可以一起被带起;当下降时,活塞杆I收回,各层指挥平台利用本身的自重下降。平台架3可以是套在活塞杆I上的活动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焊接在活塞杆I上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自动升降交通岗亭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相邻两个套筒的接触面上。将密封圈设置在指挥平台内孔的侧壁上,有效的提高了各套筒之间的密封性,减少灰尘、雨水等进入地下室13的几率,提高了自动升降交通岗亭的使用寿命。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两层为例,最上层的指挥平台为第一指挥平台2,将平台架3设置在第一指挥平台2下侧,然后连接在活塞杆I上。第一指挥平台2下侧周围设置第一套筒4,第一套筒4与下层的第二指挥平台6活动连接,能带动第二指挥平台6上升。在第二指挥平台6与第一套筒4接触的外侧设置第一密封圈5,在第二套筒8与地面15接触的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9,有效的保证了地下室13的密封性。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位于内侧的套筒上,朝远离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在位于外侧的套筒内,与位于外侧的套筒相配合,用于位于内侧的套筒能带动位于外侧的套筒上升;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套筒,位于内侧的套筒上,朝远离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环状凸缘,环状凸缘在位于内侧的套筒外,与位于外侧的套筒相配合,用于位于外侧的套筒能阻止位于内侧的套筒下降。在第一套筒4下部设置的限位块为第一限位块7,可以通过第一限位块7可以在第一指挥平台2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第一限位块7接触到第二指挥平台6的下侧,当第一指挥平台2继续上升时,可以通过第一限位块7带动第二指挥平台6上升。优选的,第一限位块7长度延伸到第二套筒8的内壁处。这样设置可以在第一指挥平台2带动第二指挥平台6升起后,第一限位块7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二指挥平台6的作用,使第二指挥图片6更加的稳固。离液压泵12最近的套筒靠近液压泵12的一端周围设置有定位板11。在第二指挥平台6靠近液压泵12 —侧周围设置第二套筒8。为了保证地下室13的密封性,第二套筒8需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其特征在于,包括指挥平台和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活塞杆连接所述指挥平台,能使所述指挥平台上下升降; 所述指挥平台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套筒;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滑动; 还包括平台架,所述平台架设置在最内层所述指挥平台靠近所述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 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上,朝远离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内,与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相配合,用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能带动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上升; 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上,朝远离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在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外,与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相配合,用于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能阻止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交通岗亭,其特征在于,包括指挥平台和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活塞杆连接所述指挥平台,能使所述指挥平台上下升降; 所述指挥平台包括多个嵌套在一起的套筒;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滑动; 还包括平台架,所述平台架设置在最内层所述指挥平台靠近所述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 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上,朝远离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内,与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相配合,用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能带动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上升; 相邻两个所述套筒,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上,朝远离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在位于内侧的所述套筒外,与位于外侧的所述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新瑞,
申请(专利权)人:崔新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