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817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3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包括:液压装置,分离输送装置,挖掘铲,驾驶座椅,集薯箱,导流板,导薯板,卸料口,支撑轮,分禾器,薯土分离铰接架,机架等。机架前端与手扶拖拉机单点挂接,机架上部安装驾驶座椅、带有操纵手柄的液压分配器;薯土分离铰接架前端装有挖掘铲,末端与机架铰接,通过液压油缸实现挖掘铲入土角度和深度可调;薯土分离圆盘由薯土分离液压马达驱动,输送链耙沿集薯箱前端四周环绕布置,由输送液压马达驱动;集薯箱内部设有导流板,防止马铃薯下落摔伤,尾部开有卸料口,便于装袋运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挖掘角度和深度可调,薯土分离较彻底,薯皮破损率低,马铃薯装袋收集方便,可实现马铃薯的挖掘、捡拾、分离、装箱等联合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和用途广泛等特点。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逐年增长、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转变以及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水平对于马铃薯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马铃薯收获还是以机械挖掘、人工捡拾为主,人工捡拾的薯虽清洁度高、损伤率低,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另外,进口的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虽机械生产效率高,但机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适合我国小规模种植和自然地理等条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集挖掘、捡拾、分离、装箱等工序为一体的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该机能一次完成马玲薯挖掘、捡拾、分离、装箱等作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机与手扶拖拉机配套,单点牵引作业,主要包括:液压泵(I),操纵手柄(2),液压分配器(3),驾驶座椅(4),输送液压马达(5),输送链耙(6 ),导流板(7),集薯箱(8),卸料口(9),机架(10),支撑轮(11),薯土分离圆盘(12),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薯土分离铰接架(14),挖掘铲(15),液压油缸(16),导薯板(17),分禾器(18)等组成。本技术通过操作液压分配器(3)上的操纵手柄(2)来控制液压油缸(16)的伸缩量,使薯土分离铰接架(14)围绕铰接点旋转,实现对挖掘铲(15)入土角度和深度的调节,挖掘铲(15)随手扶拖拉机向前行进,将薯土混合物掘起,完成马铃薯挖掘工作;薯土混合物沿挖掘铲(15)上表面滑至薯土分离圆盘(12)上,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带动薯土分离圆盘(12)旋转,土壤从薯土分离圆盘(12)杆条缝隙中落回地表,实现薯土分离;马铃薯在薯土分离圆盘(12)的离心力作用下靠近薯土分离圆盘(12)的外侧排列,并随薯土分离圆盘(12)旋转向后输送,经导薯板(17)作用脱离薯土分离圆盘(12),落到输送链耙(6)上,输送链耙(6)在输送液压马达(5)带动下绕集薯箱(8)前端四周运动,马铃薯随输送链耙(6)被输送到集薯箱⑶上方,再落到集薯箱⑶内部的导流板(7)上,沿导流板(7)滚落至集薯箱(8)内,完成马铃薯的输送和收集;集薯箱(8)尾部开有卸料口(9),待集薯箱(8)中马铃薯收集到一定程度时,打开卸料口(9),实现卸料。本技术由于在薯土分离铰接架(14)上设置了液压油缸(16),可以根据马铃薯种植深度,通过操作操纵手柄(2)来控制挖掘铲(15)入土角度和深度,保证不丢果实。铲出的马铃薯和土壤混合物沿挖掘铲(15)输送到薯土分离圆盘(12)上,土壤经薯土分离圆盘(12)落回地面,马铃薯则在导薯板(17)引导作用落到输送链耙(6)上,再经输送链耙[6]运送到集薯箱(8)上方,之后下落到导流板(7)上,并沿导流板(7)收集到集薯箱(8)中,从而有效降低伤薯率。集薯箱(8)中马铃薯收集到一定程度,打开卸料口(9),直接装袋运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包括:液压泵(I),操纵手柄(2),液压分配器(3),驾驶座椅(4),输送液压马达(5),输送链耙(6),导流板(7),集薯箱(8),卸料口(9),机架(10),支撑轮(11),薯土分离圆盘(12),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薯土分离铰接架(14),挖掘铲(15),液压油缸(16),导薯板(17),分禾器(18)等组成。所述机架(10)前端与手扶拖拉机单点挂接,机架(10)前端安装有驾驶座椅(4),驾驶座椅(4)后端安装有集薯箱(8),并在驾驶座椅(4)下面铰接有薯土分离铰接架(14)。所述液压泵(I) 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上,经油管与液压分配器(3)连接;所述液压分配器(3)安装于驾驶座椅(4)右侧,液压分配器(3)上设有操纵手柄(2)。所述集薯箱(8)内部设有导流板(7),末端下方设有卸料口(9),前端沿集薯箱(8)四周环绕有输送链耙(6)。所述薯土分离铰接架(14)前端装有挖掘铲(15),中部装有薯土分离圆盘(12),末端与机架(10)铰接;所述挖掘铲(15)末端靠近薯土分离圆盘(12) —侧上方,使马铃薯能够落到薯土分离圆盘(12)上。所述液压油缸(16) —端铰接于薯土分离铰接架(14)上,另一端铰接于手扶拖拉机机架上,并由所述液压油缸(16)控制薯土分离铰接架(14),实现挖掘铲(15)角度和深度可调。整个机器在手扶拖拉机带动下借助支撑轮(11)向前行进,液压泵(I)在拖拉机发动机带动下,经油管为液压分配器(3)供油,压力油经油管作用在输送液压马达(5)、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和液压油缸(16)上。工作时,根据马铃薯种植深度操作所述操纵手柄(2),控制液压油缸(16)伸缩量,使薯土分离铰接架(14)围绕铰接点转动,从而调节挖掘铲(15)的入土角度和深度;分禾器(18)划清挖掘范围以内和以外的边界,挖掘铲(15)将薯土混合物掘起,薯土混合物沿挖掘铲(15)上表面输送到薯土分离圆盘(12)上;根据拖拉机的前进速度和挖掘铲(15)挖出的薯土混合物量操作操纵手柄(2),调节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的转速,保证分离获得的马铃薯既不会在薯土分离圆盘(12)上雍堵,又不会因薯土分离圆盘(12)转速过高而使马铃薯受到损坏。掘起的土壤经薯土分离圆盘(12)的杆条间隙落回地面,马铃薯则随薯土分离圆盘(12)输送到导薯板(17)处,在导薯板(17)的作用下落到输送链耙(6)上,再在输送液压马达(5)带动下升运到集薯箱(8)顶部,马铃薯脱离输送链耙(6),下落到导流板(7)上,并沿导流板(7)滚落到集薯箱⑶中,从而有效减少马铃薯的损伤。集薯箱(8)中马铃薯收集到一定程度,打开所述卸料口(9),直接装袋运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包括:液压泵(1),操纵手柄(2),液压分配器(3),驾驶座椅(4),输送液压马达(5),输送链耙(6),导流板(7),集薯箱(8),卸料口(9),机架(10),支撑轮(11),薯土分离圆盘(12),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薯土分离铰接架(14),挖掘铲(15),液压油缸(16),导薯板(17),分禾器(1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前端与手扶拖拉机单点挂接,机架(10)前端安装有驾驶座椅(4),驾驶座椅(4)后端安装有集薯箱(8),并在驾驶座椅(4)下面铰接有薯土分离铰接架(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包括:液压泵(I),操纵手柄(2),液压分配器(3),驾驶座椅⑷,输送液压马达(5),输送链耙(6),导流板(7),集薯箱⑶,卸料口(9),机架(10),支撑轮(11),薯土分离圆盘(12),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薯土分离铰接架(14),挖掘铲(15),液压油缸(16),导薯板(17),分禾器(1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前端与手扶拖拉机单点挂接,机架(10)前端安装有驾驶座椅(4),驾驶座椅(4)后端安装有集薯箱(8),并在驾驶座椅(4)下面铰接有薯土分离铰接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I)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上,经油管与液压分配器(3)连接,在拖拉机发动机带动下,为输送液压马达(5)、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3)、液压油缸(16)供油,所述液压分配器(3)安装于驾驶座椅(4)右侧,液压分配器(3)上设有操纵手柄(2),通过操纵手柄(2)控制输送液压马达(5)、薯土分离液压马达(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丽时永朱瑞祥张军昌刘源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