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气密性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5259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加工设备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轴承是否漏气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轴承气密性检测仪,包括台架及固定于所述台架上端的大支架,所述台架上端面设置有下模板,下模板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一根导柱,气缸固定于台架底面中间位置处,且所述气缸的连杆依次从台架、下模板中穿出;上模板通过其两侧分别设置的导轨连接于导柱上,且气缸的连杆上端紧固连接于上模板的下端面上;在下模板的上表面均布设置若干下模具,上模板底部表面对应于所述下模具处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模腔及下模具的模腔内均设置有密封垫。该检测仪能有效、准确检验轴承的气密性,同时能大幅提高检测效率,有效节省工时。(*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气密性检测仪
本技术属于轴承加工设备检测
,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轴承是否漏气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轴承气密性检测仪。
技术介绍
轴承上面的密封圈对于轴承的密封起着防尘甚至有防水、防漏气(在一定的气压下)的作用。轴承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防尘槽是靠车削出来的,虽然有些套圈在后序工序有作抛光处理,但粗糙度还是较大,这样密封件内外唇为了起到防尘和防漏气的效果,需要设计成过盈配合,同时还要考虑启动扭矩和摩擦扭矩的情况,密封唇和防尘槽配合的过盈量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有些高端的客户(例如汽车行业)不但对轴承的漏气有要求,甚至要求在给定的气压值和保压时间内,轴承的漏气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对所采购、所生产的轴承漏气量进行量化管理控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可以经济、便捷、批量又能量化漏气量的轴承气密性的检测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轴承气密性检测仪,该检测仪能有效、准确检验轴承的气密性,同时能大幅提高检测效率,有效节省工时。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气密性检测仪,特征在于:包括台架及固定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气密性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9)及固定于所述台架(19)上端的大支架(20),所述台架(19)上端面设置有下模板(4),下模板(4)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一根导柱(12),气缸(11)固定于台架(19)底面中间位置处,且所述气缸(11)的连杆依次从台架(19)、下模板(4)中穿出;上模板(3)通过其两侧分别设置的导轨(18)连接于导柱(12)上,且气缸(11)的连杆上端紧固连接于上模板(3)的下端面上;在下模板(4)的上表面均布设置若干下模具(9),上模板(3)底部表面对应于所述下模具(9)处设置有上模具(8),所述上模具(8)的模腔及下模具(9)的模腔内均设置有密封垫(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气密性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9)及固定于所述台架(19)上端的大支架(20),所述台架(19)上端面设置有下模板(4),下模板(4)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一根导柱(12),气缸(11)固定于台架(19)底面中间位置处,且所述气缸(11)的连杆依次从台架(19)、下模板(4)中穿出;上模板(3)通过其两侧分别设置的导轨(18)连接于导柱(12)上,且气缸(11)的连杆上端紧固连接于上模板(3)的下端面上;在下模板(4)的上表面均布设置若干下模具(9 ),上模板(3 )底部表面对应于所述下模具(9 )处设置有上模具(8),所述上模具(8)的模腔及下模具(9)的模腔内均设置有密封垫(10);每个所述下模具(9)均连接有一根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分别密封连接于气体分流块(24)表面设置的出气孔上,气体分流块(24)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导管(25),在进气导管(25)上依次设置有气压调节阀(I)、气压表(5)及电子阀门(6),其中所述电子阀门(6)设置于气压表(5)与气体分流块(24)之间;所述上模板(3)上对应于每个上模具(8)处均开设有一条气道(26),每条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年张委吴德建张超琼张良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诚石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