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及平台,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的数据请求,然后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则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并使用该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最后将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的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系统,由所述第一系统按照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任意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且无需开发人员对每个系统都开发接口,更加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及平台
本申请涉及跨系统数据交互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及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应用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系统都存在跨系统交互数据的需求。比如,大部分单位提出员工报销系统需要资金电子支付功能,同时员工报销系统在主数据和业务方面与ERP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传统方法在处理跨系统数据交互时的做法是,由开发人员独立开发每个系统的接口,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但是,单独开发每个接口会造成接口的管理混乱,不利于后续的管理。且每个接口都需要开发人员去从头实现,对开发人员整体技术要求都将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及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需要独立开发多个接口而造成的管理混乱、工作量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请求,所述数据请求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则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并使用该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将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的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系统,由所述第一系统按照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优选的,还包括:[0011 ] 将所述新建的发送通道进行保存。优选的,所述第一系统为费用报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财务管控系统。优选的,还包括:记录每个发送通道的服务日志,所述服务日志包括数据请求时间、数据获取时间、数据请求错误信息。优选的,还包括:当数据请求发生错误,无法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数据时,按照预定策略再次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如果再次出现数据请求错误,则输出警告提示。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平台,包括:数据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请求,所述数据请求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则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并使用该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数据返回单元,用于将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的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系统,由所述第一系统按照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优选的,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新建的发送通道进行存储。优选的,所述第一系统为费用报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财务管控系统。优选的,还包括:日志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每个发送通道的服务日志,所述服务日志包括数据请求时间、数据获取时间、数据请求错误信息。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发生数据请求错误,无法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数据时,按照预定策略再次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如果再次出现数据请求错误,则输出警告提示。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的数据请求,然后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则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并使用该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最后将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的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系统,由所述第一系统按照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任意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且无需开发人员对每个系统都开发接口,更加便于管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平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平台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平台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平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的方法,可以为任意两个不同的系统提供数据交互服务,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对每个单独系统开发接口而造成的接口管理不便的问题。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请求,所述数据请求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具体地,为了区分两个不同的系统,我们定义数据请求方为第一系统,数据提供方为第二系统。第一系统可以是费用报销系统,或者其它任何一种现有的系统。首先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包含数据请求类型与数据链接地址的数据请求,数据请求类型可以是业务类型,例如财务管控支付申请。每一个数据请求类型对对应了其数据获取地址,即在哪一个系统中获取对应的数据。数据链接地址则提供了数据获取地址。步骤102: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与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步骤104: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并使用该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具体地,我们预先存储了一部分发送通道,该发送通道可以看作连接第一系统与不同的第二系统的管道,每一个发送通道都与数据请求类型相对应。在检测到当前接收的数据请求类型不存在对应的发送通道时,需要建立与该数据请求类型相对应的发送通道。这个过程包括:选择与该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调用预存的或者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数据链接地址所指向的第二系统中获取数据。步骤105:将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的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系统,由所述第一系统按照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地,上一步骤向第二系统发起了数据获取的一个请求,在请求正确的情况下会获得与之对应的数据,然后将该数据再转发给第一系统,以供第一系统按照其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的数据请求,然后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则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请求,所述数据请求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则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并使用该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将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的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系统,由所述第一系统按照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系统发送的数据请求,所述数据请求包含数据请求类型和数据链接地址; 判断预存的发送通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相匹配的发送通道,如果存在,则调用该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如果不存在,则选择与所述数据请求类型对应的适配器,建立新的发送通道,并使用该新建的发送通道在所述数据链接地址指向的第二系统获取数据; 将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的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系统,由所述第一系统按照预存的业务实现类进行数据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新建的发送通道进行保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为费用报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财务管控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每个发送通道的服务日志,所述服务日志包括数据请求时间、数据获取时间、数据请求错误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系统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数据请求发生错误,无法在所述第二系统获取数据时,按照预定策略再次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如果再次出现数据请求错误,则输出警告提示。6.一种跨系统数据交互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王航,张珏亚,王玉峰,杨艳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