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出口风束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806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出口风束优化装置,包括:过渡风管、导流收敛叶片、导流发散叶片、风机连接法兰、受风装置连接法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调整螺锁紧螺栓、弧形长条孔、转销、叶片定位螺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机出风口优化装置,风束在过渡风管中通过引流、分流,缩短了风束自由扩散或压缩状态时的要求距离,使风束在截面形状改变较大的管路中均匀分布。(*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出口风束优化装置
本技术主要应用风力输送和风力分选的领域,对风速分布、风束截面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技术介绍
为了使不均匀的气流分散和扩展开,风机出口长度一般要达到6倍当量直径长度过渡,才能与受风装置联接;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空间位置、机器摆放的限制,风路系统中风机到受风装置达不到理想距离,受风装置入口尺寸与风机出口尺寸差别较大时,为了使风速分布均匀,按常规设计不能满足设备的安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特殊设计的风束优化装置,使风机出口风束从自然扩散状态变为强制扩散状态,从而达到风速均匀分布,缩短扩散距离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过渡风管、导流收敛叶片、导流发散叶片、风机连接法兰、受风装置连接法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调整锁紧螺栓、弧形长条孔、转销、叶片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管为横向发散、纵向收敛结构,所述过渡风管内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包含横向导流发散叶片组和纵向导流收敛叶片。所述导流叶片角度可以调整。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横向发散、纵向收敛过渡风管,同时增加了导流叶片,通过引流、分流,缩短了风束自由扩散或压缩状态时的要求距离,使风束均匀分布。【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流发散叶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流收敛叶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风机连接法兰、受风装置连接法兰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叶片调整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叶片调整锁紧螺栓、转销、叶片定位螺栓示意图。图中:1.过渡风管,2.导流收敛叶片,3.导流发散叶片A,4.导流发散叶片B,5.导流发散叶片C,6.风机连接法兰,7.受风装置连接法兰,8.叶片角度调整装置,9.调整锁紧螺栓,10.弧形长条孔,11.转销,12.叶片定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就本技术做具体描述。本技术以在4-72,8#风机,受风装置要求风束截面为2500mmX 150mm,过渡距离1000 mm的连接管路为例。如图1、2、3、4、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风束优化装置包括过渡风管1、导流收敛叶片2、导流发散叶片A 3、导流发散叶片B 4、导流发散叶片C 5、风机连接法兰6、受风装置连接法兰7、叶片角度调整装置8、调整锁紧螺栓9、弧形长条孔10、转销11、叶片定位螺栓12。过渡风管I为焊接结构,水平方向单面发散角为50°,垂直方向单面收敛角17°,过渡距离1000 mm。风机连接法兰6、受风装置连接法兰7中心高度差为50mm。导流收敛叶片2、导流发散叶片A3、导流发散叶片B4、导流发散叶片C5,安装在叶片角度调整装置8上,通过,叶片定位螺栓锁紧12固定。过渡风管I的底板和顶板开有弧形长条孔10。叶片角度调整装置8—端通过转销固定11,另一端可在弧形长条孔内绕转销10转动,调整叶片角度,然后通过调整螺锁紧螺栓9锁紧。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机出口风束优化装置,包括过渡风管、导流发散叶片、导流收敛叶片、风机连接法兰、受风装置连接法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调整锁紧螺栓、弧形长条孔、转销、叶片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管为横向发散、纵向收敛结构,所述过渡风管内设置有导流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出口风束优化装置,包括过渡风管、导流发散叶片、导流收敛叶片、风机连接法兰、受风装置连接法兰、叶片角度调整装置、调整锁紧螺栓、弧形长条孔、转销、叶片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管为横向发散、纵向收敛结构,所述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峰赵浩张凌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世邦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