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器及具有该分液器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760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及具有该分液器的空调器,分液器包括:筒体;分间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冷媒管,设置在筒体内并与分间管连通,冷媒管包括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连通管,包括与第一冷媒管和压缩机的下气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以及与第二冷媒管和压缩机的上气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分液器还包括:高压管,高压管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高压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下气缸相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高压管上以控制高压管的闭合和断开。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液器,通过设置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下气缸连通的高压管,可以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高压气体是否进入到下气缸中,从而达到通过分液器实现压缩机变容功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液器及具有该分液器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具有该分液器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分液器包括筒状本体4和两根进气管,本体4顶部设置有进口,进口上固定插装有制冷配管1,两根进气管平行设置并穿装于储液器本体4底部,进气管顶端位于储液器内腔上部,进气管底端分别与压缩机的上下两个气缸泵体连通。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现有技术中不能通过分液器对压缩机的单双缸运行模式进行切换,无法实现压缩机变容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分液器及具有该分液器的空调器,以达到通过分液器实现压缩机变容功能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包括:筒体;分间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冷媒管,设置在筒体内并与分间管连通,冷媒管包括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连通管,包括与第一冷媒管和压缩机的下气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以及与第二冷媒管和压缩机的上气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分液器还包括:高压管,高压管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高压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下气缸相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高压管上以控制高压管的闭合和断开。进一步地,分液器还包括分流组件,分别与高压管、第一冷媒管和第一连通管连接。进一步地,分液器还包括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冷媒管上,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指向第一连通管。进一步地,分液器还包括过滤装置,设置在筒体内部并位于分间管的出口下方。进一步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和用于固定过滤网的滤网垫片,滤网垫片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网设置在滤网垫片上。进一步地,过滤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滤网垫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高压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压缩机的下气缸连通。进一步地,滤网垫片上设置有多个允许冷媒和液体通过的流通孔。进一步地,分流组件为h形分流管,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第一入口与高压管连接,第二入口与第一冷媒管连接,出口与第一连通管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均设置有回油孔。进一步地,控制组件为设置在高压管与压缩机排气口之间的电磁阀。进一步地,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筒体本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分间管和高压管的筒体入口,下筒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通管的筒体出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上述分液器。应用本技术的分液器,通过设置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下气缸连通的高压管,可以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高压气体是否进入到下气缸中,当高压气体通入压缩机下气缸时,压缩机单缸运行,当高压气体未通入下气缸时,压缩机双缸运行,从而达到通过分液器实现压缩机变容功能的目的。进一步地,将上述单向阀和分流组件均布置于分液器的内部,能够节省分液器外部的空间,优化了布管空间,更加有利于管路的布置。【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分液器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分液器的实施例隐藏筒体本体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筒体;11、上筒体;12、筒体本体;13、下筒体;20、分间管;31、第一冷媒管;32、第二冷媒管;41、第一连通管;42、第二连通管;50、高压管;60、分流组件;70、单向阀;80、过滤网;90、滤网垫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包括:筒体10、分间管20、冷媒管、连通管、高压管50、控制组件、分流组件60和单向阀70。分间管20设置在筒体10的顶部并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冷媒管设置在筒体10内并与分间管20连通,冷媒管包括第一冷媒管31和第二冷媒管32。连通管设置在筒体10的底部,连通管包括与第一冷媒管31和压缩机的下气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41以及与第二冷媒管32和压缩机的上气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42。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液器中,高压管50设置在筒体10的顶部并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高压管50上以控制高压管50的闭合和断开。分流组件60分别与高压管50、第一冷媒管31和第一连通管41连接。单向阀70设置在第一冷媒管31上,单向阀70的流向由筒体10的顶部指向筒体10的底部。当空调器的压缩机在运行时,与第二连通管42连接的压缩机的上气缸始终在有效运转工作。而与第一连通管41连接的压缩机的下气缸的运行状态则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当控制组件打开时,高压管50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由于单向阀流向由筒体10的顶部指向筒体10的底部,即由图示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高压管50中的高压气体不能通过单向阀70,低压冷媒可以通过单向阀70向下流动,进入下气缸。而高压气体同时由第一连通管41通入到下气缸中,同时会顶开下气缸内的阀片,使得下气缸空转运行,这时压缩机单缸运行。第二种,当控制组件关闭时,高压管50与压缩机的排气口不连通,则分液器中的低压冷媒通过单向阀70向下流动,进入下气缸,下气缸正常运转工作,这时压缩机双缸运行。因此,通过分液器就能够实现压缩机的变容功能,可以使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根据不同工况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流组件60为h形分流管,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第一入口与高压管50连接,第二入口与第一冷媒管31连接,出口与第一连通管41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控制组件为设置在高压管50与压缩机排气口之间的电磁阀。在状态切换时,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闭合来控制高压管50的开闭。更进一步地,设置单向阀70,能够防止高压气体回流,从而避免分液器的冷媒管中在在未通入冷媒时,高压气体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造成压缩机损毁。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对上述部件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如下:筒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体11,筒体本体12和下筒体13。上筒体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分间管20和高压管50的两个筒体入口,下筒体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连通管41和第二连通管42的两个筒体出口。具体地,分间管20和高压管50平行设置于上筒体11处,且上述两管由筒体10外部穿过对应的筒体入口进入到筒体10内部的容纳腔体内。上述第一连通管41和第二连通管42由筒体10的容纳腔体内分别穿过对应的筒体出口延伸至筒体10的外侧并与压缩机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液器还包括过滤装置,设置在筒体10内部并位于分间管20的出口下方。设置过滤装置能够有效过滤冷媒中的杂质,避免上述杂质进入到下一运行环境内,从而降低了压缩机的以及空调器部件的损毁率,提高使用寿命。具体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80和用于固定过滤网80的滤网垫片90,滤网垫片90与筒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网80设置在滤网垫片90上。设置滤网垫片90,可以将过滤网80更加紧固的安装在筒体10的内壁上,使过滤网80能够通滤网垫片90有效定位。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滤网80可以设置成拱状,该过滤网80的至高点靠近筒体入口处。将过滤网80设置成拱状,可以使杂质在被过滤掉时,由于重力作用向过滤网80两侧移动,从而避免过滤网80发生堵塞。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液器,包括:筒体(10);分间管(20),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冷媒管,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并与所述分间管(20)连通,所述冷媒管包括第一冷媒管(31)和第二冷媒管(32);连通管,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媒管(31)和所述压缩机的下气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41)以及与所述第二冷媒管(32)和所述压缩机的上气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4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还包括:高压管(50),所述高压管(50)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高压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下气缸相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高压管(50)上以控制所述高压管(50)的闭合和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液器,包括: 筒体(10); 分间管(20 ),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冷媒管,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并与所述分间管(20)连通,所述冷媒管包括第一冷媒管(31)和第二冷媒管(32); 连通管,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媒管(31)和所述压缩机的下气缸连通的第一连通管(41)以及与所述第二冷媒管(32)和所述压缩机的上气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42);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还包括: 高压管(50),所述高压管(50)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高压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下气缸相连通; 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高压管(50)上以控制所述高压管(50)的闭合和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还包括分流组件(60),分别与所述高压管(50 )、所述第一冷媒管(31)和所述第一连通管(4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还包括单向阀(70),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31)上,所述单向阀(70)的流通方向指向所述第一连通管(4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还包括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部并位于所述分间管(20)的出口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80)和用于固定所述过滤网(80)的滤网垫片(90),所述滤网垫片(90)与所述筒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