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34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2:52
一种空调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一膨胀阀与第一蒸发器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一蒸发器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止回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接,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低压入口相接,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二膨胀阀与第二蒸发器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二蒸发器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止回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接,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三电磁阀接入第二膨胀阀与第二蒸发器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环境适应性强、调节精度高、智能程度高、安全性能高、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
技术介绍
现有普通空调机一般有以下两种:恒温恒湿空调机和调温型除湿机。恒温恒湿空调机采用一台或多台定容量压缩机,通过开停定容量压缩机来控制房间温度或湿度,由于定容量压缩机无法同时兼控温湿度,故而只能优先其中一个指标,造成温湿度精度调节不高。另外,经过恒温恒湿空调机进行冷却除湿处理后的处于露点状态的空气,必须再次耗用电能用电加热器大幅度升温后才能送入房间,造成了恒温恒湿空调机的能耗较大,存在明显的不适用性。调温型除湿机兼有升温除湿、降温除湿和调温除湿的功能,调温型除湿机的控制是以相对湿度来控制压缩机的启停,当达到设定的相对湿度后压缩机将停止运行,而调温型除湿机的温度控制就是靠调节再热冷凝器的冷凝热来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后就没有了冷凝热,也就是送风的温升没有了,此时房间的温度将不能稳定。调温型除湿机利用再热风冷冷凝器进行温升,可以实现出风温度一定程度可调,但是,由于气液两相制冷剂经过风冷冷凝器时,将会出现出风温度16?26°C无法调节,造成出风温度不稳定,影响设备间温湿度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场合如房间热湿负荷较大,需要引入新风等多变工况的情况下,普通空调机明显不能适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环境适应性强、调节精度高、智能程度高、安全性能高、运行稳定可靠的空调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空调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其结构特征是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一膨胀阀与第一蒸发器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一蒸发器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止回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接,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低压入口相接,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二膨胀阀与第二蒸发器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二蒸发器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止回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接,压缩机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三电磁阀接入第二膨胀阀与第二蒸发器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压缩机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二冷凝器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止回阀与三通比例调节阀的第一接口相接,三通比例调节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第四止回阀与第一冷凝器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一冷凝器的冷媒侧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三通比例调节阀的第三接口与储液器的一端相接,储液器的另一端通过干燥过滤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的一端、第二电磁阀的一端相接,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的高压出口与第一膨胀阀之间,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的高压出口与第二膨胀阀之间。[0021 ] 所述第二冷凝器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旁边设置有送风机,第二传感器设置在送风机的出风口处。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设置有第一压力保护器。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保护器和第三压力保护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第一蒸发器与空气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止回阀接入第二止回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之间。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可以根据工况变化时系统的匹配问题,采用一个或多个蒸发器,本技术中的三通比例调节阀可无级调节进入第一冷凝器的冷媒流量,实现再热量的精确控制,而且反应速度快,确保出风温度的快速而精确控制。本技术中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并联,可以实现升温除湿、降温除湿和调温除湿的功能。本技术应用冷凝热回收技术,通过再热冷凝器,充分回收利用系统冷凝热,对出风进行再热升温,大部分工况下可代替电加热补偿,节能效果非常显著。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环境适应性强、调节精度高、智能程度高、安全性能高、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和环保政策,可实现出风工况无盲区精确可调,为各类应用场合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A1为压缩机,BI为第一压力保护器,B2为第二压力保护器,B3为第三压力保护器,Cl为第一冷凝器,Dl为第二冷凝器,El为三通比例调节阀,Gl为二通阀,Hl为储液器,Il为干燥过滤器,Jl为第一电磁阀,J2为第二电磁阀,J3为第三电磁阀,Kl为第一膨胀阀,K2为第二膨胀阀,LI为第一止回阀,L2为第二止回阀,L3为第三止回阀,L4为第四止回阀,Ml为第一蒸发器,M2为第二蒸发器,Ql为空气过滤器,Vl为气液分离器,SI为送风机,Rl为加热器,01为第二传感器,NI为第一传感器,20为中控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空调机,包括压缩机Al、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Cl和第二冷凝器Dl,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Ml和第二蒸发器M2。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一膨胀阀Kl与第一蒸发器Ml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一蒸发器Ml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止回阀L2与气液分离器Vl的一端相接,气液分离器Vl的另一端与压缩机Al的低压入口相接,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二膨胀阀K2与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止回阀LI与气液分离器Vl的一端相接,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三电磁阀J3接入第二膨胀阀K2与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Dl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二冷凝器Dl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止回阀L3与三通比例调节阀El的第一接口 I相接,三通比例调节阀El的第二接口 2通过第四止回阀L4与第一冷凝器Cl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一冷凝器Cl的冷媒侧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Dl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三通比例调节阀El的第三接口 3与储液器Hl的一端相接,储液器Hl的另一端通过干燥过滤器Il分别与第一电磁阀Jl的一端、第二电磁阀J2的一端相接,第二电磁阀J2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与第一膨胀阀Kl之间,第一电磁阀Jl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与第二膨胀阀K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器Dl上设置有加热器R1。第二冷凝器Dl的旁边设置有送风机SI,第二传感器01设置在送风机SI的出风口处。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设置有第一压力保护器BI。压缩机Al的低压入口与气液分离器Vl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保护器B2和第三压力保护器B3。第一蒸发器Ml的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Ql,第一蒸发器Ml与空气过滤器Ql之间设置有第一传感器NI。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止回阀LI接入第二止回阀L2与气液分离器Vl的一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器可采用水冷冷凝器或风冷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可采用风冷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为再热风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设置感温元件,进出水口分别连接水阀,水阀与中控器连接。制冷系统流程: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分别进入水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向空气或水放出热量而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经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节流成气液两相体,再经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吸收空气热量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包括压缩机(A1)、冷凝器和蒸发器,其特征是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C1)和第二冷凝器(D1),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M1)和第二蒸发器(M2),压缩机(A1)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一膨胀阀(K1)与第一蒸发器(M1)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一蒸发器(M1)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止回阀(L2)与气液分离器(V1)的一端相接,气液分离器(V1)的另一端与压缩机(A1)的低压入口相接,压缩机(A1)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二膨胀阀(K2)与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止回阀(L1)与气液分离器(V1)的一端相接,压缩机(A1)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三电磁阀(J3)接入第二膨胀阀(K2)与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压缩机(A1)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D1)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二冷凝器(D1)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止回阀(L3)与三通比例调节阀(E1)的第一接口(1)相接,三通比例调节阀(E1)的第二接口(2)通过第四止回阀(L4)与第一冷凝器(C1)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第一冷凝器(C1)的冷媒侧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A1)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D1)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三通比例调节阀(E1)的第三接口(3)与储液器(H1)的一端相接,储液器(H1)的另一端通过干燥过滤器(I1)分别与第一电磁阀(J1)的一端、第二电磁阀(J2)的一端相接,第二电磁阀(J2)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A1)的高压出口与第一膨胀阀(K1)之间,第一电磁阀(J1)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A1)的高压出口与第二膨胀阀(K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机,包括压缩机(Al)、冷凝器和蒸发器,其特征是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Cl)和第二冷凝器(D1),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Ml)和第二蒸发器(M2), 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一膨胀阀(Kl)与第一蒸发器(Ml)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 第一蒸发器(Ml)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止回阀(L2)与气液分离器(VI)的一端相接, 气液分离器(Vl)的另一端与压缩机(Al)的低压入口相接, 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二膨胀阀(K2)与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 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止回阀(LI)与气液分离器(VI)的一端相接, 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通过第三电磁阀(J3)接入第二膨胀阀(K2)与第二蒸发器(M2)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 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Dl)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 第二冷凝器(Dl)的冷媒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止回阀(L3)与三通比例调节阀(El)的第一接口(I)相接, 三通比例调节阀(El)的第二接口(2)通过第四止回阀(L4)与第一冷凝器(Cl)的冷媒侧的一端相接, 第一冷凝器(Cl)的冷媒侧的另一端接入压缩机(Al)的高压出口与第二冷凝器(Dl)的冷媒侧的一端之间, 三通比例调节阀(El)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展华徐鹏华原志锋徐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