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31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管组,包括位于冷凝管组的两端侧的两组弯折部;至少一个罩体,与冷凝管组连接,罩体包括本体和用于与网罩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上,本体包括保护腔,弯折部位于保护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凝器组件设置了用于保护冷凝管组的弯折部的罩体,弯折部位于罩体的保护腔内,避免弯折部受到磕碰伤害,并且由于网罩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罩体连接,避免网罩与冷凝器组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避免了网罩与冷凝管组发生磕碰,降低了冷凝器组件在运输、装配等过程中由于被网罩磕碰而产生损失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机组中的冷凝器的冷凝管组10’一般为多层结构,如图1所示,冷凝管组10’包括翅片12’和呈多层设置在翅片12’内的冷凝管,冷凝管在翅片12’的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11’,弯折部11’直接暴露在翅片12’的外侧。由于冷凝管一般由薄壁管材制成,所以暴露的弯折部11’很容易受到碰撞而产生损坏,这给冷凝管组10’的生产、运输和使用均带来了困难。此外,还因为换热机组的网罩固定在壳体上,所以在换热机组的运输、安装等过程中网罩容易与弯折部11’发生磕碰,造成额外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和换热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冷凝管组的弯折部容易被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管组,包括位于冷凝管组的两端侧的两组弯折部;至少一个罩体,与冷凝管组连接,罩体包括本体和用于与网罩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上,本体包括保护腔,弯折部位于保护腔内。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与本体连接的边板,边板向外突出于本体并且边板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的开口朝向,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边板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设置在边板上并沿保护腔的开口朝向或该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用于与换热机组的壳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与本体连接。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与本体连接的边板,边板向外突出于本体并且边板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的开口朝向,第二连接片设置在边板上并沿保护腔的开口朝向或该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罩体还包括用于与换热机组的壳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片,第三连接片与本体连接。[0011 ]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片设置在本体上,第三连接片设置在本体的顶壁上,第三连接片向外突出于本体并且第三连接片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的开口朝向。进一步地,冷凝器组件为G形冷凝器组件,冷凝管组呈G形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换热机组,包括壳体和与壳体连接的冷凝器组件,冷凝器组件是上述的冷凝器组件;换热机组还包括网罩,网罩的一侧连接在冷凝器组件的罩体的第一连接部上。进一步地,网罩的另一侧连接在壳体上。本技术的冷凝器组件设置了用于保护冷凝管组的弯折部的罩体,弯折部位于罩体的保护腔内,避免弯折部受到磕碰伤害,并且由于网罩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罩体连接,避免网罩与冷凝器组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避免了网罩与冷凝管组发生磕碰,降低了冷凝器组件在运输、装配等过程中由于被网罩磕碰而产生损失的几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组件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冷凝器组件的示意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换热机组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冷凝管组;11、弯折部;12、翅片;20、罩体;201、保护腔;21、本体;22、边板;23、第一连接片;231、第一安装孔;24、第二连接片;241、第二安装孔;25、第三连接片;251、第三安装孔;100、壳体;110、底盘;120、横梁;200、网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器组件,如图2至4所示,该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管组10,包括位于冷凝管组10的两端侧的两组弯折部11 ;至少一个罩体20,与冷凝管组10连接,罩体20包括本体21和用于与网罩20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21上,本体21包括保护腔201,弯折部11位于保护腔201内。本技术的冷凝器组件设置了用于保护冷凝管组10的弯折部11的罩体20,弯折部11位于罩体20的保护腔201内,避免弯折部11受到磕碰伤害,并且由于网罩200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罩体20连接,避免网罩200与冷凝器组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避免了网罩200与冷凝管组10发生磕碰,降低了冷凝器组件在运输、装配等过程中由于被网罩200磕碰而产生损失的几率。优选地,如图2所示,冷凝管组10还包括翅片12,弯折部11突出于翅片12。翅片12由多层薄金属板制成,这些博金属板同样容易由于磕碰而发生变形,其中就包括与网罩200发生磕碰,然而本技术的冷凝器组件与网罩200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避免网罩200与翅片12发生磕碰,避免翅片12受到损伤。优选地,罩体20还包括与本体21连接的边板22,边板22向外突出于本体21并且边板22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边板22上。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片23,第一连接片23设置在边板22上并沿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或该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在图2至4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23朝向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第一连接片23平行于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优选地,边板22由本体的一侧面板向外弯折形成。如图3和4所示,边板22垂直于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优选地,第一连接片23由边板22的一部分材料弯折形成。优选地,每个第一连接片23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231。网罩200通过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31内的紧固件与第一连接片23连接。优选地,罩体20还包括用于与换热机组的壳体100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24,第二连接片24与本体21连接。更优选地,第二连接片24用于与壳体100的底盘110连接。优选地,罩体20还包括与本体21连接的边板22,边板22向外突出于本体21并且边板22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第二连接片24设置在边板22上并沿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或该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在图2和3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片24朝向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延伸,第二连接片24平行于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优选地,第二连接片24由边板22的一部分材料弯折形成。优选地,第二连接片24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41。罩体20通过安装在第二安装孔241内的紧固件与换热机组的壳体100连接。优选地,罩体20还包括用于与换热机组的壳体100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片25,第三连接片25与本体21连接。更优选地,第三连接片25与壳体100的横梁120连接。优选地,第三连接片25设置在本体21上,第三连接片25设置在本体21的顶壁上,第三连接片25向外突出于本体21并且第三连接片25的突出方向倾斜于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如图4所示,第三连接片25设置在本体21的与边板22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一个侧壁上,第三连接片25平行于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优选地,第三连接片25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51。罩体20通过安装在第三安装孔251内的紧固件与换热机组的壳体100连接。优选地,冷凝器组件为G形冷凝器组件,冷凝管组10呈G形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管组(10),包括位于所述冷凝管组(10)的两端侧的两组弯折部(11);至少一个罩体(20),与所述冷凝管组(10)连接,所述罩体(20)包括本体(21)和用于与网罩(20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21)上,所述本体(21)包括保护腔(201),所述弯折部(11)位于所述保护腔(20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管组(10),包括位于所述冷凝管组(10)的两端侧的两组弯折部(11); 至少一个罩体(20),与所述冷凝管组(10)连接,所述罩体(20)包括本体(21)和用于与网罩(20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21)上,所述本体(21)包括保护腔(201),所述弯折部(11)位于所述保护腔(20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0)还包括与所述本体(21)连接的边板(22),所述边板(22)向外突出于所述本体(21)并且所述边板(22)的突出方向倾斜于所述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边板(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片(23 ),所述第一连接片(23 )设置在所述边板(22 )上并沿所述保护腔(201)的开口朝向或该开口朝向的相反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0)还包括用于与换热机组的壳体(100)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24),所述第二连接片(24)与所述本体(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0)还包括与所述本体(21)连接的边板(22),所述边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国炉梁杰波张康文熊建国余凯张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