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插孔的金属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并具有对插开口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端以及弹性端,所述弹性端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弹性端固定部以及从该弹性端固定部向着所述固定端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支撑于所述本体的同时与该固定端抵接接触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具有弯曲状的主臂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臂两侧并与主臂大致平行的辅助臂。主臂为拱形状,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加上辅助臂分担减轻了主臂的受力,使弹臂部的应力分布均衡,避免由于弹臂部应力集中,而在回流焊接(SMT)的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塑性变形,保证弹臂部回流焊接前后始终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防止开关失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号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信号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中、用于移动电话等通信装置中进行信号路径切换的信号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通信装置中,例如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装置等设备,需要连接外部天线时,如果外部天线被连接,装置内的内部天线通过信号连接器的开关功能而断开。再者,信号连接器也常常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中,用于连接测试探针到印刷电路板用于测试印刷电路板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性能。业内所熟知的信号连接器至少包括:一外导体,一开关机构,一绝缘体,所述开关机构至少包括一可动端子和一固定端子相互搭接而成所述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由金属片材通过折弯形成,并分别通过焊脚部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使印刷电路板上预定的两部分隔开的电路通过该信号连接器电气连接在一起。所述可动端子借助其具有弹性形变的弹臂部与固定端子接触,实现开关机构的使所述隔开的电路电接通的功能,在外部连接器或测试探针的推动作用下,所述的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断开,实现开关机构的使所述隔开的电路电切断的功能,当外部连接器或测试探针移除时,所述动端子凭借自身的所述弹臂部的弹力回复到与固定端子接触的状态,如此提供可持续的通断功能,从而达到在线检测或信号路径切换的目的。。传统信号连接器的电断开和电连接的开关转换功能只依赖于可动端子的弹臂部产生的回弹力,回弹力越好,信号连接器的开关转换越容易,反之亦然,所述回弹力是通过将金属片材折弯变形来实现,为了获得足够的回弹力,往往需要对金属片材折弯出较大的形变,此时,可动端子的内应力全部集中在弹臂部折弯变形位置,当将信号连接器焊脚部通过回流焊接炉焊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过程(SMT焊接工艺)中,可动端子的弹臂部因金属材料在回流焊接炉内受到冷热变化的影响,应力发生松驰,弹臂部的折弯形变位置的内应力释放,发生塑性变形,弹臂部的回弹力减弱,导致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之间的接触力减小或断开接触,使信号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变大或开关异常等功能不可靠问题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插孔的金属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并具有对插开口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端以及弹性端,所述弹性端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弹性端固定部以及从该弹性端固定部向着所述固定端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支撑于所述本体的同时与该固定端抵接接触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具有弯曲状的主臂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臂两侧并与主臂大致平行的辅助臂。优选地,所述两个辅助臂的宽度总和与主臂的宽度相等。优选地,所述主臂呈拱形,并且向着所述本体的对插开口所在方向弯曲突出。优选地,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向着与所述主臂的弯曲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关出。优选地,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沿着从所述弹臂部向着所述固定端的延伸方向为起伏状的波浪形。优选地,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在中间部分与所述本体接触。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具有一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端固定部,该固定端固定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凸包。优选地,所述本体设置有压着在固定端固定部和弹性端固定部的固定凸台。优选地,所述本体由上下重叠的上胶芯与下胶芯组成,上胶芯与下胶芯设置有至少一对相互容置并定位的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根据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弹臂部的主臂为拱形,具有形变良好,能够始终保证在弹性形变范围内,而两辅助臂分布于其两侧,且在前端一侧和固定部一侧与主臂相连,用于分担减轻主臂的受力,使弹臂部的应力分布均衡,避免弹性端由于弹臂部应力集中,而在SMT回流焊接的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塑性变形,保证主臂SMT回流焊接前后始终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防止开关失效,同时辅助臂辅助提供一定的弹性回复力,保证弹臂部有足够的弹力,从而保证开关动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下胶芯、弹性端及固定端装配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A-A切面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上胶芯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金属外壳、上胶芯、弹性端及固定端装配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B-B切面的剖视图图中符号说明00 一种信号连接器10 本体110上胶芯111基本部112圆柱113对插开口 114固定凸台114a固定凸台一114b固定凸台二 115固定压条116定位凸台120下胶芯121限位凹槽122容置凹槽123固定端卡槽123a固定凸台123b固定凹槽一 124弹性端卡槽124a限位凸台124b固定凹槽二 125定位凹槽20金属外壳21延伸部22止挡部23插孔30弹性端31弹性端焊接部32弹性端固定部33弹臂部331主臂332辅助臂40固定端41固定端焊接部42固定端固定部421凸包43固定端接触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00其包括,具有插孔23的金属外壳20,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20并具有对插开口 113的本体10、固定于所述本体10的固定端40以及弹性端30,所述弹性端30和固定端40相互搭接并安装在所述本体10的两端,且各自由本体10内部向外延伸一固定端焊接部41和一弹性端焊接部31。请参阅图3所示,在各零部件进行组装前,所述本体10由上下重叠的上胶芯110与下胶芯120两部分组成。所述金属外壳20的两侧延伸有一对具有外张角度的延伸部21,该延伸部21分别向下弯折一近似直角形成一止挡部22,所述下胶芯120的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一限位凹槽121,所述金属外壳20的延伸部21在下胶芯120前后两侧的适当位置处向下弯折,同时所述止挡部22在延伸部21的弯折力下,使上胶芯110、固定端40、弹性端30、下胶芯120依次由上到下包覆在所述金属外壳20内,同时止挡部22限位在所述限位凹槽122 内。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弹性端30包括弹性端固定部32,从该弹性端固定部32 —端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形成弹性端焊接部31,该弹性端焊接部31与目标应用电子电路焊接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由弹性端固定部32的另一端朝着固定端40方向弯折延伸一弹臂部33,该弹臂部33的中间部分为主臂331,该主臂331为弯曲的拱形,其向上弯曲突出,弯曲部位的两端支立在所述下胶芯120上,且主臂331在其前端与固定端40相接触,实现弹性端40与固定端30之间的电气连接。在所述主臂331的两侧对称的分布有与主臂331大致平行的辅助臂332,且在其前端的一侧和在弹性端固定部32的一侧与主臂331相连,所述辅助臂332向下弯曲突出,其弯曲突出的部位的最高点与所述下胶芯120相接触,且其弯曲的形状为从所述弹臂部33向着所述固定端40的延伸方向起伏的波浪形。请继续参阅图4,并结合图5所示,所诉弹性端30的主臂331为向上弯曲的拱形,其拱形突出部分的最高点大致位于向下俯视下胶芯120的中心位置。同时在本技术与测试探针(为简化本图未列出)对插测试时该最高点为承接测试探针下压的受力点,由于主臂331为拱形状,其应力分布均衡,在受到测试探针压力后能够迅速将所受压力分散到主臂331的各部分,使主臂331具有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插孔的金属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并具有对插开口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端以及弹性端,所述弹性端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弹性端固定部以及从该弹性端固定部向着所述固定端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支撑于所述本体的同时与该固定端抵接接触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具有弯曲状的主臂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臂两侧并与主臂大致平行的辅助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插孔的金属外壳,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并具有对插开口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固定端以及弹性端,所述弹性端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弹性端固定部以及从该弹性端固定部向着所述固定端方向延伸且其前端支撑于所述本体的同时与该固定端抵接接触的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具有弯曲状的主臂和对称地分布于所述主臂两侧并与主臂大致平行的辅助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辅助臂的宽度总和与主臂的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呈拱形,并且向着所述本体的对插开口所在方向弯曲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其中的至少一个向着与所述主臂的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善记,胡海星,邓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