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具有延长并联防雷间隙使用寿命的优点,能有效保护绝缘子串和导线。能精确调节联防雷间隙的气隙距离,优化绝缘配合,适用于不同线路绝缘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架空输配电线路的防雷装置,特别是一种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
技术介绍
IOkV架空配电线路分布广,绝缘水平低,且直接向用户供电,遭受雷击后,容易损坏绝缘子串和导线,对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并联防雷间隙在国外应用得比较普遍,尤其是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如今,并联防雷间隙的应用研究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联防雷间隙为安装在绝缘子串上、下两端的两个金属电极。由于并联防雷间隙的气隙长度小于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架空配电线路遭受雷电过电压时,雷电电弧将定位于并联防雷间隙两端,使得后续的工频电弧在两个金属电极间燃烧,从而保护了架空配电线路的绝缘子串和导线。烧蚀数次后,现有的并联防雷间隙的气隙距离会变大,导致并联防雷间隙和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劣化,使得并联防雷间隙不能可靠地保护绝缘子串和导线,降低并联防雷间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调整并联防雷间隙装置之间气隙距离的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种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固定电极与固定夹件分设在导线的两侧,利用连接件锁在导线上,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固定支架为L形,在L形的水平部分设有通孔,L形的水平部分利用通孔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在L形的垂直部分设有沿着垂直部延伸的条形槽及锯齿,滑动电极包括有垂直部、斜向上的延伸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或直接与斜向上的延伸部相连,或通过中间连接件相连,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固定支架上的锯齿相互咬合的锯齿及圆孔,固定支架与滑动电极之间利用连接件穿过圆孔及条形槽进行锁紧,固定电极与滑动电极两端部之间的气隙长度应小于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这种结构的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由于固定电极与滑动电极两端部之间的气隙长度小于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当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电弧将定位于并联防雷间隙两端,使得后续的工频电弧在固定电极、滑动电极之间燃烧,从而保护了绝缘子串和导线,由于下电极的滑动电极与固定支架之间可利用其上的锯齿来调整相对位置,并通过条形槽及圆孔来进行两者的锁紧,从而可改变滑动电极相对固定支架的位置,从而起到改变滑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的位置达到改变并联防雷间隙气隙距离的目的,使得并联防雷间隙能够适用于不同线路绝缘的IOkV架空配电线路,且由于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的球头采用耐高温的铜钨合金,克服了现有并联防雷间隙易被烧蚀的缺点。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的端部与滑动电极斜向上延伸的的端部设置有球头。所述的固定电极及固定夹件与导线的接触面为弧形槽。采用带有弧形槽的固定电极与固定夹件可将导线夹在两者之间,提高两者的结合度,同时避免损伤导线。所述的球头采用可拆卸螺纹连接结构分别固定在滑动电极及固定电极上。综上所述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本技术的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具有延长并联防雷间隙使用寿命的优点,能有效保护绝缘子串和导线。能精确调节联防雷间隙的气隙距离,优化绝缘配合,适用于不同线路绝缘的IOkV架空配电线路。【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的外形图。图2是上电极固定夹件的外形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为上电极的固定电极的外形图。图5为图4俯视图。图6为下电极的固定支架的外形图。图7为图6的A向视图。图8为下电极的滑动电极的外形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球头的可拆卸螺纹连接结构的外形图。标号说明I绝缘子串2架空导线3固定夹件4固定电极5固定支架6滑动电极a并联防雷间隙气隙长度b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c条形槽d锯齿状凹槽e球头f圆柱形碳素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组成,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固定电极与固定夹件分设在导线的两侧,利用连接件锁在导线上,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固定支架为L形,在L形的水平部分设有通孔,L形的水平部分利用通孔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在L形的垂直部分设有沿着垂直部延伸的条形槽及锯齿,滑动电极包括有垂直部、斜向上的延伸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或直接与斜向上的延伸部相连,或通过中间连接件相连,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固定支架上的锯齿相互咬合的锯齿及圆孔,固定支架与滑动电极之间利用连接件穿过圆孔及条形槽进行锁紧,固定电极与滑动电极两端部之间的气隙长度应小于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的端部与滑动电极斜向上延伸的的端部设置有球头,所述的球头的材料为铜钨合金。所述的固定电极及固定夹件与导线的接触面为弧形槽。所述的球头采用可拆卸螺纹连接结构固定在滑动电极及固定电极上。图1是IOkV架空配电线路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的外形图。其中a为并联防雷间隙气隙长度,b为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固定夹件3和固定电极4通过两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架空导线2上,固定支架5安装在绝缘子I的底端,滑动电极6通过一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固定支架5上,松动滑动电极6与固定支架5的螺栓和螺母,即可调节并联防雷间隙上、下电极的气隙距离。图2是上电极的固定夹件,其中固定夹件为长方体镀锌碳素钢,长度为40?80mm,宽度为20?40mm,厚度为6?18mm,固定夹件与架空导线接触面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半径为5?15mm,弧形圆心角为20?180° ,固定夹件上有两个圆孔,圆孔直径为6?20mm。图4是上电极固定电极4的外形图。其中固定电极端部球头直径为20?40mm,固定电极的弧形凹槽与固定夹件的弧形凹槽尺寸形同,固定电极上有两个圆孔,圆孔直径与固定夹件相同。图6是下电极固定支架5的外形图。其中固定支架5安装在绝缘子I的底部螺栓上,固定支架5设有圆孔,圆孔直径为12?24mm,固定支架设有c条形槽和d锯齿状凹槽,条形槽长100?200mm,宽10?20臟。图8下电极滑动电极6的外形图。其中滑动电极通过一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固定支架5上,滑动电极6与固定支架5的接触面锯齿状凹槽,松动螺栓和螺母后,可以调节滑动电极6在固定支架5上的位置,达到调节并联防雷间隙的气隙长度的目的。滑动电极6端部为球头形状,球头直径为20?40mm。图10是球头的可拆卸螺纹连接结构图。其中球头e固定在圆柱形碳素钢f上,f的末端为螺纹形状,螺纹长度为8?15_,螺距0.5?1.5_。球头e有螺纹状圆孔,螺纹形状与圆柱形碳素钢f的螺纹形状相同。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其特征在于: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固定电极与固定夹件分设在导线的两侧,利用连接件锁在导线上,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固定支架为L形,在L形的水平部分设有通孔,L形的水平部分利用通孔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在L形的垂直部分设有沿着垂直部延伸的条形槽及锯齿,滑动电极包括有垂直部、斜向上的延伸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或直接与斜向上的延伸部相连,或通过中间连接件相连,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固定支架上的锯齿相互咬合的锯齿及圆孔,固定支架与滑动电极之间利用连接件穿过圆孔及条形槽进行锁紧,固定电极与滑动电极两端部之间的气隙长度应小于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其特征在于: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固定电极与固定夹件分设在导线的两侧,利用连接件锁在导线上,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固定支架为L形,在L形的水平部分设有通孔,L形的水平部分利用通孔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在L形的垂直部分设有沿着垂直部延伸的条形槽及锯齿,滑动电极包括有垂直部、斜向上的延伸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或直接与斜向上的延伸部相连,或通过中间连接件相连,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固定支架上的锯齿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盛强,胡诗,郭建钊,邱添,胡志忠,吴仰芳,官强华,苏瑜,洪青云,李萌锋,董鑫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