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6137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具有延长并联防雷间隙使用寿命的优点,能有效保护绝缘子串和导线。能精确调节联防雷间隙的气隙距离,优化绝缘配合,适用于不同线路绝缘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架空输配电线路的防雷装置,特别是一种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
技术介绍
IOkV架空配电线路分布广,绝缘水平低,且直接向用户供电,遭受雷击后,容易损坏绝缘子串和导线,对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并联防雷间隙在国外应用得比较普遍,尤其是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如今,并联防雷间隙的应用研究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联防雷间隙为安装在绝缘子串上、下两端的两个金属电极。由于并联防雷间隙的气隙长度小于绝缘子串的气隙长度,架空配电线路遭受雷电过电压时,雷电电弧将定位于并联防雷间隙两端,使得后续的工频电弧在两个金属电极间燃烧,从而保护了架空配电线路的绝缘子串和导线。烧蚀数次后,现有的并联防雷间隙的气隙距离会变大,导致并联防雷间隙和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劣化,使得并联防雷间隙不能可靠地保护绝缘子串和导线,降低并联防雷间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调整并联防雷间隙装置之间气隙距离的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种IOkV架空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其特征在于: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固定电极与固定夹件分设在导线的两侧,利用连接件锁在导线上,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固定支架为L形,在L形的水平部分设有通孔,L形的水平部分利用通孔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在L形的垂直部分设有沿着垂直部延伸的条形槽及锯齿,滑动电极包括有垂直部、斜向上的延伸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或直接与斜向上的延伸部相连,或通过中间连接件相连,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固定支架上的锯齿相互咬合的锯齿及圆孔,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OkV架空配电线路的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有上、下两个电极,上电极安装在导线上,下电极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其特征在于:上电极由固定夹件、固定电极组成,固定电极与固定夹件分设在导线的两侧,利用连接件锁在导线上,固定电极自上向斜下延伸,下电极由固定支架和滑动电极组成,固定支架为L形,在L形的水平部分设有通孔,L形的水平部分利用通孔安装在线路绝缘子串的底端,在L形的垂直部分设有沿着垂直部延伸的条形槽及锯齿,滑动电极包括有垂直部、斜向上的延伸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或直接与斜向上的延伸部相连,或通过中间连接件相连,在滑动电极的垂直部上设置有与固定支架上的锯齿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盛强胡诗郭建钊邱添胡志忠吴仰芳官强华苏瑜洪青云李萌锋董鑫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