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包括底座、运动平台与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为动圈式或动磁式,电机动子和电机定子沿运动平台中心对称布置,线圈为对称布置的左右两组,分别包括A、B、C三相绕组,左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1、B1、C1与右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2、B2、C2对应相并联,并联支路数为2,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电连接于同一台驱动器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定位平台移动不同步的问题。通过一台驱动电机的驱动实现定位平台的同步运行,避免出现定位平台的扭转误差、卡死等现象,有效提高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
本技术属于高精度定位平台的生产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
技术介绍
高精度定位平台以其具备多工设计、体积小、重量轻、高精度与高刚性、以及组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超精密加工、生物工程、微电子工程、微机电系统的制造与检测、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平台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边驱动的定位平台存在运动不同步的问题,由于两侧定位平台的移动量存在偏差,经常出现平台左右侧一前一后的倾斜情况,工作时易产生扭摆误差,影响平台的定位精度,从而影响产品的加工精度。而且,若平台工作时的扭摆误差较大,则会导致定位平台移动时的摩擦力增加,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卡死现象,驱动电机则会由于超负荷运行造成烧毁损坏,严重影响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使得生产使用成本增加。目前,多数研究者们着力从控制上解决定位平台的不同步问题,主要是采用统一驱动器同步控制的方法来驱动双边驱动电机同时运行,以提高定位精度,但双边的驱动电机仍存在差异,不同步现象仍然存在。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高精度的同步驱动定位平台,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定位平台移动不同步的问题,实现定位平台的同步运行,避免出现定位平台扭转误差、卡死等现象,提高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通过将定位平台上的左右两组线圈的三相绕组对应相并联,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由同一台驱动器控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定位平台移动不同步的问题,避免出现定位平台的扭转误差、卡死等现象,有效提高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包括底座、运动平台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设置于所述运动平台下表面上的电机动子,与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上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动子为线圈或永磁体,所述电机定子为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永磁体或线圈,所述电机动子与电机定子均沿运动平台的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线圈为对称布置的左右两组,左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pB1X1与右边线圈的三相绕组4』2、(:2对应相并联,并联支路数为2,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电连接于同一台驱动器上;所述底座与所述运动平台上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导轨。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导轨两侧压力或摩擦力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为压力传感器或摩擦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定位平台还包括报警元件,所述报警元件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一旦导轨两侧受力超过设定值,驱动器输出信号给报警元件报警。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定位平台还包括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一旦导轨两侧受力超过设定值,驱动器控制定位平台及时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同步驱动定位平台的优点是:1、通过将定位平台上的左右两组线圈的三相绕组对应相并联,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由同一台驱动器控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定位平台移动不同步的问题。通过一台驱动电机的驱动实现定位平台的同步运行,避免出现定位平台的扭转误差、卡死等现象,有效提高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2、通过在导轨上设置检测机构,一旦导轨两侧受力超过设定值,驱动器输出信号给报警元件报警,操作人员可停机及时调整,避免出现电机过载损坏等问题,提高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同步驱动定位平台的线圈布置方式简图。图4为单元电机线圈双边布置方式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底座2、运动平台3、电机定子4、电机动子5、导轨【具体实施方式】目前,双边驱动的定位平台存在运动不同步的问题,工作时易产生扭摆误差,影响平台的定位精度,从而影响广品加工精度。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通过将定位平台上的左右两组线圈的三相绕组对应相并联,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由同一台驱动器控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定位平台移动不同步的问题,避免出现定位平台的扭转误差、卡死等现象,有效提高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包括底座、运动平台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设置于所述运动平台下表面上的电机动子,与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上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动子为线圈或永磁体,所述电机定子为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永磁体或线圈,所述电机动子与电机定子均沿运动平台的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线圈为对称布置的左右两组,左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pB1X1与右边线圈的三相绕组4』2、(:2对应相并联,并联支路数为2,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电连接于同一台驱动器上;所述底座与所述运动平台上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导轨。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导轨两侧压力或摩擦力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为压力传感器或摩擦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定位平台还包括报警元件,所述报警元件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一旦导轨两侧受力超过设定值,驱动器输出信号给报警元件报警。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定位平台还包括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一旦导轨两侧受力超过设定值,驱动器控制定位平台及时停止。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包括底座1、运动平台2与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设置于运动平台2下表面上的电机动子4,以及设置于底座I上表面上与电机动子4相对应的电机定子3。其中,电机动子为线圈或永磁体,电机定子为与电机动子相对应的永磁体或线圈。驱动电机可为动圈式或动磁式,动磁式(如图1),电机动子为永磁体,电机定子为线圈,动圈式(如图2),电机动子为线圈,电机定子为永磁体。本技术中的线圈与永磁体均沿运动平台中心对称布置,实现定位平台的双边驱动,线圈为对称布置的左右两组,左右两组线圈分别包括A、B、C三相绕组,左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pB1X1与右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2、B2X2对应相并联,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电连接于同一台驱动器上。请参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绕组A1与八2、B1与民、C1与C2分别并联后通过导线连接于驱动器上,驱动器同时控制定位平台的左边线圈ApBpC1和右边线圈A2、B2、C2,在控制上不会存在时序误差,从物理结构上左边线圈与右边线圈实质上并联构成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运动平台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设置于所述运动平台下表面上的电机动子,与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上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动子为线圈或永磁体,所述电机定子为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永磁体或线圈,所述电机动子与电机定子均沿运动平台的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线圈为对称布置的左右两组,左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1、B1、C1与右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2、B2、C2对应相并联,并联支路数为2,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电连接于同一台驱动器上;所述底座与所述运动平台上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驱动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运动平台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设置于所述运动平台下表面上的电机动子,与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上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电机定子; 所述电机动子为线圈或永磁体,所述电机定子为与所述电机动子相对应的永磁体或线圈,所述电机动子与电机定子均沿运动平台的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线圈为对称布置的左右两组,左边线圈的三相绕组ApB1X1与右边线圈的三相绕组4為、(:2对应相并联,并联支路数为2,形成一台驱动电机的绕组,并电连接于同一台驱动器上; 所述底座与所述运动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柱,孙立宁,任子武,陈立国,汝长海,陈涛,潘明强,王阳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