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以及使用该换热器的冷冻循环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361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以及使用该换热器的冷冻循环空调装置,换热器(1)具备平行流型换热部(3),该平行流型换热部(3)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11、13),平行流型换热部至少包含前列部分(7)与后列部分(9),前列部分以及后列部分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在平行流型换热部中的前表面的下部的前方配置具有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套片(25)的板翅管型换热部(5),板翅管型换热部的出口端与平行流型换热部的入口端通过配管进行连接,前列部分以及后列部分的下部集管被按列分割设置,前列部分以及后列部分的上部集管以跨列的方式设置为一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以及使用该换热器的冷冻循环空调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以及使用该换热器的冷冻循环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在换热器中,结霜引起的换热能力的降低屡屡成为问题。作为与这样的问题相关联的技术,例如具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换热器。在该换热器中,将换热部前后分离且沿前后方向重叠地配置,在上述一对换热部之间以及分别位于换热部的上下的一对集管部之间的各自确保间隙。根据这样的换热器,即使前后任一个换热部因结霜失去通气性,也可以谋求经由通过间隙的空气的流动在另一个换热部获得最小限度的换热功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26727号公报(第一图)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换热器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情况下没有考虑抑制结霜自身的生长,而且,对在换热器下部局部产生的结霜进行除霜较为困难。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换热器下部堆积的霜的生长的换热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具备平行流型换热部,该平行流型换热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其中,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至少包含前列部分与后列部分,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分别具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在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中的前表面的下部的前方配置具有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套片的板翅管型换热部,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出口端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入口端通过配管进行连接,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的下部集管被按列分割设置,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的上部集管以跨列的方式设置为一体。本技术的换热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最下部位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翅片的最下部与所述前列部分的下部集管之间。本技术的换热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导热管使用圆管。本技术的换热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通路数量少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通路数量。本技术的换热器也可以构成为,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成为制冷剂入口的、所述导热管的入口端配置在所述散热片的下部。本技术的换热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换热器具有制冷剂流路,该制冷剂流路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使制冷剂与空气在前后方向上朝相同朝向行进并且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使制冷剂与空气在前后方向上朝相反朝向行进。本技术的换热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散热片与所述前列部分的所述换热导管相比朝上风方向突出。本技术的换热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前列部分的所述下部集管的内部利用分隔壁分割为多个空间,该下部集管在所述多个空间中的每一个具有入口端,在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与所述前列部分的所述下部集管之间设置分配器,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出口端与所述分配器通过集合连结配管连接,所述下部集管的多个所述入口端各自与所述分配器通过多个分割连结配管中的各自对应的该分割连结配管进行连接。用于实现同目的的其他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空调装置,其具备冷冻循环回路,该冷冻循环回路包含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其中,所述本技术的换热器使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另外,本技术的冷冻循环空调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翅片为波形翅片,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配置在对应的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风扇的上风侧的框体面整体。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抑制在换热器下部堆积的霜的生长。【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的侧视图。图3是关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与图1同情况的图。图4是关于本实施方式2的、与图2同情况的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空调装置的概要的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对应部分。另外,说明中的方向如下所述:计划的通气的上游侧设为“前”、下游侧设为“后”、重力的作用朝向设为“下”、其相反朝向设为“上”,另外将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重力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以图2为例表不时,图2的纸面上下为说明中的上下方向,图2的纸面左侧以及右侧分别为前侧以及后侧,图2的纸面的表里方向为左右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参照附图标记WD表示通气的风向。实施方式1.图1以及图2分别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换热器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换热器I是在冷冻循环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中使用的铝制换热器。换热器I具备平行流型换热部3。在换热器I中的平行流型换热部3的前方设有板翅管型换热部5。首先,平行流型换热部3包含在前后方向相互分离且在前后方向并排的前列部分7与后列部分9。前列部分7以及后列部分9各自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导管11、13。换热导管11、13是自左右方向被压扁的扁平管。前列部分7的多个换热导管11沿左右方向并排,并且后列部分9的多个换热导管13也沿左右方向并排。在上述前列部分7的多个换热导管11与后列部分9的多个换热导管13之间,沿前后方向确保间隙15,换热导管11与换热导管13沿前后分离。另外,作为一个例子,换热导管11的根数与换热导管13的根数相同。在多个换热导管11、13之间设有翅片17。具体来说,翅片17为波形翅片,在相邻一对翅片之间各自沿左右折曲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换言之,翅片17以与其左侧的换热导管和其右侧的换热导管交替地接触的方式形成为波形。另外,换热导管11、13排列成前后二列,翅片17为在前后方向上一列。换句话说,不间断的波形翅片位于前列部分7中的对应的一对换热导管11之间、并且位于后列部分9中的对应的一对换热导管13之间。翅片17与前列部分7的换热导管11相比向上风方向突出,即,翅片17的前缘部位于比前列部分7的换热导管11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列部分7的下部设有前列部分7侧的下部集管、即入口集管19,在后列部分9的下部设有后列部分9侧的下部集管、即出口集管21。在前列部分7以及后列部分9的上部设有跨列集管23。前列部分7以及后列部分9中,作为各自的上部集管而共用相同的跨列集管23。需要说明的是,入口集管19、出口集管21以及跨列集管23各自由一室构成。这样,前列部分7以及后列部分9的下部集管被按列分割设置,前列部分7以及后列部分9的上部集管以跨列的方式一体设置。另外,从功能出发,配置在平行流型换热部3的下部的入口集管19以及出口集管21具备在上风侧的列使风向换热导管的分配变得均匀的机构、以及在下风侧的列使气体集结的机构,以平行流型换热部3整体观察时,下部集管按列进行分割。另一方面,配置在平行流型换热部3的上部的跨列集管23具有能够使制冷剂在列间移动的机构,以平行流型换热部3整体观察时,上部集管将两列设置为一体。前列部分7的换热导管11的下端与入口集管19连接,前列部分7的换热导管11的上端与跨列集管23连接。另外,后列部分9的换热导管13的下端与出口集管21连接,后列部分9的换热导管13的上端与跨列集管23连接。板翅管型换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具备平行流型换热部,该平行流型换热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至少包含前列部分与后列部分,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分别具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在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中的前表面的下部的前方配置具有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套片的板翅管型换热部,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出口端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入口端通过配管进行连接,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的下部集管被按列分割设置,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的上部集管以跨列的方式设置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7 JP PCT/JP2013/0589951.一种换热器,其具备平行流型换热部,该平行流型换热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至少包含前列部分与后列部分, 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分别具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管, 在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中的前表面的下部的前方配置具有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套片的板翅管型换热部, 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出口端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入口端通过配管进行连接,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的下部集管被按列分割设置,所述前列部分以及所述后列部分的上部集管以跨列的方式设置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最下部位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翅片的最下部与所述前列部分的下部集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导热管使用圆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翅管型换热部的 通路数量少于所述平行流型换热部的通路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成为制冷剂入口的、所述导热管的入口端配置在所述套片的下部。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晃松田拓也冈崎多佳志望月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