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339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至少一油墨结构以及一光阻结构。基板包含一遮蔽区及一相邻于遮蔽区的可视区。油墨结构设置于基板的遮蔽区。光阻结构至少覆盖油墨结构的上表面。油墨结构与光阻结构设置于基板上而形成遮蔽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藉由光阻结构覆盖油墨结构来提高触控面板遮蔽区光密度,使得遮蔽区可确实遮蔽线路,并且适用于各种颜色。(*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依目前的触控技术而言,一般会于触控面板的感应区周边配置线路,通过线路将触控讯号送至后续电路作讯号处理。而为了达到美观的目的,通常会在触控面板相对于线路的区域设置油墨来遮蔽线路,其形成有油墨的区域(遮蔽区)俗称边框。普遍来说,边框多以黑色为主,利用黑色油墨的低透光性来遮蔽线路。然而,当边框使用其他颜色的油墨时,其透光性便会提高,遮旋光性降低,而无法确实遮蔽线路。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其遮蔽区可确实遮蔽线路,并且适用于各种颜色,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其遮蔽区可确实遮蔽线路,并且适用于各种颜色。依据本技术的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至少一油墨结构、一光阻结构。基板包含一遮蔽区及一相邻于遮蔽区的可视区。油墨结构设置于基板的遮蔽区。光阻结构至少覆盖油墨结构的上表面。油墨结构与光阻结构设置于基板上而形成遮蔽区。在一实施例中,光阻结构可更进一步覆盖油墨结构邻近可视区的侧面。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含一触控感应结构,其设置于光阻结构上。触控感应结构可包含一透明电极结构以及多个引线。透明电极结构设置于基板的可视区,且部分延伸至光阻结构上。引线设置于光阻结构上,且电性连接于透明电极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含一平坦层,其设置于触控感应结构与基板之间,且覆盖基板的可视区并邻接于油墨结构或光阻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油墨结构可包含一第一油墨层,其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光阻结构与基板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油墨结构可更包含一第二油墨层,其设置于第一油墨层上,且位于光阻结构与第一油墨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油墨层的面积可小于第一油墨层,且第二油墨层是远离可视区而设置于第一油墨层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的面积可小于第二油墨层,且第二油墨层是沿着第一油墨层邻近可视区的侧面向下延伸至基板。在一实施例中,油墨结构的材料可为有色油墨材料。在一实施例中,光阻结构的材料可为深色有机光阻材料。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触控面板藉由光阻结构覆盖油墨结构来提高触控面板遮蔽区光密度,使得遮蔽区可确实遮蔽线路,并且适用于各种颜色。【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1B为图1A沿虚线AA’的剖面图。图2A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2B为图2A沿虚线BB’的剖面图。图2C为图2A沿虚线BB’的另一态样的剖面图。图3A及图3B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4A、图4B及图4C分别为油墨结构不同态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图1A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I的上视图,而图1B为图1A沿虚线AA’的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触控面板I包含一基板2、至少一油墨结构3以及一光阻结构4。基板2包含一遮蔽区21及一相邻于遮蔽区21的可视区22,油墨结构3设置于遮蔽区21,光阻结构4设置于油墨结构3上,并覆盖油墨结构3的上表面,油墨结构3的上表面即油墨结构3远离基板2的表面,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光阻结构4亦可覆盖油墨结构3的其他表面,而并不限于所述上表面。油墨结构3与光阻结构4设置于基板2上而形成遮蔽区21,换言之,遮蔽区21为油墨结构3与光阻结构4设置于基板2上而被定义形成。基板2可作为电子设备的保护盖板,其面向用户的表面,即形成有油墨结构及光阻结构的另一面,可直接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其材质可为强化玻璃、塑料或其他透光的材质,而本实施例是以强化玻璃为例,但本技术并不限制,且于其他实施例中,基板2供用户触控的表面通常涂布各种涂层,例如防指纹、防眩光、防刮伤等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的功能涂层。在本实施例中,遮蔽区21环设于可视区22。当然,遮蔽区21可位于可视区22的周围,即可位于可视区22的至少一侧,本技术并不限制。油墨结构3可由单层或多层油墨材料堆栈组成,具体结构将会在下文进行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组成油墨结构3的油墨材料中,包含有色的油墨材料,例如白色、黑色或其他颜色等可使得遮蔽区21能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效果,以满足实际产品的设计需求,且有色的油墨材料具有一定的遮旋光性,可用于遮蔽设置于基板2下的电子产品中的不适于被用户可见的电子结构。光阻结构4由深色有机光阻材料形成,有机光阻材料的分子颗粒细腻,分子间距离小,光致密性高,深色的有机光阻材料遮旋光性高,可提升补充油墨结构3的遮光效果,尤其是在油墨结构3的油墨材料为白色或其他非黑色油墨时,油墨结构3的遮光效果不理想,光阻结构4不仅可遮蔽位于基板2下的其他电子结构,还可以使得油墨结构3的色彩效果更加明显关出。本实施例中,油墨结构3设置于基板2的遮蔽区21,而光阻结构4至少覆盖油墨结构3的上表面,油墨结构3与光阻结构4设置于基板2上而形成遮蔽区。由于光阻结构4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较高,也就是较不易透光,因此藉由光阻结构4覆盖油墨结构3的表面,可提高触控面板遮蔽区的遮蔽效果。图2A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Ia的上视图,而图2B为图2A沿虚线BB’的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Ia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触控面板Ia更包含一触控感应结构5,其位于光阻结构4上。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结构5包含一透明电极结构51以及多个引线52。透明电极结构51设置于基板2的可视区22,且部分延伸至光阻结构4上。引线52设置于光阻结构4上,且电性连接于透明电极结构51。另外,透明电极结构51可不限定为单轴向或双轴向,亦不限定其材料,而引线52的配置也可依据实际需求做调整,同样不作限制。由于触控感应结构5的结构与组成属本领域所公知,因此不作赘述。另外,光阻结构4可更进一步覆盖油墨结构3邻近可视区22的侧面。请参照图2C所示,其为图2A沿虚线BB’的另一态样的剖面图。在此态样中,光阻结构4同时覆盖了油墨结构3的上表面及邻近可视区22的侧面,可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遮蔽区的遮蔽功能。此夕卜,由于光阻结构4的材料分子颗粒小,其设置于油墨结构3的上表面及侧面后,可填平因油墨颗粒大而形成的不平整表面,使触控感应结构5与光阻结构4接触的表面相对较平整,如此,不仅可减少由于接触表面不平整而引起的透明导电结构51和/或引线52断裂问题的发生,还有助于触控感应结构5附着而不易剥离。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5直接设置于基板2上,从而形成单片的触控感测玻璃,利于产品设计的薄型化,于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5亦可先形成于另一基板上,再与基板2进行贴合,所述的另基板可以是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薄膜材料,本技术并不限制。图3A及图3B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Ib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A及图3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Ib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Ia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触控面板Ib更包含一平坦层6,其设置于触控感应结构5与基板2之间。平坦层6覆盖基板2的可视区22并邻接于油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包含一遮蔽区及一相邻于该遮蔽区的可视区;至少一油墨结构,设置于该基板表面,并位于该遮蔽区;以及一光阻结构,至少覆盖该油墨结构的上表面,其中该油墨结构与该光阻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而形成该遮蔽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包含一遮蔽区及一相邻于该遮蔽区的可视区; 至少一油墨结构,设置于该基板表面,并位于该遮蔽区;以及 一光阻结构,至少覆盖该油墨结构的上表面,其中该油墨结构与该光阻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而形成该遮蔽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阻结构更进一步覆盖该油墨结构邻近该可视区的侧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感应结构,位于该光阻结构上,该触控感应结构包含: 一透明电极结构,设置于该基板的该可视区,且部分延伸至该光阻结构上;以及 多个引线,设置于该光阻结构上,且电性连接于该透明电极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平坦层,设置于该触控感应结构与该基板之间,且覆盖该基板的该可视区并邻接于该油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耀诚谢燕俊赖彬黄丽妹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