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266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多组补偿电容器、电容投切组件和自动跟踪补偿仪,所述的电容投切组件分别与多组补偿电容器、自动跟踪补偿仪连接;所述的自动跟踪补偿仪检测待补偿电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来控制电容投切组件来投切电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备运行最佳化、运行环境优化、智能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柜,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
技术介绍
传统的低压电容柜常被安装于MCC室内,其作用是补偿无功功率。由于电容柜与其他配电柜相连紧挨着,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电容器内部元件击穿、电容器对外壳绝缘损坏、密封不良和漏油、鼓肚和内部游离等故障;另外,带电合闸或通风不良(一旦电容器运行温度高于70度时,易发生膨胀爆炸)、运行电压过高、谐波分量过大、操作过电压等情况,都有可能引起电容器损坏爆炸。如果一旦此电容柜发生爆炸的故障,不仅会造成本身功率补偿的问题,还很可能引起周围设备的损坏,这样就会对整个供电和动力系统造成破坏,引发重大的停电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现有的电容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I)安装方式不对:调查现场发现为水平侧装,这样安装方式会导致稳定性差。2)产品混用:从现场看来,新老型号的电容混装在一起,这种方式非常危险,因为两种电容的材质、制造工艺等都不相同,容易引发故障。3)安装位置不好:电容柜安装时,其两边还要其他的供电或者电力设备柜(包括断路器、变频器等)。一旦此电容柜发生爆炸的故障,不仅会造成本身功率补偿的问题,还很可能引起周围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设备运行最佳化、运行环境优化、智能化的自动补偿电容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多组补偿电容器、电容投切组件和自动跟踪补偿仪,所述的电容投切组件分别与多组补偿电容器、自动跟踪补偿仪连接;所述的自动跟踪补偿仪检测待补偿电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来控制电容投切组件来投切电容器。所述的多组补偿电容器为8路补偿电容器所述的电容投切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投切开关和投切指示器,所述的投切开关分别与补偿电容器、自动跟踪补偿仪连接。所述的多组补偿电容器采用直立方式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通风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设备运行最佳化:该改造方案不增加其他部件,运行维护简便;个别电容器组损坏可以方便更换,不影响整个电容器组运行。2、运行环境优化:改造后,电容器独立成柜,空间更大,并且可以增加通风装置;另外远离了谐波源,不易受到损害。3、智能化:根据实际运行需求自动跟踪补偿,具有精度高、运行可靠和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多组补偿电容器1、电容投切组件2和自动跟踪补偿仪3,所述的电容投切组件2分别与多组补偿电容器1、自动跟踪补偿仪3连接;所述的自动跟踪补偿仪3检测待补偿电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来控制电容投切组件2来投切电容器I。所述的多组补偿电容器为8路补偿电容器。所述的电容投切组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投切开关21和投切指示器22,所述的投切开关21分别与补偿电容器1、自动跟踪补偿仪3连接。所述的多组补偿电容器I采用直立方式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通风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多组补偿电容器、电容投切组件和自动跟踪补偿仪,所述的电容投切组件分别与多组补偿电容器、自动跟踪补偿仪连接;所述的自动跟踪补偿仪检测待补偿电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来控制电容投切组件来投切电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多组补偿电容器、电容投切组件和自动跟踪补偿仪,所述的电容投切组件分别与多组补偿电容器、自动跟踪补偿仪连接; 所述的自动跟踪补偿仪检测待补偿电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来控制电容投切组件来投切电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偿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补偿电容器为8路补偿电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新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阿科玛双氧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