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包括进气法兰和排气法兰,所述的进气法兰上垂直固定有多个支管,所述的支管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所述的支管均与汇总管连通,所述的汇总管通过过渡管与混合管连通,所述的混合管连接在排气法兰上,所述的进气法兰和混合管之间连接有加固片,所述的汇总管与进气法兰之间的夹角大于15度且小于60度,所述的混合管与进气法兰相平行,所述的支管和汇总管上设置有加强片。其优点在于:结构稳定,抗冲击力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发动机的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不断上升,冲击力不断增强,排气歧管表面的温度也随之上升。发动机在工作时,排气歧管不断受到发动机排气的热冲击,发动机排气的热冲击力不仅大,且温度高。温度较高的排气歧管在强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其结构十分不稳定,尤其对于连接处,其极易出现开裂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包括进气法兰和排气法兰,所述的进气法兰上垂直固定有多个支管,所述的支管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所述的支管均与汇总管连通,所述的汇总管通过过渡管与混合管连通,所述的混合管连接在排气法兰上,所述的进气法兰和混合管之间连接有加固片,所述的汇总管与进气法兰之间的夹角大于15度且小于60度,所述的混合管与进气法兰相平行,所述的支管和汇总管上设置有加强片。作为优选,所述的汇总管与进气法兰之间的夹角为20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汇总管与进气法兰之间的夹角为30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汇总管与进气法兰之间的夹角为45度。进一步的,所述的加强片设置在支管与进气法兰的连接处和支管与汇总管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的加固片连接在混合管的中段。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排气歧管的汇总管与进气法兰之间有一定的夹角,排气作用于汇总管上的冲击力被分解掉,即垂直于汇总管方向的力减小,增强排气歧管的稳定性。2、本技术利用汇总管、混合管对气体进行充分混合,有效的减小气体排出的冲击力。3、本技术利用加固片和加强片分别对混合管和支管的连接处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强排气歧管的抗冲击能力,即增强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进气法兰;2a、第一支管;2 b、第二支管;2c、第三支管;2d、第四支管;3、加强片;4、汇总管;5、混合管;6、加固片;7、排气法兰;8、过渡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包括进气法兰I和排气法兰7,所述的进气法兰I上垂直固定有多个支管,所述的支管包括第一支管2a、第二支管2b、第三支管2c和第四支管2d,所述的支管均与汇总管4连通,所述的汇总管4通过过渡管8与混合管5连通,所述的混合管5连接在排气法兰7上,所述的进气法兰I和混合管5之间连接有加固片6,所述的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大于15度且小于60度,所述的混合管5与进气法兰I相平行,所述的支管和汇总管4上设置有加强片3。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法兰连接在发动机上,发动机排气依次经支管、汇总管4、过渡管8、混合管5后排出。由于支管很短,气体很快通过支管进入汇总管4,汇总管4对气体进行初步混合,再进入过渡管和混合管5,对气体进行二次混合,使气体得到充分混合,利用两次混合,增长了气体排出的通路长度,减小气体排出时的冲击力。发动机的排气经支管再进入汇总管,即排气会对汇总管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主要对汇总管进气法兰之间的角度进行研究,即对排气作用于汇总管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减小排气对汇总管的冲击力。由力学分析表明,当汇总管与进气法兰平行,即汇总管与支管相垂直时,排气的冲击力完全作用于汇总管上,此时,排气对汇总管的冲击力最大,即此时排气歧管的结构最不稳定,现有的排气歧管其大都采用该种方式,且此时,汇总管对排气有一定的反弹作用,会使得部分排气回到支管。当汇总管与进气法兰不平行,即汇总管与支管不垂直时,排气作用于汇总管上的冲击力被分解掉,即垂直于汇总管方向的力减小。实验和理论均表明,当汇总管与进气法兰的角度越大,但不能等于90度,其排气对汇总管的冲击力越小。由于排气歧管连接在汽车上,其车辆的空间大小有限,当汇总管与进气法兰的角度越大时,其占用的空间范围越大。在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为60度时,其可将冲击力减小一半,此时,排气歧管的稳定性很好。在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时,其虽可减小冲击力,但是,其效果不佳。综合考虑,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大于15度且小于60度。由于汽车的空间有限,通过过渡管使混合管5与进气法兰I相平行,可有效的减小排气歧管占用体积,节约空间。为了使气体的混合度高,混合管5有一定的长度,加固片6对混合管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强排气歧管的稳定性。加强片3设置在支管和汇总管4上,增强支管和汇总管的连接结构,即增强排气歧管的稳定性。实施例2:如图1所不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了一组数据,即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为20度。实施例3:如图1所不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了一组数据,即所述的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为30度。实施例4:如图1所不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了一组数据,即所述的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为45度。实施例5:如图1所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的加强片3设置在支管与进气法兰I的连接处和支管与汇总管4的连接处。加强片3起到增强结构稳定的作用,由于各支管、法兰、汇总管其为一体结构,其结构最不稳定处在于各部件的连接处,故将加强片设置在各部件的连接处,即支管与进气法兰I的连接处和支管与汇总管4的连接处。所述的加固片6连接在混合管5的中段。混合管5有一定的长度,将加固片设置在混合管5的中段,可增强其稳定性。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法兰(1)和排气法兰(7),所述的进气法兰(1)上垂直固定有多个支管,所述的支管包括第一支管(2a)、第二支管(2b)、第三支管(2c)和第四支管(2d),所述的支管均与汇总管(4)连通,所述的汇总管(4)通过过渡管(8)与混合管(5)连通,所述的混合管(5)连接在排气法兰(7)上,所述的进气法兰(1)和混合管(5)之间连接有加固片(6),所述的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1)之间的夹角大于15度且小于60度,所述的混合管(5)与进气法兰(1)相平行,所述的支管和汇总管(4)上设置有加强片(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法兰(I)和排气法兰(7),所述的进气法兰(I)上垂直固定有多个支管,所述的支管包括第一支管(2a)、第二支管(2b)、第三支管(2c)和第四支管(2d),所述的支管均与汇总管(4)连通,所述的汇总管(4)通过过渡管(8)与混合管(5)连通,所述的混合管(5)连接在排气法兰(7)上,所述的进气法兰(I)和混合管(5)之间连接有加固片(6),所述的汇总管(4)与进气法兰(I)之间的夹角大于15度且小于60度,所述的混合管(5)与进气法兰(I)相平行,所述的支管和汇总管(4)上设置有加强片(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辰洪,侯栋,黄柳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