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633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2:36
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打农药、曝晒、旋耕土地、施肥、第二次打农药和定期施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减少病虫害,优质高产,大幅提高小麦的产量,本方法所产的小麦颗粒饱满,营养丰富,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
技术介绍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Levant)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打农药:农药由除虫脲、氟铃脲、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5-9%,比重为1.1:1.3:0.8:0.8,将农田内残留的害虫、草类作物杀死,为小麦的生长奠定基础;曝晒:利用阳光暴晒农田3天,以充分的杀死被施过农药的害虫、草类作物;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机将暴晒好的农田旋耕,保证土质,并将农田分垄;施肥:通过人工对农田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为小麦前期生长提供营养保障;第二次打农药:农药由灭幼脲、粉锈宁、赤霉素、麦宝素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8 —10%,比重为0.8:1:1.5:2,人工对农田进行第二次打农药,将小麦前期生长过程中自生的害虫和草除去;播种:利用人工或者机器播种,将小麦均匀的播种在农田上;定期施肥:人工对农田内的小麦进行施肥,为小麦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提供营养保障。所述的施肥步骤中的肥料由干鸭粪10% -15 %、干猪粪15% -20 %、草木灰14% -27%、小麦增产剂25% -38%、硫酸钾5% -8%、甲胺磷2% -5%、磷肥I % -3%、硝酸钾1% _3%、有机复合肥1% -3%、重钙1% -3%、多效唑1% -2%、敌百虫1% -2%、赛丹1%-2%组成,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所述的小麦增产肥制备方法为:按比例取前10种原料全部组合放入搅拌机中搅拌80分钟后取出, 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80目颗粒,取出后加入多效唑、敌百虫、赛丹拌匀,然后再倒入搅拌机中搅拌60分钟后取出,放入模式硬颗粒机生产成硬质颗粒饲料,然后用80网目过筛即可。所述的定期施肥步骤中的肥由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及有机质组成,其各成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尿素40-50%,磷酸一铵25-30%,氯化钾5-10%,有机质10-20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减少病虫害,优质高产,大幅提高小麦的产量,本方法所产的小麦颗粒饱满,营养丰富,适于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打农药:农药由除虫脲、氟铃脲、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5%,比重为1.1:1.3:0.8:0.8,将农田内残留的害虫、草类作物杀死,为小麦的生长奠定基础;曝晒:利用阳光暴晒农田3天,以充分的杀死被施过农药的害虫、草类作物;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机将暴晒好的农田旋耕,保证土质,并将农田分垄;施肥:通过人工对农田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为小麦前期生长提供营养保障;第二次打农药:农药由灭幼脲、粉锈宁、赤霉素、麦宝素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10%,比重为0.8:1:1.5:2,人工对农田进行第二次打农药,将小麦前期生长过程中自生的害虫和草除去;播种:利用人工或者机器播种,将小麦均匀的播种在农田上;定期施肥:人工对农田内的小麦进行施肥,为小麦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提供营养保障。所述的施肥步骤中的肥料由干鸭粪10%、干猪粪15%、草木灰14%、小麦增产剂25 %、硫酸钾5 %、甲胺磷2 %、磷肥I %、硝酸钾I %、有机复合肥I %、重钙I %、多效唑I %、敌百虫I %、赛丹I %组成,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所述的小麦增产肥制备方法为:按比例取前10种原料全部组合放入搅拌机中搅拌80分钟后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80目颗粒,取出后加入多效唑、敌百虫、赛丹拌匀,然后再倒入搅拌机中搅拌60分钟后取出,放入模式硬颗粒机生产成硬质颗粒饲料,然后用80网目过筛即可。所述的定期施肥步骤中的肥由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及有机质组成,其各成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尿素40%,磷酸一铵30%,氯化钾10%,有机质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打农药:农药由除虫脲、氟铃脲、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5‑9%,比重为1.1:1.3:0.8:0.8,将农田内残留的害虫、草类作物杀死,为小麦的生长奠定基础;曝晒:利用阳光暴晒农田3天,以充分的杀死被施过农药的害虫、草类作物;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机将暴晒好的农田旋耕,保证土质,并将农田分垄;施肥:通过人工对农田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为小麦前期生长提供营养保障;第二次打农药:农药由灭幼脲、粉锈宁、赤霉素、麦宝素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8—10%,比重为0.8:1:1.5:2,人工对农田进行第二次打农药,将小麦前期生长过程中自生的害虫和草除去;播种:利用人工或者机器播种,将小麦均匀的播种在农田上;定期施肥:人工对农田内的小麦进行施肥,为小麦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提供营养保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打农药:农药由除虫脲、氟铃脲、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5-9%,比重为1.1:1.3:0.8:0.8,将农田内残留的害虫、草类作物杀死,为小麦的生长奠定基础; 曝晒:利用阳光暴晒农田3天,以充分的杀死被施过农药的害虫、草类作物; 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机将暴晒好的农田旋耕,保证土质,并将农田分垄; 施肥:通过人工对农田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为小麦前期生长提供营养保障; 第二次打农药:农药由灭幼脲、粉锈宁、赤霉素、麦宝素和水构成,辛硫磷、毒死蜱、赤霉素、麦宝素含量在8 —10%,比重为0.8:1:1.5:2,人工对农田进行第二次打农药,将小麦前期生长过程中自生的害虫和草除去; 播种:利用人工或者机器播种,将小麦均匀的播种在农田上; 定期施肥:人工对农田内的小麦进行施肥,为小麦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提供营养保障。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有效增产小麦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郎溪县十字镇林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