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水管(2)、冷却槽(1)和出水管(3),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滤器(4)、储水箱(7)挡板以及隔片;所述冷却槽(1)、储水箱(7)、出水管(3)、过滤器(4)和入水管(2)依次连通;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冷却槽(1)两端,且设置于入水管(2)一端的第一挡板的高度不小于设置于出水管(3)一端的第二挡板(6)的高度;所述隔片位于所述冷却槽(1)内且与所述挡板平行,所述隔片的表面积小于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所述冷却槽(1)的横切面的面积。通过设置水循环,加入过滤器,同时在冷却槽中设置隔片,大大降低了冷却水的浪费,减小了电线表面的杂质,确保了电线的质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线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线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电线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广泛,在电线生产过程中,因电线生产工艺的原因,使得刚生产出的电线温度极高,且电线外部胶套长期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易导致其变形甚至融化,从而造成电线质量大大降低,所以在电线刚生产好后需对电线进行迅速冷却,以避免电线长期处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导致电线质量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电线的冷却方法大多为使用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因绝大多数电线较细,同时成品电线表面若有过多的杂质会对电线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故在对电线的冷却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冷却水,因而会浪费大量水资源,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因此,提供一种冷却方便且节约成本,也不会造成电线质量降低的电线冷却装置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线的冷却过程中大量使用冷却水,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且在冷却过程中易在电线表面产生杂质导致电线质量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方便且节约成本,也不会造成电线质量降低的电线冷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水管、冷却槽和出水管,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滤器、储水箱挡板以及隔片;所述冷却槽、储水箱、出水管、过滤器和入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冷却槽两端,且设置于入水管一端的第一挡板的高度不小于设置于出水管一端的第二挡板的高度;所述隔片位于所述冷却槽内且与所述挡板平行,所述隔片的表面积小于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所述冷却槽的横切面的面积。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内填充有吸附树脂。优选地,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入水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却装置。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槽出口处。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铁屑吸附装置,所述铁屑吸附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槽出口处。优选地,所述铁屑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磁铁。优选地,所述磁铁对称设置于电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隔片为对称设置的两片金属片,且金属片焊接于所述冷却槽内,且所述金属片的面积为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所述冷却槽横切面的面积的1/2。优选地,所述隔片距离冷却槽出水口一端的距离为所述冷却槽长度的1/5-2/5。本技术通过在电线冷却装置中设置水循环,形成了水的重复利用,避免了冷却水的浪费,同时通过在水循环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中加入过滤器,使得冷却水在重复利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过滤净化,避免了冷却水在多次重复冷却后含有大量杂质,进而吸附于冷却的电线上,造成电线表面杂质过多,甚至影响电线的质量,同时在冷却槽中设置隔片,使得电线的前半段冷却水储存量大,能更好地进行冷却,同时也不会增大水量的消耗,大大降低了冷却水的浪费,也尽可能减小了电线表面的杂质,确保了电线的质量。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线冷却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槽2-入水管3-出水管4-过滤器5-冷却装置6-第二挡板7-储水箱8-吹风装置 9-磁铁10-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线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水管2、冷却槽I和出水管3,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滤器4、储水箱7挡板以及隔片;所述冷却槽1、储水箱7、出水管3、过滤器4和入水管2依次连通;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冷却槽I两端,且设置于入水管2 —端的第一挡板的高度不小于设置于出水管3 —端的第二挡板6的高度;所述隔片位于所述冷却槽I内且与所述挡板平行,所述隔片的表面积小于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所述冷却槽I的横切面的面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线冷却装置中设置水循环,形成了水的重复利用,避免了冷却水的浪费,同时通过在水循环的入水管2和出水管3中加入过滤器4,使得冷却水在重复利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过滤净化,避免了冷却水在多次重复冷却后含有大量杂质,进而吸附于冷却的电线10上,造成电线10表面杂质过多,甚至影响电线10的质量,同时在冷却槽I中设置隔片,使得电线10的前半段冷却水沉积量大,能更好地进行冷却,同时也不会增大水量的消耗,大大降低了冷却水的浪费,也尽可能减小了电线10表面的杂质,确保了电线10的质量。所述过滤器4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过滤装置,如滤网等,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吸附水中带电金属粒子,尽量避免因带电金属粒子吸附于电线10上导致电线10质量的降低,所述过滤器4内填充有吸附树脂。为了避免在电线10冷却过程中,冷却水因循环使用使得温度过高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入水管2之间还设置有冷却装置5,所述冷却装置5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冷却水的装置。在本技术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冷却后的电线10表面保持干燥,避免电线10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所述装置还包括吹风装置8,所述吹风装置8设置于所述冷却槽I出口处,所述吹风装置8可以为风机等吹风设备。在电线10冷却中,电线10表面常会吸附铁屑等杂质,这些金属杂质在电线10使用过程中常会影响电线10的质量,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尽量避免金属粒子对电线10质量的影响,所述装置还包括铁屑吸附装置,所述铁屑吸附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槽I出口处,所述铁屑吸附装置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方式,在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中,所述铁屑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磁铁9,且所述磁铁9对称设置于电线10的两侧。所述隔片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方式进行设置,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片为对称设置的两片金属片,且金属片优选为焊接于所述冷却槽I内,为了使隔片能合理地隔开水流,避免水流过大或过小,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片的面积为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所述冷却槽横切面的面积的1/2。为了使电线10在冷却过程中能尽可能保持较长的冷却距离,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片距离冷却槽I出水口一端的距离为所述冷却槽I长度的1/5-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槽I中设置隔片,使得电线10冷却的前段能保证全部没入水中进行冷却,保证了电线10冷却的完全,同时在电线10冷却装置中设置过滤器4,对循环冷却的冷却水进行过滤,避免了冷却中的杂质吸附,并在循环过程中加入冷却装置5,保证了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对冷却后的电线10再进一步设置了吹风装置8和铁屑吸附装置,将成型后的电线10进一步的净化处理,最大化地降低了冷却后的电线10表面的杂质含量,确保了成品后的电线10的质量。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水管(2)、冷却槽(1)和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滤器(4)、储水箱(7)挡板以及隔片;所述冷却槽(1)、储水箱(7)、出水管(3)、过滤器(4)和入水管(2)依次连通;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冷却槽(1)两端,且设置于入水管(2)一端的第一挡板的高度不小于设置于出水管(3)一端的第二挡板(6)的高度;所述隔片位于所述冷却槽(1)内且与所述挡板平行,所述隔片的表面积小于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所述冷却槽(1)的横切面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冷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水管(2)、冷却槽(I)和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滤器(4)、储水箱(7)挡板以及隔片; 所述冷却槽(I)、储水箱(7)、出水管(3)、过滤器(4)和入水管(2)依次连通;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冷却槽(I)两端,且设置于入水管(2) —端的第一挡板的高度不小于设置于出水管(3) —端的第二挡板(6)的高度; 所述隔片位于所述冷却槽(I)内且与所述挡板平行,所述隔片的表面积小于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所述冷却槽(I)的横切面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4)内填充有吸附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入水管⑵之间还设置有冷却装置(5)。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刚,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君禾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