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软边坡的立体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4494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为一种松软边坡的立体防护方法。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方法存在施工难度与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沿坡面间隔开挖柔性防护的泄水沟,上、中、下部的底面分别涂抹或填充乳化沥青、乳化沥青胶砂与多孔混凝土;在坡面中部扦插出深度微孔,并把乳化沥青灌注进入微孔形成拉筋;在坡面的中下部位有间隔地把月牙型中空PVC管材凹面朝上压入;沿坡面撒播植物种子,之后把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底部沾上乳化沥青,由上向下粘帖在坡面上,相互交错,保持覆盖率在1/5-1/4;采用营养植株扦插固定块状苔藓。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适合块状苔藓易得地区、浅层土壤易饱和或土质松软的地区的松散土质边坡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松散土质边坡的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山区的道路工程,存在大量的挖方边坡与路堤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扰动或坡脚支护的改变,导致新创边坡不稳定。在冻融季节或者雨季,雨水渗入的情况下,松软的高陡边坡因饱和导致负荷增大,同时因水分润滑导致摩擦与黏聚力减弱,极易发生边坡坍塌与滑坡事故。排水是边坡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正常施工包括坡面上方的截水沟与沿坡面水泥混凝土硬化的泄流槽。这不仅增加高陡边坡上的施工困难,而且混凝土增加了坡面荷载。客观上要求对自然坡面上的土沟进行轻质硬化。有专利ZL200410040882.0在沟底打入木桩并用石灰土或水泥土夯实;这种加筋的轻质硬化方式,防冲刷较强,但施工难度与成本相对较闻。坡面上的水分经常会渗入坡体内部,不仅因为水分增加荷载、减弱摩擦等导致边坡更加容易垮塌。有专利ZL200610021966.9提出植生带边坡防护方法,也有专利提出草皮防护,都是借助先锋植物减缓坡面冲刷。对于高海拔地区的高陡边坡,购买、运输与植播植生带或草皮的成本较高,并且不一定能够适应环境。一般而言,苔藓适应高海拔潮湿环境,易于移植,并且遇水快速翻绿。有专利200510012667.4提供了生物集雨材料组装块及生产方法,关键技术是人工培育苔藓类生物护块,核心是在纤维基材上借助有机粘结剂固定有薄土与肥料的地衣或苔藓。该方法操作复杂,增大造价与施工难度。正常情况下,内部排水与坡面排水相辅相成。比如带有排水槽的排水芯板,带孔管外包土工织物,都可以实现内部渗透,但是前者排水通道易于压缩,后者抗折能力低,均要采用开挖并埋置方式,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准备工作:在荫蔽潮湿地带采摘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剪取有硬度的新鲜营养植株;加工横截面呈月牙型、管径2-3cm的中空PVC管材,长度l-3m,插入端头切成楔形体,并用硬物堵塞,凹面上有渗透缝或孔;制备乳化浙青、乳化浙青胶砂、多孔混凝土 ; ⑵浅层组合排水体系:先在坡顶上方开挖横向截水沟,再沿坡面间隔4-8m开挖深15-25cm、宽20-40cm的泄水沟;采用乳化浙青喷涂泄水沟的上部底面,采用乳化浙青胶砂涂抹泄水沟的中部底面,然后用多孔混凝土填充泄水沟下部底面成为渗沟,并且整形为浅槽状; ⑶浅层加筋体系:在坡面中部扦插出深度微孔,微孔间距30-50cm ;然后把乳化浙青灌注进入微孔,待浙青与孔壁粘结固定后形成拉筋; ⑷内部稳定体系:在坡面的中下部位间隔I米布点,斜向上方掏挖成孔,孔径略大于PVC管材外径,深度l-3m ;待成孔后快速把PVC管材凹面朝上压入孔洞内; (5)植被护面体系:最后沿坡面撒播植物种子,之后把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底部沾上乳化浙青,由上向下粘帖在坡面上,相互交错,并且间隔不低于20cm,保持覆盖率在1/5-1/4 ;采用待扦插营养植株扦插固定块状苔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⑶步中的微孔直径为9-llmm、深度为18_22cm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⑴、(5)步中的营养植株是剪取长度为18-22cm的柳条或藤条等易无性繁殖植株。本专利技术由于先在坡面上间隔4-8m开挖深度15-25cm宽度20_40cm的泄水沟,采用乳化浙青喷涂泄水沟的上部底面,采用乳化浙青胶砂涂刷泄水沟的中部底面,采用多孔混凝土土填充泄水沟下部底面成为渗沟,因而形成组合式浅层排水体系。由于在坡面中部扦插出深度微孔,微孔间距30-50cm,然后把乳化浙青灌注进入微孔,待浙青与孔壁粘结固定后形成拉筋,因而形成浅层加筋体系。由于在坡面的中下部位间隔I米布点,斜向上方掏挖成孔,孔径略大于PVC管材外径,深度l_3m,待成孔后快速把PVC管材凹面朝上压入孔洞内,因而形成内部稳定体系。由于最后沿坡面撒播植物种子,之后把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底部沾上乳化浙青,由上向下粘帖在坡面上,相互交错,并且间隔不低于20cm,保持覆盖率在1/5-1/4,采用营养植株扦插固定块状苔藓,因而形成植被护面体系。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集合了利用毡面块状苔藓的坡面先锋防护,利用浙青的坡体中部浅层加筋,利用浙青与多孔混凝土的组合浅层渗透排水,利用中空PVC管材的坡体下部加筋与渗透排水等方法成为立体防护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适合块状苔藓易得地区、浅层土壤易饱和或土质松软的地区的松散土质边坡的防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边坡立体防护的应用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1、在神农架林区道路某处高大松软边坡进行立体防护。2、准备工作主要有3项:1)在荫蔽潮湿地带采摘成毡面的块状苔藓;2)剪取长约20cm有硬度的新鲜柳条、藤条等待扦插营养植株;3)加工横截面呈月牙型管径约2-3cm的中空PVC管材,长度l-3m,插入端头切成楔形体并用石块等硬物堵塞,凹面上用工具刀撕裂出通缝;4)制备乳化浙青,乳化浙青胶砂,多孔混凝土。3、其次进行浅层组合排水工作。坡顶上方开挖横向截水沟后,沿坡面间隔4-8m开挖深约15-25cm宽约20-40cm的泄水沟,上窄下宽。采用乳化浙青喷涂泄水沟的上部底面,采用乳化浙青胶砂涂抹泄水沟的中部底面,然后用多孔混凝土填充泄水沟下部底面成为渗沟,并且整形为浅槽状,能够提供浅层水分渗流排出的通道。4、接下来进行中部浅层加筋工作。利用直径约IOmm的钢筋在坡面中部扦插出深度约20cm的微孔,间距约30-50cm。然后把液体浙青灌注进入微孔,待浙青与孔壁粘结固定后形成拉筋,能够制约坡面浅层的相对位移。5、然后进行内部稳定工作。在坡面的中下部位间隔I米布点,借助钻孔机斜向上方掏挖成孔,孔径略大于PVC管材外径,深度l-3m。待成孔后快速把PVC管材凹面朝上压入孔洞内,借助围岩压力稳定管材。或采用钢管套住PVC管材,采用挖掘机等设备把钢管并PVC管材一并斜向上方打入土体内部,然后钩住钢管口的钢丝缓慢拔出钢管,借助土体自身压力稳定PVC管材。6、最后是毡面苔藓的坡面先锋防护工作。沿坡面撒播植物种子后,把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底部沾上乳化浙青,由上向下粘帖在坡面上,相互交错并且间隔不低于20cm,保持覆盖率在1/5-1/4。采用短柳枝或藤条等营养枝条扦插固定块状苔藓。待营养枝条成为灌木或藤本后,不仅改善坡面单调而且为苔藓提供阴湿环境。不仅如此,在渗沟的中下部也要粘贴上苔藓以便减弱冲刷同时又丰富坡面绿化。如果长久没有降雨,应该为坡面苔藓补充水分,会快速返绿。即便坡面苔藓枯死,枯黄的毡面依然具有吸水性并减弱冲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软边坡的立体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⑴准备工作:在荫蔽潮湿地带采摘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剪取有硬度的新鲜营养植株;加工横截面呈月牙型、管径2‑3cm的中空PVC管材,长度1‑3m,插入端头切成楔形体,并用硬物堵塞,凹面上有渗透缝或孔;制备乳化沥青、乳化沥青胶砂、多孔混凝土;⑵浅层组合排水体系:先在坡顶上方开挖横向截水沟,再沿坡面间隔4‑8m开挖深15‑25cm、宽20‑40cm的泄水沟;采用乳化沥青喷涂泄水沟的上部底面,采用乳化沥青胶砂涂抹泄水沟的中部底面,然后用多孔混凝土填充泄水沟下部底面成为渗沟,并且整形为浅槽状;⑶浅层加筋体系:在坡面中部扦插出深度微孔,微孔间距30‑50cm;然后把乳化沥青灌注进入微孔,待沥青与孔壁粘结固定后形成拉筋;⑷内部稳定体系:在坡面的中下部位间隔1米布点,斜向上方掏挖成孔,孔径略大于PVC管材外径,深度1‑3m;待成孔后快速把PVC管材凹面朝上压入孔洞内;⑸植被护面体系:最后沿坡面撒播植物种子,之后把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底部沾上乳化沥青,由上向下粘帖在坡面上,相互交错,并且间隔不低于20cm,保持覆盖率在1/5‑1/4;采用待扦插营养植株扦插固定块状苔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软边坡的立体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准备工作:在荫蔽潮湿地带采摘成毡面的块状苔藓;剪取有硬度的新鲜营养植株;加工横截面呈月牙型、管径2-3cm的中空PVC管材,长度l-3m,插入端头切成楔形体,并用硬物堵塞,凹面上有渗透缝或孔;制备乳化浙青、乳化浙青胶砂、多孔混凝土 ; ⑵浅层组合排水体系:先在坡顶上方开挖横向截水沟,再沿坡面间隔4-8m开挖深15-25cm、宽20-40cm的泄水沟;采用乳化浙青喷涂泄水沟的上部底面,采用乳化浙青胶砂涂抹泄水沟的中部底面,然后用多孔混凝土填充泄水沟下部底面成为渗沟,并且整形为浅槽状; ⑶浅层加筋体系:在坡面中部扦插出深度微孔,微孔间距30-50cm ;然后把乳化浙青灌注进入微孔,待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林涛李纯清姜忠梁学战周立新杨建琳王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