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钉式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482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钉式撑开器,包括钳状主体、定针撑开端、调节定位装置及若干固定针,所述的钳状主体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及铰接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的第一销轴;所述的定针撑开端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顶端的柱形撑开器;所述柱形撑开器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针孔及第二定位针孔;所述第一定位针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针孔的直径;所述的第一定位针孔及第二定位针孔内壁分别设置有防滑脱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钉式撑开器,能够灵活调节并且固定撑开度,固定效果好,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钉式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尤其是一种钉式撑开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足踝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大医院掀起一股学习足踝外科的高潮,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操作逐渐由前足过渡到中足与后足。足部骨骼构成比较复杂,关节繁多,而且每个关节承载负荷较高,故中足及后足而中足常多发骨性关节炎。在治疗上,关节融合术为目前业内公认的金标准。常见的融合术包括:踝关节融合术;三关节融合术(距舟关节,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跗骨间关节,跖跗间关节等等。关节融合术的关键就在于去除关节相对缘退变的软骨,暴露软骨下骨,并进行钻孔,增加接触面积,促进融合几率。如何快速,完美的完成这一步骤,关键点就在于如何彻底显露关节,关节暴露彻底,操作就得心应手。目前多数医院使用克氏针进行助手徒手牵开关节,由于助手站位遮挡,术者不能得到最佳发挥,费时,费力。因此,研究一种自动撑开器,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钉式撑开器,能够灵活调节并且固定撑开度,固定效果好,省时、省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钉式撑开器,其特征是:包括钳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钉式撑开器,其特征是:包括钳状主体、定针撑开端、调节定位装置及若干固定针(7),所述的钳状主体包括第一手柄(1)、第二手柄(2)及铰接第一手柄(1)与第二手柄(2)的第一销轴(3);所述的定针撑开端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柄(1)及第二手柄(2)顶端的柱形撑开器(4);所述柱形撑开器(4)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针孔(41)及第二定位针孔(42);所述第一定位针孔(41)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针孔(42)的直径;所述的第一定位针孔(41)及第二定位针孔(42)内壁分别设置有防滑脱内螺纹(43):所述的固定针(7)包括设置在顶端的手持部(71)、设置在中部的固定部(72)及设置在底部的针尖(73);所述的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钉式撑开器,其特征是:包括钳状主体、定针撑开端、调节定位装置及若干固定针(7),所述的钳状主体包括第一手柄(I)、第二手柄(2)及铰接第一手柄(I)与第二手柄(2)的第一销轴(3);所述的定针撑开端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柄(I)及第二手柄(2)顶端的柱形撑开器(4);所述柱形撑开器(4)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针孔(41)及第二定位针孔(42);所述第一定位针孔(41)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针孔(42)的直径;所述的第一定位针孔(41)及第二定位针孔(42)内壁分别设置有防滑脱内螺纹(43): 所述的固定针(7)包括设置在顶端的手持部(71)、设置在中部的固定部(72)及设置在底部的针尖(73);所述的手持部(71)与固定部(72)之间设置有限位台(74);所述固定部(72)设置有与防滑脱内螺纹(43)相互配合的防滑脱外螺纹(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中毛威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