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毅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470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引流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上安装有第一套筒,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转接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引流袋的导管接头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该医用引流管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与引流袋的导管快捷、方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医用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引流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的医用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夕卜,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以医用引流管为例,胸、腹腔、心包腔置管引流术是治疗恶性肿瘤及炎症,结核性等疾病引起的胸、腹腔、心包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便于操作的特点。此操作需要将单腔中心静脉管置入胸、腹腔、心包腔,然后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将需要引流出的液体通过该引流袋流出体外。但是,现有的包括医用引流管在内的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都是通过胶带缠绕以实现有效连接,当需要通过引流管向胸腔或腹腔、心包注射药物时,又需要将缠绕的胶带卸下来,每天常需要多次反复操作,且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操作时浪费时间和医用材料且很不实用,还常常因胶带连接不紧密造成连接处断离,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延长治疗时间,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引流管。该医用引流管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与引流袋的导管快捷、方便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引流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上安装有第一套筒,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转接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引流袋的导管接头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的中部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上安装有开关阀。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远离转接管的一端连接有封闭盖。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远离转接管的一端连接有负压球。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为球阀。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安装有用于连通或关断引流管本体的开关卡。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卡包括开关卡本体,所述开关卡本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与引流管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关卡本体的一侧边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开关卡本体上且沿开关卡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关断引流管本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通孔相连通。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安装有用于将引流管本体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的固定板。上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置有两个方便转动连接管的拨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2、本技术通过第一套筒与连接管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二套筒与引流袋导管接头的螺纹连接,通过这种螺纹 连接方式,使得该医用引流管与引流袋的导管连接起来比较方便,避免通过胶布缠绕连接。3、本技术通过设置支管,可以通过支管向医用引流管内注射药物,进而使药物进入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以完成消炎等治疗目的。4、本技术通过设置封闭盖,以方便在不注射药物时,对支管的封闭。5、本技术通过负压球,能够非常有效的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的积液排除干净。6、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开关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一引流管本体; 2—连接管;3—拨片;4—第一套筒;5—转接管;6—支管;7一第二套筒;8—固定板;9—开关阀;10—导管接头; 11 一负压球;12—开关卡;12-1—开关卡本体;12-2—通孔;12-3—第一开口 ;12-4一第二开口 ; 13—封闭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I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远离引流管本体I的一端连接有转接管5,所述转接管5上安装有第一套筒4,所述连接管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4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转接管5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套筒7,所述第二套筒7的内壁设置有与引流袋的导管接头10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使用时,所述引流管本体I伸入人体组织间或体腔,通过第一套筒4与连接管2螺纹连接,所述转接管5的一端伸入导管接头10内,并通过第二套筒7与导管接头10螺纹连接,通过这种螺纹连接方式,使得该医用引流管与引流袋的导管连接起来比较方便,避免通过胶布缠绕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转接管5的中部连接有支管6,所述支管6上安装有开关阀9。优选的做法是,所述开关阀9为球阀。通过设置支管6,可以通过支管6向医用引流管内注射药物,进而使药物进入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以完成消炎等治疗目的。如图1所示,所述支管6远离转接管5的一端连接有封闭盖13。通过设置封闭盖13,以方便在不注射药物时,对支管6封闭。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管本体I上安装有用于连通或关断引流管本体I的开关卡12。结合图3,所述开关卡12包括开关卡本体12-1,所述开关卡本体12_1上开设有通孔12-2,所述通孔12-2的孔壁与引流管本体I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关卡本体12-1的一侧边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2-2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12-3,所述开关卡本体12-1上且沿开关卡本体1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关断引流管本体I的第二开口 12-4,所述第二开口 12-4与所述通孔12-2相连通。通过设置开关卡12,能够方便的连通或关断引流管本体1,具体使用时,引流管本体I通过第一开口 12-3进入通孔12-2内,此时引流管本体I处于连通状态,当需要关断引流管本体I时,只需将引流管本体I从通孔12-2移到第二开口 12-4内,利用第二开口 12-4的夹紧力对引流管本体I实现关断。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管本体I上安装有用于将引流管本体I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的固定板8。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管2的外壁设置有两个方便转动连接管2的拨片3。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支管6远离转接管5的一端连接有负压球11。使用时,先关闭开关阀9,排出负压球11内的空气,然后再打开开关阀9,通过负压球11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的积液吸入到引流袋内,非常有效的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的积液排除干净。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远离引流管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转接管(5),所述转接管(5)上安装有第一套筒(4),所述连接管(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4)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转接管(5)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套筒(7),所述第二套筒(7)的内壁设置有与引流袋的导管接头(10)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I)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2 ),所述连接管(2 )远离引流管本体(I)的一端连接有转接管(5 ),所述转接管(5)上安装有第一套筒(4),所述连接管(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4)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转接管(5)远离连接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套筒(7),所述第二套筒(7)的内壁设置有与引流袋的导管接头(10)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5)的中部连接有支管(6),所述支管(6)上安装有开关阀(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6)远离转接管(5)的一端连接有封闭盖(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6)远离转接管(5)的一端连接有负压球(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9)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闵卫利高婷黄泽维
申请(专利权)人:黄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