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3732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该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及空气净化器,外壳,其与人体头顶相匹配的弧形可调节式壳体,该外壳内具有两侧壳体之间形成的过滤腔,该过滤腔的出气口位于外壳前段面并置于人体额头部位;空气净化器,其位于过滤腔内且其空气进气口位于外壳上侧,空气从该空气进气孔进入经所述空气净化器净化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从而形成空气净化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保护个人免受空气污染之害,又不妨碍个人工作生活,还能给个人生活空间提供清新空气,释放较多空气负离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技术空气净化领域。
技术介绍
针对目前大范围内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过半,细颗粒和超细颗粒(PM2.5及PMl)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们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目前人们个人大都采用戴口罩或类似的方式来防护。目前的呼吸防护装备存在如下缺点与问题: 1.无论是最简单的口罩以至复杂的防毒面罩,基本上都为密封式,大大影响呼吸的舒适性; 2.一般的用品防护效果不佳,通常采用自吸过滤式结构的,其气密性和安全性较差,只能防部分粉尘而不能防护有关细菌病毒或废气污染,而能防护有关细菌病毒或废气污染的通常为隔绝式设备,其体积庞大,笨重复杂,价格昂贵,且须拖带压缩气瓶及输送净化空气的长管,佩戴使用与行动均很不方便; 3.最近出现的动力送风式空气净化面罩,也须在身上另外佩戴送风风机、呼吸管及驱动电源等庞杂部件,且大部分亦只能防粉尘而不能防护有关病毒与细菌。为此,人们需要一种新型净化空气设备,它应该兼具以往大型呼吸防护装备才有的既能防粉尘又能防护有关细菌病毒或废气污染等防护功能,而且轻巧方便,价格相宜,外形美观,呼吸舒适畅顺;不但适合于医务人员、交警与路政人员等常年处于高传染性或高粉尘废气环境下工作的人员,也可为一般老百姓为了呼吸安全所乐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其既能保护个人免受空气污染之害,又不妨碍个人工作生活,还能给个人生活空间提供清新空气,释放较多空气负离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该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及空气净化器,其中: 外壳,其与人体头顶相匹配的弧形可调节式壳体,该外壳内具有两侧壳体之间形成的过滤腔,该过滤腔的出气口位于外壳前段面并置于人体额头部位; 空气净化器,其位于过滤腔内且其空气进气口位于外壳顶部,空气从该空气进气孔进入经所述空气净化器净化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从而形成空气净化; 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外壳内,且其负离子发射架位于所述出气口内沿该出气口方向设置。进一步,所述外壳为可调节式壳体,该外壳至少包括分别置于人体头部前后的前、后壳体,所述前、后壳体中至少前壳体内具有过滤腔。进一步,所述前、后壳体之间通过铰接或插接或滑动配合形成调节结构,从而达到适应不同使用者需求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得出优选的前、后壳体之间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能有效根据使用者头部结构及形状进行调节,而前、后壳体接触人头头部的内壁上可设计令人体头部舒适、散热等结构。进一步,所述前壳体中央位置设置有中块,该中块上开设一圆形开口,该开口与过滤腔连通,而该开口内固定空气净化器。进一步,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及消毒器,所述消毒器包括消毒器本体及消毒器外壳,该消毒器本体及消毒器外盖之间设置过滤器。进一步,所述消毒器外壳扣设于消毒器本体上,形成周侧具有空气进气口的消毒器结构。进一步,所述消毒器本体为紫外线灯。进一步,所述消毒本体下方设置一小型风机,该风机实现空气沿空气进气口至出气口流动的动力,同时有效实现净化功能。进一步,所述空气过滤器还包括两个光触媒块,所述两个光触媒块分别设置于消毒器本体及过滤器之间及消毒器本体下方,其中消毒本体下方的光触媒块具体放置于消毒本体与小型风机之间。进一步,所述每个光触媒块为正八边形且1.8mm厚度的镍基光触媒。进一步,所述负离子发射架夹设于前壳体的上下壳之间。进一步,所述负离子发射架包括固定板及多个发射针,所述多个发射针固定于固定板上,每个发射针的针尖朝所述出气口方向设置。进一步,所述每个发射针呈圆锥状。进一步,所述风机的动力由蓄电池提供,该蓄电池的充电口开设于外壳上,实现充电即可。进一步,所述前壳体一侧设置有两开关按钮,该两开关按钮分别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空气净化器的开启或关闭(包括风机的开启/关闭和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紫外线消毒灯的工作(即整个消毒器的开启或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1、本专利技术利用与人体头部相适配的弧形片状结构与人体头部顶端配合,从而实现佩戴,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同时利用前后两壳体之间的铰接结构实现调节功能,从而有效适用于各个佩戴者; 2、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口位于人体额头上方,可有效实现净化口的空气直接且有效的进入人体鼻腔及口腔,从而确保人体吸入空气的质量; 3、本专利技术同时具有防粉尘废气、防细菌病毒、去除有机有害物质的功能,而且所有部件均设置于头盔内,无需连接复杂的外部装置,无需拖带任何外接管线设备,不但外表简洁,使用也很方便。而现有技术中只有体积庞大、笨重复杂、价格昂贵且使用不方便的大型呼吸防护装置才同时具有防粉尘和防细菌病毒的功能; 4、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微型低功耗风机、长效可充电电池,可一次充电后长时间脱离外部电源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可适于在各种场合下使用。不但适合于经常性处于粉尘灰霾废气污染环境下的交警、路政以及有关生产车间工作人员,也适合于医院医护人员及卫生防疫人员佩戴使用。特别是其轻巧美观、佩戴方便,也适合于普通民众在骑行摩托车、自行车等场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负离子发射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人体佩戴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该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I及空气净化器2。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外壳I,其与人体头顶相匹配的弧形可调节式壳体,所述外壳I为可调节式壳体,该外壳括分别置于人体头部前后且相互铰接形成调节结构的前、后壳体11、12,而前壳体11由相互扣合的上下壳111、112组成,且上下壳111、112之间形成过滤腔,所述上壳111的中块13上开设一圆形开口 14,该圆形开口 14与过滤腔连通,而下壳112前端且置于人体额头部位的端面为出气口 3,该出气口 3与过滤腔连通,所述出气口3呈格栅状。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空气净化器2,其固定于圆形开口 14内且置于过滤腔内,所述空气净化器2包括过滤器21及消毒器22,所述消毒器22包括消毒器本体221及消毒器外盖222,该消毒器本体221及消毒器外盖222之间设置有过滤器21 ;所述消毒器外盖222扣设与消毒器本体221上,形成周侧具有空气进气口 4的消毒器结构,所述进气口 4、过滤腔及出气口 3相连通形成空气过滤通道,其中过滤器21下方安装有一小型风机5,所述消毒器2还包括两个正八边形且1.8mm厚度的光触媒块23,每个光触媒块23为镍基光触媒,所述两个光触媒块23分别设置于消毒器本体221两侧,该小型风机5由蓄电池给予动力实现空气的流动,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前述过滤器21为活性炭过滤网,其直径及厚度分别为54_、6mm ;前述消毒器本体221为1W、中心波长253.1xm的紫外杀菌灯杀灭细菌病毒,其尺寸为直径56mm,其总长不超过54mm ;所述光触媒块23利用紫外杀菌灯的光线对进入的空气中有机有害物质进行催化分解,消除有毒物质;所述小型风机5保证了过滤腔内的空气流动,实现洁净空气量约6m3/h,风机采用市面通用3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该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及空气净化器,其中:外壳,其与人体头顶相匹配的弧形可调节式壳体,该外壳内具有两侧壳体之间形成的过滤腔,该过滤腔的出气口位于外壳前段面并置于人体额头部位;空气净化器,其位于过滤腔内且其空气进气口位于外壳顶部,空气从该空气进气孔进入经所述空气净化器净化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从而形成空气净化;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外壳内,且其负离子发射架位于所述出气口内沿该出气口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该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及空气净化器,其中: 外壳,其与人体头顶相匹配的弧形可调节式壳体,该外壳内具有两侧壳体之间形成的过滤腔,该过滤腔的出气口位于外壳前段面并置于人体额头部位; 空气净化器,其位于过滤腔内且其空气进气口位于外壳顶部,空气从该空气进气孔进入经所述空气净化器净化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从而形成空气净化; 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外壳内,且其负离子发射架位于所述出气口内沿该出气口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可调节式壳体,该外壳至少包括分别置于人体头部前后的前、后壳体,所述前、后壳体中至少前壳体内具有过滤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壳体之间通过铰接或插接或滑动配合形成调节结构,从而达到适应不同使用者需求的目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头盔式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鼎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