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小平专利>正文

多功能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0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包括动力部分、船体部分、插秧部分,动力部分用曲轴式连杆(1)经滑轮和滑轮绳分两路与插秧部分的插秧机构(5)和疏秧机构(13)相连,插秧机构(15)又经滑轮和滑轮绳与取送秧机构(14)相连,疏秧机构(13)与其上方的压秧装置(27)连接于同一滑轮(17),保持压秧和疏秧的同步运行,用弹簧(11)控制压秧装置(27),弹簧(16)控制疏秧机构(13),弹簧(17)对取送秧机构(14)和插秧机构(5)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摸似人工插秧的过程,作业质量高,对装秧技术要求低,能适应常规水稻,杂交水稻和带土秧苗的插种。(*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插秧机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当前农业机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对农业机械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我国农村目前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对小型的农业机械需求特别强烈,作为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插秧过程中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研制一种适合南方地区的水稻插秧机成为热心于小型农业机械研究设计单位和一些个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因而出现多种型式的水稻插秧机,这些水稻插秧机大都采用滚动式的插秧方式,如中国专利公布了专利号96240811的机动水稻插秧机,这种滚动式插秧机一般取秧爪装在转动轮杆上,由滑道去控制其运动轨迹,取秧、分秧、插秧均由取秧爪来完成,虽然能一次性完成插秧过程,困缺少可调节性,作业质量很难保证;对装秧技术要求高,在放入秧箱内的秧苗不但要直立,而且还要装得松紧一致,且很难适应杂交水稻,这些方面因素,阻碍了插秧机推广和运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摸似人工插秧过程的插秧机,它提高了插秧的作业质量,对装秧技术要求低,且结构简单,能适应常规水稻、杂交水稻和带土秧苗,且能进行化肥深施作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多功能插秧机包括有动力部分,船体部分,插秧部分和施肥部分,船体部分包括有支承船和地轮,插秧部分包括有插秧机构,取送秧机构,疏秧机构和压秧装置等;动力部分用一曲轴式连杆与插秧部分相连,曲轴式连-->杆结构分两路与插秧部分中的插秧机构和疏秧机构相连;滑轮绳一路连接插秧机构的直向移动板,在直向移动板上连接有插秧杆,直向移动板又经一滑轮结构与取送秧机构中的横向移动板相连,横向移动板的前端连接取送秧结构,后端用弹簧与机体相连,滑轮绳的另一路与疏秧机构的弹簧和压秧装置的弹簧相连,疏秧机构位于弹簧的前端,压秧装置的弹簧连接在固定杆上;在插秧机构的插秧杆不同位置开有多个调节孔,在取送秧机构设置一个可活动调节垫片的结构,在秧箱底层设置疏秧机构,在疏秧机构的正上方设置压秧装置,在机器的前端设置施肥部分。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把秧苗放入秧箱后,取送、压秧、疏秧、送秧、插秧等工序在滑轮结构和弹簧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摸似人工插秧的方式进行插秧,这样大大地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在秧箱的底层设置的疏秧机构可将一些不齐的秧苗不断地进行疏理,从而保证取秧爪每次都能取到符合要求的秧苗,在疏秧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压秧装置用以保证在秧箱底板上秧板被取走后,能及时得到补充;在取送秧机构中设有一垫片调节结构,用增减垫片来升高或降低取秧爪进入群秧的深度,可有效地提高插秧的质量,插秧爪在退秧时与机器的前进方向一致,因而插孔小,利于秧苗稳定,插秧机构的插秧杆不同位置的开孔可以针对常规水稻、杂交水稻、带土秧苗等不同种类的作业进行选择,在机器前部设置的施肥机构和插秧部分协调作用,进行化肥深施作业,实施机器的多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多功能插秧机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插秧机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插秧机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联送秧机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疏秩机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压秧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与动力部分相连的曲轴式连杆1通过固定在横向机架18上的滑轮2和固定在直立机架8上的滑轮7,用滑轮绳4一路与如图2所示的插秧机构5中的直向移动板32相连,直向移动板可在直立机架的滑动槽6中自由滑动,滑轮绳4穿过上拉绳孔31固定,在直向移动板上用螺栓固定插秧杆22,插秧杆上部开有调节定位孔32,下方用导向圈34套住插秧杆固定于导向圈座杆33上,插秧杆底部接“U”型插秧爪35,通过滑轮23和滑轮绳24与如图3所示的取送秧机构14中的横向移动板15相连,在横向移动板开有拉绳孔48与滑轮绳24相连,取送秧机构的导向杆43上连接有取秧爪座板42,在取秧爪座板上连接着取秧爪38和开关片39,取秧爪座板可以通过调节垫片41调节高度,调节垫片用螺钉40固定于导向杆43上,在导向杆另一侧连接斜板44和托秧板45,托秧板又连接在横向移动板15上,斜板用扭簧46和扭簧47组合片与横向移动板相连,在横向移动板上还接有弹簧19,弹簧19固定在横向机架18内壁,取送秧机构14置于横向机架内。另一路用压力杆10通过滑轮17,经弹簧16与如图4所示的疏秧机构13中的移动板53相连,在移动板上面连接有座板51,在座板上装有导向槽板50和疏秧爪49,-->在移动板下面连接有底板57,底板上开有导向槽54,导向槽中装有定位转轮55,在移动板53上还开有位绳孔56,滑轮绳28穿过拉绳孔56,经滑轮29与拉力杆9连接。用滑轮25、26在秧箱12四角用滑轮绳30与弹簧11相连,弹簧11同样连接在拉力杆9上,在秧箱下部设置压秧装置27如图6所示,弹簧11与压秧装置中的连接杆58相连,连接杆上接有压秧杆59,压秧杆头部设置压秧头60,压秧头对应于压秧槽62,压秧槽62两边布置分秧箱61。在机器底部设置支承船21,在支承船的后部装有地轮20,施肥箱口在横向机架18的正前方。当动力传支曲轴连杆1上,在滑轮绳4、26、滑轮3、7、23的配合作用下,带动取送秧机构14的横向移动板15,弹簧17被拉伸,形成取送秧过程,同时插秧机构5的直向移动板32向上运动,相连的插秧杆22被提升,插秧杆被提升后在拉力杆9的作用下带动疏秧机构3向前进行疏秩,压秧装置27随疏秩机构13的工作方向同步进行压秧,当曲轴式连杆1到达前止点,失去向前的推动力,开始退回,横向移动板15与取送秧机构14失去向前的拉力,被拉长的弹簧19迅速回至后止点,在完成取送秧过程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同时插秧机构5的直向移动板32和插秧杆22从上止点到下止点,完成插秧过程,疏秧机构13失去弹簧16的拉力作用,回到后止点完成疏秧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包括动力部分、船体部分、插秧部分,其特征在于:与动力部分相连的曲轴式连杆(1)用滑轮绳(4)一路经滑轮(3)、(7)与插秧机构(5)的直向移动板(32)连接,直向移动板经滑轮(23)用滑轮绳(24)与取送秧机构(14)中的横向移动板(15)相连,用弹簧(19)一端连接横向移动板,一端固定于横向机架(18)内壁,在直向移动板(32)上连接开有调节定位孔(33)的插秧杆(22);另一路用压力杆(10)经滑轮(17)与弹簧(16)一端相连,弹簧(16)的另一端与疏秧机构(13)中的移动板(53)相连,用滑轮绳(28)经滑轮(29)与拉力杆(9)连接,控制压秧装置(27)的弹簧(11)也连接在拉力杆(9)上,压秧装置(27)位于疏秧机构(13)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包括动力部分、船体部分、插秧部分,其特征在于:与动力部分相连的曲轴式连杆(1)用滑轮绳(4)一路经滑轮(3)、(7)与插秧机构(5)的直向移动板(32)连接,直向移动板经滑轮(23)用滑轮绳(24)与取送秧机构(14)中的横向移动板(15)相连,用弹簧(19)一端连接横向移动板,一端固定于横向机架(18)内壁,在直向移动板(32)上连接开有调节定位孔(33)的插秧杆(22);另一路用压力杆(10)经滑轮(17)与弹簧(16)一端相连,弹簧(16)的另一端与疏秧机构(13)中的移动板(53)相连,用滑轮绳(28)经滑轮(29)与拉力杆(9)连接,控制压秧装置(27)的弹簧(11)也连接在拉力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小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