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桂勋专利>正文

形体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3725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形体矫正装置通过考虑人体构造将人体分成6等份并锻炼肌肉,从而能够活化各脏器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解除肌肉疼痛和矫正形体。这样,由于在不影响使用者的身体的情况下,能够在使用者处于舒适的平躺状态下舒缓肌肉和神经,因此能够提供解除疼痛和矫正形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形体矫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体矫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人体肌肉萎缩、过度松弛、变僵硬而神经和血管的功能降低,形体变形而骨骼歪曲,并产生疼痛,会影响日常生活,为此,考虑人体构造而将人体分成6等份进行肌肉运动,从而活化各个脏器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解除肌肉疼痛、矫正形体的形体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快而没有时间运动,学生则相较于以往,发育状态有所提高,但是在学校和学院等学习空间依旧使用现有椅子和桌子,因此,长时间学习时,脊柱发生弯曲而导致脊柱 弯曲症。最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日趋发展而网络普及大众,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家庭或办公室中使用电脑,因此,坐着敲键滚筒的时间多于站着活动的时间,由此导致在由骨盆、腰、背、颈、头部等连接而成的身体部位产生腰痛或肩膀僵硬等各种疾病。尤其,由所述骨盆、腰、背、颈、头部连接而成的部位由颈椎、背部胸椎、腰椎以及骶椎而成,当长时间坐着工作或学习时,支撑腰部并保护脊髓神经的脊柱被弯曲为“S”字形,而脊柱弯曲症的发病率变高,除此之外,还能导致腰椎间滚筒突出或脊柱分离症等。如上所述,学习或工作时的错误的姿势、低头走路的动作、枕着高度不合适的枕头的习惯等反复错误的生活习惯时,身体平衡遭破坏而容易导致颈椎椎间滚筒突出。如上所述,为了预防在颈椎或脊椎等发生的疾病,需要保持正确的生活姿势,并且有规则地适当进行运动,但是,由于各种条件而难以保持。为此,最近提出各种矫正器,但是大部分的先行技术是利用另外的装置等强制拉肌肉进行舒缓,所述方式使神经和肌肉紧张而身体变僵硬,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矫正形体时,神经或肌肉紧张而身体变僵硬的经改善的形体矫正装置。为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形体矫正装置包括:上身单元10 ;下身单元20,配置于所述上身单元10的一侧;以及控制部,连接于所述上身单元10和所述下身单元20,所述上身单元10包括:上身支撑框;颈椎部100,具备下部颈椎框110、上部颈椎框120以及颈椎升降器130,所述下部颈椎框110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上部,所述上部颈椎框120配置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的上部,所述颈椎升降器配置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和所述上部颈椎框1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上胸椎部20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颈椎部100的一侧,并包括下部上胸椎框210、上部上胸椎框220以及上胸椎升降器230,所述下部上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上部,所述上部上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的上部,所述上胸椎升降器配置于所述上部上胸椎框210和所述上部上胸椎框2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下胸椎部30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胸椎部200的一侧,并包括下部下胸椎框310、上部下胸椎框320以及下胸椎升降器330,所述下部下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上,所述上部下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的上部,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配置于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和所述上部下胸椎框3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以及上身驱动部400,具备垂直驱动器410以及水平驱动器420,所述垂直驱动器连接于所述颈椎升降器130、所述上胸椎升降器230以及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而传送升降动力,所述水平驱动器420连接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以及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而传送水平旋转力,所述下身单元20包括:下身支撑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一侧;腰椎部500,具备固定腰椎框510、下部腰椎框以及上部腰椎框,所述固定腰椎框结合于所述下身支撑框上,所述下部腰椎框朝垂直方向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腰椎框510的一侧,所述上部腰椎框的中心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下部腰椎框520上;大腿部600,具备固定框610、旋转框620以及移动杆630,所述固定框配置于所述腰椎部500的一侧,并结合于所述固定腰椎框510的一侧,所述旋转框朝垂直方向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框610上,所述移动杆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旋转框620,结合于所述旋转框610的一侧高于另一侧而整体倾斜,通过另一侧的前后移动而旋转所述旋转框620 ;小腿部700,具备导向框710以及小腿框720,所述导向框结合于所述下身支撑框上,在下面安装有所述移动杆630的另一侧而朝前后滑动,所述小腿框安装于所述导向框710上,一侧铰接于所述旋转框620 ;以及下身驱动部800,具备凸轮驱动器810以及前进驱动器820及后退驱动器820,所述凸轮驱动器配置于所述上部腰椎框的下部而旋转所述上部腰椎框,所述前进驱动器820及后退驱动器820连接于所述移动杆630而传送所述移动杆630的前进及后退动力,所述控制部连接于所述上身驱动部400以及所述下身驱动部800而供电。本专利技术的形体矫正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向身体不施加蛮力而能够在平稳躺下的状态下舒缓肌肉和神经,因此,能够解除疼痛,并矫正形体。具体而言,安装按摩用振动器而轻轻按摩第二胸椎旁边部分的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棘上肌部位、R下 肌、大圆肌的停止部位、肱三头肌的起始部位、第7胸椎旁边部分的斜方肌、菱形肌的起始点部位、第3腰椎旁边部分的竖脊肌、大臀肌、中臀肌部位、股关节和坐骨结节之间的左右第12部分,从而,在起始和结束时稳定心态而缓解身体疲劳。在骨盆部位左右交替地上下动作的同时,轻轻地晃动骨盆,而能够防止上身和下身的肌肉交叉的长骨部位和耻骨部位、骶椎部位变形,使全身的肌肉振动而身体放松,舒缓肌肉、神经、血管等,从而舒缓变僵硬的神经、血管、韧带等支撑骨骼的部分,减少疼痛。当上身单元朝左右方向移动时,在第I~2腰椎部位、第7~8胸椎、第I胸椎~7颈椎部位发生旋转,且分别增大角度的同时进行动作而身体变弯曲,舒缓僵硬的身体的左右侧面部分,即腰部的腰方肌、侧腹肌、腹斜肌、后锯肌、背阔肌、前锯肌等肌肉和颈部的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颈部后三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肌肉,矫正由于颈椎侧弯、胸椎侧弯、腰椎侧弯症而变形的形体。尤其,在第7~8胸椎部位常发生侧弯,本专利技术舒缓狭窄的肋骨部位的肌肉而使其恢复到正常。当上身单元上升时,第I~2腰椎部位、第7~8胸椎、第I胸椎~7颈椎部位进行旋转,且分别增大角度的同时上升而身体变弯曲,舒缓下枕骨肌、肋突、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竖脊肌、后颈和背部肌肉,同时矫正由于颈椎全弯、胸椎的“一”字形或全弯、腰椎全弯等而变形的形体。当胸椎全弯或“一”字型时,体力急剧降低,压迫胸部而导致肺、心脏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血液和循环功能降低,本专利技术在将胸椎回复到后方方面有效。当上身单元下降时,第I~2腰椎部位、第7~8胸椎、第I胸椎~7颈椎部位进行旋转,且分别增大角度的同时进行下降而身体从“一”字形朝下方弯曲15°左右。此时,支撑颈椎部位的装置朝下方旋转的同时,压迫肩关节内侧、锁骨外侧部分,即大胸肌的停止部位、三角肌的起始部位的前面部位,而起用手持续按压的重要作用。因此,能够舒缓大腿部和腹部、胸部、颈部前侧肌肉、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腰大肌、髂腰肌、腹直肌、腹横肌、内外斜肌、肋间肌、大胸肌、前锯肌、大小圆肌、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肌、下颌舌骨肌等的肌肉。本专利技术对腰椎部的“一”字形或后弯、胸椎部的后弯、朝前倾的背、颈椎的“一”字形或后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体矫正装置包括:上身单元(10);下身单元(20),配置于所述上身单元(10)的一侧;以及控制部,连接于所述上身单元(10)和所述下身单元(20),所述上身单元(10)包括:上身支撑框;颈椎部(100),具备下部颈椎框(110)、上部颈椎框(120)以及颈椎升降器(130),所述下部颈椎框(110)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上部,所述上部颈椎框(120)配置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的上部,所述颈椎升降器配置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和所述上部颈椎框(1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上胸椎部(20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颈椎部(100)的一侧,并包括下部上胸椎框(210)、上部上胸椎框(220)以及上胸椎升降器(230),所述下部上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上部,所述上部上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的上部,所述上胸椎升降器配置于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和所述上部上胸椎框(2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下胸椎部(30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胸椎部(200)的一侧,并包括下部下胸椎框(310)、上部下胸椎框(320)以及下胸椎升降器(330),所述下部下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上,所述上部下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的上部,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配置于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和所述上部下胸椎框(3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以及上身驱动部(400),具备垂直驱动器(410)以及水平驱动器(420),所述垂直驱动器连接于所述颈椎升降器(130)、所述上胸椎升降器(230)以及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而传送升降动力,所述水平驱动器(420)连接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以及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而传送水平旋转力,所述下身单元(20)包括:下身支撑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一侧;腰椎部(500),具备固定腰椎框(510)、下部腰椎框以及上部腰椎框,所述固定腰椎框结合于所述下身支撑框上,所述下部腰椎框朝垂直方向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腰椎框(510)的一侧,所述上部腰椎框的中心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下部腰椎框(520)上;大腿部600,具备固定框(610)、旋转框(620)以及移动杆(630),所述固定框配置于所述腰椎部(500)的一侧,并结合于所述固定腰椎框(510)的一侧,所述旋转框朝垂直方向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框(610)上,所述移动杆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旋转框(620),结合于所述旋转框(610)的一侧高于另一侧而整体倾斜,通过另一侧的前后移动而旋转所述旋转框(620);小腿部(700),具备导向框(710)以及小腿框(720),所述导向框结合于所述下身支撑框上,在下面安装有所述移动杆(630)的另一侧而朝前后滑动,所述小腿框安装于所述导向框(710)上,一侧铰接于所述旋转框(620);以及下身驱动部(800),具备凸轮驱动器(810)以及前进驱动器(820)及后退驱动器(820),所述凸轮驱动器配置于所述上部腰椎框的下部而旋转所述上部腰椎框,所述前进驱动器(820)及后退驱动器(820)连接于所述移动杆(630)而传送所述移动杆(630)的前进及后退动力,所述控制部连接于所述上身驱动部(400)以及所述下身驱动部(800)而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11 KR 10-2012-00034681.一种形体矫正装置包括: 上身单元(10); 下身单元(20),配置于所述上身单元(10)的一侧;以及 控制部,连接于所述上身单元(10)和所述下身单元(20), 所述上身单元(10)包括: 上身支撑框; 颈椎部(100),具备下部颈椎框(110)、上部颈椎框(120)以及颈椎升降器(130),所述下部颈椎框(110)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上部,所述上部颈椎框(120)配置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的上部,所述颈椎升降器配置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和所述上部颈椎框(1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 上胸椎部(20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颈椎部(100)的一侧,并包括下部上胸椎框(210)、上部上胸椎框(220)以及上胸椎升降器(230),所述下部上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上部,所述上部上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的上部,所述上胸椎升降器配置于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和所述上部上胸椎框(2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 下胸椎部(30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上胸椎部(200)的一侧,并包括下部下胸椎框(310)、上部下胸椎框(320)以及下胸椎升降器(330),所述下部下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上,所述上部下胸椎框配置于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的上部,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配置于所述下部下 胸椎框(310)和所述上部下胸椎框(320)之间进行上升及下降;以及 上身驱动部(400),具备垂直驱动器(410)以及水平驱动器(420),所述垂直驱动器连接于所述颈椎升降器(130)、所述上胸椎升降器(230)以及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而传送升降动力,所述水平驱动器(420)连接于所述下部颈椎框(110)、所述下部上胸椎框(210)以及所述下部下胸椎框(310)而传送水平旋转力, 所述下身单元(20)包括: 下身支撑框,配置于所述上身支撑框的一侧; 腰椎部(500),具备固定腰椎框(510)、下部腰椎框以及上部腰椎框,所述固定腰椎框结合于所述下身支撑框上,所述下部腰椎框朝垂直方向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腰椎框(510)的一侧,所述上部腰椎框的中心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下部腰椎框(520)上; 大腿部600,具备固定框(610)、旋转框(620)以及移动杆(630),所述固定框配置于所述腰椎部(500)的一侧,并结合于所述固定腰椎框(510)的一侧,所述旋转框朝垂直方向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框(610)上,所述移动杆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旋转框(620),结合于所述旋转框(610)的一侧高于另一侧而整体倾斜,通过另一侧的前后移动而旋转所述旋转框(620); 小腿部(700),具备导向框(710)以及小腿框(720),所述导向框结合于所述下身支撑框上,在下面安装有所述移动杆(630)的另一侧而朝前后滑动,所述小腿框安装于所述导向框(710)上,一侧铰接于所述旋转框(620);以及 下身驱动部(800),具备凸轮驱动器(810)以及前进驱动器(820)及后退驱动器(820),所述凸轮驱动器配置于所述上部腰椎框的下部而旋转所述上部腰椎框,所述前进驱动器(820)及后退驱动器(820)连接于所述移动杆(630)而传送所述移动杆(630)的前进及后退动力, 所述控制部连接于所述上身驱动部(400)以及所述下身驱动部(800)而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体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颈椎升降器(130)、一对所述上胸椎升降器(230)以及一对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以“之”字形结合于两侧,结合于所述上部颈椎框(120)及下部颈椎框(110)、所述上部上胸椎框(220)及下部上胸椎框(210)以及所述上部下胸椎框(320)及下部下胸椎框(310)的一侧端部,上端两侧以及下端一侧被固定,下端另一侧没有被固定而通过前进及后退进行上升及下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体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驱动器(410)包括: 垂直马达(411); 第一垂直驱动滚筒(412a)、第二垂直驱动滚筒(412b)及第三垂直驱动滚筒(412c),结合于所述垂直马达(411)的转轴,并相互隔开,直径相互不同; 第一垂直从动滚筒(413a)、第二垂直从动滚筒(413b)及第三垂直从动滚筒(413c),隔开配置于所述第一垂直驱动滚筒(412a)、第二垂直驱动滚筒(412b)及第三垂直驱动滚筒(412c);以及 第一垂直带(414a)、第二垂直带(414b)及第三垂直带(414c),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垂直驱动滚筒(412a)和所述第一垂直从动滚筒(413a)之间、所述第二垂直驱动滚筒(412b)和所述第二垂直从动 滚筒(413b)之间以及所述第三垂直驱动滚筒(412c)和所述第三垂直从动滚筒(413c)之间, 在所述第一垂直带(414a)结合有所述颈椎升降器(130)的非固定下端,在所述第二垂直带(414b)结合有所述上胸椎升降器(230)的非固定下端,在所述第三垂直带(414c)结合有所述下胸椎升降器(330)的非固定下端, 所述颈椎升降器(130)、所述上胸椎升降器(230)以及下胸椎升降器(330)上升或下降时,升降高度相互不同,所述上部颈椎框(120)、所述上部上胸椎框(220)以及所述上部下胸椎框(320)的倾斜度相互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体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颈椎框(120)结合有肩关节按压部(140),所述肩关节按压部(14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勋
申请(专利权)人:张桂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