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及其发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3637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及其发生方法。该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包括储液罐,所述的储液罐上端密闭封盖有阀盖,阀盖上横向贯穿有导气通道;阀盖下端面设置有一次雾化室和插入储液罐内的吸油管,导气通道的输入端通过斜孔与一次雾化室上端相连通,储液罐的腔室通过排气道与导气通道的输出端相连通,一次雾化室内水平设置有打散轮,阀盖顶部设置有调节针阀,吸油管与调节针阀的入口相连通,调节针阀的出口垂直对应一次雾化室,一次雾化室通过一次雾化室出口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地将气体和液体混合、而且实现两次混合、雾化分布均匀性好、结构简单、不易发生堵塞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器,尤其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及科学实验中对空气湿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湿度不能满足要求,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例如电子元器件厂的“静电轰击”,纺织印染厂的变形、粘连等。现有的工厂用加湿器主要有:1)如中国专利202188576U公开的高压微雾加湿器,雾粒直径3~15--m,能耗6W/kg,负载面积100~15000M2,但易堵塞喷头;2)如中国专利202835639U公开的工业超声波加湿器,雾粒直径I~5--m,能耗10W/kg负载10~1000M2,但单台负载面积小,对水质要求较高;3)如中国专利202955812U公开的蒸发式湿膜加湿器,不喷雾,能耗llW/kg,负载10~1000M2’但送风距离短;上述三种工业用的加湿器没有与气体进行混合,均是直接以液体为介质雾化方式。还有一类如中国专利202391459U公开的二流体喷雾加湿器,雾粒直径8.47_25--m,能耗5~22升/分Ag,负载10~300M2,耗电量大,虽然是利用气液混合式,但只有一次混合,颗粒较大。综合得知为了达到雾化效果都存在加湿成本、加湿效果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将气体和液体混合、而且实现两次混合、雾化分布均匀性好、结构简单、不易发生堵塞、雾化面积大、加湿效果好的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以及发生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包括储液罐,所述的储液罐上端密闭封盖有阀盖,阀盖上横向贯穿有导气通道;阀盖下端面设置有一次雾化室和插入储液罐内的吸油管,导气通道的输入端通过斜孔与一次雾化室上端相连通,储液罐的腔室通过排气道与导气通道的输出端相连通,一次雾化室内水平设置有打散轮,阀盖顶部设置有调节针阀,吸油管与调节针阀的入口相连通,调节针阀的出口垂直对应一次雾化室,一次雾化室通过一次雾化室出口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储液罐内存储有雾化用的液体,使储液罐内形成水室和气室。储液罐上端封盖有阀盖,阀盖上横向贯穿有导气通道,在导气通道的输入端持续地充入带有气压的气体,部分带有气压的气体由斜孔进入阀盖下端面的一次雾化室内并带动打散轮旋转,同时,另一部分带有气压的气体经过导气通道由导气通道的输出端输出。进入一次雾化室内的气体由一次雾化室出口进入密封的储液罐内。随着储液罐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储液罐内液体表面受压增大并将液体压入吸油管内,压入吸油管内的液体沿着吸油管流动并经过阀盖顶部的调节针阀。通过调节针阀的调节使液体变成液滴,由于调节针阀与一次雾化室垂直对应,液滴能够滴入一次雾化室内并滴落在旋转中的打散轮上。旋转的打散轮将液滴打散并与进入一次雾化室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实现第一次雾化,形成一次雾化气体。一次雾化气体由一次雾化室出口进入储液罐内,持续将储液罐内的液体压入吸油管内。进入储液罐的一次雾化气体沿着排气道进入导气通道,导气通道内进入的气体与一次雾化气体混合后由导气通道的输出端喷出,完成二次雾化,形成两相细雾。发生器将气体和液体进行两次混合,使雾化分布更加均匀,雾粒更小,喷出时不易堵塞喷头,增大雾化面积,提高加湿效果。发生器采用机械方式雾化,结构简单,而且耗能低。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道与导气通道的连接处与导气通道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可旋转的气流控制塞,气流控制塞垂直导气通道的轴线并贯穿在导气通道上。排气道与导气通道的连接处与导气通道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可旋转的气流控制塞,气流控制塞垂直贯穿在导气通道上,通过旋转气流控制塞来调节经过气流控制塞后的气体量,进而调节两相细雾中的气体所占的比例。作为优选,气流控制塞中部设置有气流调节孔,气流调节孔的轴线与导气通道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气流控制塞中部设置有气流调节孔,气流调节孔的轴线与导气通道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当气流调节孔与导气通道同轴时,气流调节孔与导气通道正对,即经过气流调节塞的气流量达到最大;当气流调节塞旋转时,气流调节孔的轴线与导气通道的轴线由同轴变为相交,即气流调节孔与导气通道错开,减小经过气流调节孔的气流量,进而能够通过旋转气流调节塞调节两相细雾中的气体所占的比例。作为优选,所述的一次雾化室的底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中空的定位柱,打散轮位于定位柱的上端面,定位柱的中空部位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一次雾化室出口是密布在定位柱侧壁上的排气孔,一次雾化室通过排气孔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一次雾化室的底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中空的定位柱,定位柱上端面用于固定打散轮,使打散轮的叶片平行,定位柱的中部为中空结构,而且中空部位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一次雾化室出口是密布在定位柱侧壁上的排气孔,在一次雾化室完成第一次雾化的一次雾化气体由排气孔进入定位柱的中空部位,再由定位柱的中空部位进入储液罐内。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针阀与吸油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调节针阀与吸油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避免吸油管内的液体回流。作为优选,所述的一次雾化室的底面设置有回液管。一次雾化室内,气体与打散的液滴完成第一次雾化时,产生冷凝的液体残留在一次雾化室的底面,在一次雾化室底面设置回液管,液体能够沿着回液管流入储液罐内进行重复利用。作为优选,一次雾化室的底面为导向斜面,导向斜面朝向回液管的管口处倾斜。一次雾化室的底面为导向斜面,由于导向斜面朝向回液管的管口处倾斜,一次雾化室内产生的未经雾化的液体沿着导向斜面留向回液管处,便于将一次雾化室内的液体排出,避免一次雾化室内残留液体。作为优选,所述的储液罐与阀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夹紧套,夹紧套下端与储液罐上边缘过盈配合,夹紧套上端与阀盖边缘过盈配合。储液罐与阀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夹紧套,由于夹紧套下端与储液罐上边缘过盈配合,夹紧套上端与阀盖边缘过盈配合,能够增强储液罐与阀盖连接处的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打散轮的轴心处设置有顶尖,顶尖与调节针阀竖直对应。在打散轮的轴心处设置顶尖,顶尖与调节针阀竖直对应,调节针阀将吸油管内进入的液体调节成液滴后,液滴竖直滴落在旋转的打散轮的顶尖的尖部,顶尖的尖部将液滴贯穿并将液滴分裂成若干个水瓣,水瓣经过打散轮打散,通过顶尖将液滴分裂,再由打散轮打散,使液滴实现多次分裂和打散,使打散雾化的液体的雾粒更细,使液体与气体充分混合。作为优选,所述顶尖上设置有围绕顶尖的螺旋甩纹。顶尖将液滴分裂为若干个水瓣后,有部分分裂后的液体沿着顶尖的螺旋甩纹向下流,螺旋甩纹不仅能够对下流的液体进行导向,而且由于顶尖随着打散轮旋转,顶尖上的螺旋甩纹能够使顶尖上残留的液体通过离心力朝向远离顶尖轴线的方向甩动,再由打散轮的叶片进行打散,增强液体雾化效果,减小雾化后的雾粒,使雾化效果更均匀。作为优选,所述的储液罐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加液口,储液罐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纵向间隔的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加液口相连。储液罐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加液口,通过加液口向储液罐内补充液体。储液罐侧壁的下部设置有纵向间隔的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加液口相连,当储液罐内的液体的液面低于下液位传感器时,下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液口打开,向储液罐内补充液体;当液体液面升高并高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包括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上端密闭封盖有阀盖,阀盖上横向贯穿有导气通道;阀盖下端面设置有一次雾化室和插入储液罐内的吸油管,导气通道的输入端通过斜孔与一次雾化室上端相连通,储液罐的腔室通过排气道与导气通道的输出端相连通,一次雾化室内水平设置有打散轮,阀盖顶部设置有调节针阀,吸油管与调节针阀的入口相连通,调节针阀的出口垂直对应一次雾化室,一次雾化室通过一次雾化室出口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包括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罐上端密闭封盖有阀盖,阀盖上横向贯穿有导气通道;阀盖下端面设置有一次雾化室和插入储液罐内的吸油管,导气通道的输入端通过斜孔与一次雾化室上端相连通,储液罐的腔室通过排气道与导气通道的输出端相连通,一次雾化室内水平设置有打散轮,阀盖顶部设置有调节针阀,吸油管与调节针阀的入口相连通,调节针阀的出口垂直对应一次雾化室,一次雾化室通过一次雾化室出口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道与导气通道的连接处与导气通道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可旋转的气流控制塞,气流控制塞垂直导气通道的轴线并贯穿在导气通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气流控制塞中部设置有气流调节孔,气流调节孔的轴线与导气通道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雾化室的底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中空的定位柱,打散轮位于定位柱的上端面,定位柱的中空部位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一次雾化室出口是密布在定位柱侧壁上的排气孔,一次雾化室通过排气孔与储液罐的腔室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针阀与吸油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雾化室的底面设置有回液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两相细雾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杰戴朝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