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式氧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357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式氧合器,其包括贮血器及氧合器,贮血器下方凸设有连接管,连接管末端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上卡接有转盘,转盘上卡接有进血管,进血管与连接轴连通,进血管末端与氧合器导通连接;氧合器包括氧合室及出血室,氧合室与出血室为一体式连通设置,氧合室与出血室呈倒“V”型构造,出血室下端部一侧凸设有出血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贮血器下方设置连接轴,通过连接轴上的转盘转动带动进血管转动,进而使得氧合器可来回进行转动,在使用时通过氧合室对血液进行氧合以便进行手术,而在术后通过转盘转动使得氧合室内的剩余血液自由流入出血室内,通过出血管的导流进行回收利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证血液稳定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膜式氧合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膜式氧合器是心脏停跳代替肺的医疗器械,具有调节血液内O2和CO2含量的功能,是心血管手术的必须的医疗设备,也是治疗急性呼吸疾病和等待肺移植阶段必须的医疗设备。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膜式氧合器变温系统后进行内O2和CO2交换变成动脉血,再回输病人动脉系统,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的供应,在手术过程中暂时替代肺作用,同时为医生提供安静、无血、清晰的手术环境,以便于实施手术。 现有膜式氧合器主要由贮血罐、膜式氧合腔、管式变温器组成,贮血罐为一个用于储存血液的腔体;变温室用于对血液的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当手术时,可将温度降低,当手术完成后,再将血液温度调高。其采用的是水冷方式,及通过循环的水对流经的血液温度进行调节;氧合室的功能就是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 传统的氧合室的血液经手术处理后还留有小量剩余血,而氧合室与贮血罐采用固定方式进行连接,此时如果需要对此血液进行再次利用时,要将整个膜式氧合器装置从支架上拆离后倒入其他容器以便再次利用,操作不仅繁琐,也增加了血液在转移过程中对血液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后续血液供应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证血液稳定回收的膜式氧合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式氧合器,其包括贮血器及氧合器,所述贮血器下方凸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末端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卡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卡接有进血管,所述进血管与所述连接轴连通,所述进血管末端与氧合器导通连接;所述氧合器包括氧合室及出血室,所述氧合室与出血室为一体式连通设置,所述氧合室与出血室呈倒“V”型构造,所述出血室下端部一侧凸设有出血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横向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连接管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架用于与外接支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包括旋转杆及固接杆,所述旋转杆与固接杆枢接,所述旋转杆一端与连接管为一体成型构造,所述固接杆用于与外接支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贮血器上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静脉血引流嘴和若干吸引嘴,静脉血液通过引流嘴流入贮血罐内,并通过出血口流出,所述吸引嘴用于氧合器内血液、气体的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贮血器下方设置有出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血室下端部不同于出血管处设置有进气嘴及出气嘴,所述进气嘴通过中空纤维膜管与出气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血管为L型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血管通过转盘的转动进行-90°~90°的翻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贮血器具有一用于存储血液的容置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为中空构造。 综上所述,本技术膜式氧合器通过在贮血器下方设置连接轴,通过连接轴上的转盘转动带动进血管转动,进而使得氧合器可来回进行转动,在使用时通过氧合室对血液进行氧合以便进行手术,而在术后通过转盘转动使得氧合室内的剩余血液自由流入出血室内,通过出血管的导流进行回收利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证血液稳定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膜式氧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膜式氧合器包括贮血器10及氧合器20,所述贮血器10具有一用于存储血液的容置腔,并且在贮血器10上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静脉血引流嘴11和若干吸引嘴12,所述贮血器10下方设置有出血口14,静脉血液通过引流嘴11流入贮血罐内,并通过出血口14流出,而吸引嘴12可用于氧合器20内血液、气体的循环。 所述贮血器10下方凸设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末端连接有连接轴30,所述连接轴30为中空构造,所述连接管13横向连接有连接架40,所述连接架40与连接管13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架40用于与外接支架固定连接,以使贮血器10能稳定悬空;所述连接架40包括旋转杆41及固接杆42,所述旋转杆41与固接杆42枢接,所述旋转杆41一端与连接管13为一体成型构造,所述固接杆42用于与外接支架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所述贮血器10通过旋转杆41转动设置可旋转到一个适当角度与软管连接,不仅使用方便、灵活,便于与软管连接,并且由于用于连接软管的接口通过旋转杆41的转动,可以减少软管的使用长度,血液预充量较小。 所述连接轴30与连接管13连通设置,所述连接轴30两端分别枢接有转盘31,所述转盘31上卡接有进血管50,所述进血管50与所述连接轴30连通,所述进血管50为L型构造,所述进血管50末端与氧合器20导通连接,所述进血管50通过转盘31的转动可同时进行-90°~90°的翻转,进而带动氧合器20作翻转运作。 所述氧合器20包括氧合室21及出血室22,所述氧合室21与出血室22为一体式连通设置,所述氧合室21与出血室22呈倒“V”型构造,所述氧合室21内设置有中空纤维膜管图未示,所述出血室22下端部一侧凸设有出血管23,用于将术后氧合室21内的残血进行回收利用;所述出血室22下端部不同于出血管23处设置有进气嘴24及出气嘴25,所述进气嘴24通过中空纤维膜管与出气嘴25连通。 使用时,通过转盘31转动将氧合器20旋转至一个角度,此时,贮血器10内的血液通过连接管13、连接轴30及进血管50的导流作用进入氧合室21内,血液穿经中空纤维膜管间的间隙与纤维膜管内的氧气氧合,并由出血管23流出,氧合后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由出气嘴25排出;术后,氧合室21内还存有少量血液,通过转盘31转动将氧合器20旋转至另一角度,此时,氧合室21内的血液通过自由流动朝向出血室22流进,并通过出血室22下端部设置的出血管23流出,以完成对血液的回收利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保证血液稳定回收。 综上所述,本技术膜式氧合器通过在贮血器10下方设置连接轴30,通过连接轴30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血器(10)及氧合器(20),所述贮血器(10)下方凸设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末端连接有连接轴(30),所述连接轴(30)上卡接有转盘(31),所述转盘(31)上卡接有进血管(50),所述进血管(50)与所述连接轴(30)连通,所述进血管(50)末端与氧合器(20)导通连接;所述氧合器(20)包括氧合室(21)及出血室(22),所述氧合室(21)与出血室(22)为一体式连通设置,所述氧合室(21)与出血室(22)呈倒“V”型构造,所述出血室(22)下端部一侧凸设有出血管(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血器(10)及氧合器(20),所
述贮血器(10)下方凸设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末端连接有连接轴
(30),所述连接轴(30)上卡接有转盘(31),所述转盘(31)上卡接有进血
管(50),所述进血管(50)与所述连接轴(30)连通,所述进血管(50)末端
与氧合器(20)导通连接;所述氧合器(20)包括氧合室(21)及出血室(22),
所述氧合室(21)与出血室(22)为一体式连通设置,所述氧合室(21)与出
血室(22)呈倒“V”型构造,所述出血室(22)下端部一侧凸设有出血管(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3)横
向连接有连接架(40),所述连接架(40)与连接管(13)为一体成型设置,所
述连接架(40)用于与外接支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0)包
括旋转杆(41)及固接杆(42),所述旋转杆(41)与固接杆(42)枢接,所述
旋转杆(41)一端与连接管(13)为一体成型构造,所述固接杆(42)用于与
外接支架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吴忠武习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