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圆管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919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圆管换能器。该超声圆管换能器包括:辐射圆管以及设置于辐射圆管管壁内的振子组件;振子组件包括纵向驱动振子、分别设置于纵向驱动振子两端的振子前盖板和振子后盖板,其中,通过振子前盖板、振子后盖板与辐射圆管管壁之间的套接配合进而将振子组件设置于辐射圆管内部,并且振子前盖板、振子后盖板分别与辐射圆管管壁无缝连接。通过上述方式,超声圆管换能器的制成工艺简单,超声圆管换能器温度稳定性较好,能够适用于高功率需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声圆管换能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声圆管换能器。
技术介绍
用于大功率的超声换能器目前主要有纵向振动和径向振动两种形式,纵向换能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最常见的大功率径向圆管换能器主要有充油式圆管换能器和径向复合式圆管换能器两种。其中:充油式圆管换能器的原理是采用缠绕铜丝或纱布的方式给压电圆管施加预应力,利用压电圆管的径向振动来推动外层辐射圆管的径向振动。然而,缠绕铜丝或纱布本身不能作为声辐射面,必须外加辐射面,通常的方式是在压电圆管和辐射管之间灌满不导电的油,从而导致声能辐射效率极低。径向复合式圆管换能器的原理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给压电圆管施加预应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圆管换能器的效率,但是径向复合式圆管换能器的工艺要求很高,对压电圆管的圆度和过盈量要求都很高,制作难度很大。并且,这种形式的换能器最大的缺陷在于温度稳定性差,温度的改变直接影响所施加的预应力大小。由此可见,径向振动换能器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很难制作出高性能,而且换能器的温度稳定性较差,难以适应高功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超声圆管换能器,其制成工艺简单,超声圆管换能器温度稳定性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声圆管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圆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辐射圆管管壁内的振子组件;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纵向驱动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纵向驱动振子两端的振子前盖板和振子后盖板,其中,通过所述振子前盖板、所述振子后盖板与所述辐射圆管管壁之间的套接配合进而将所述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辐射圆管内部,并且,所述振子前盖板、所述振子后盖板分别与所述辐射圆管管壁无缝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圆管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辐射圆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辐射圆管管壁内的振子组件; 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纵向驱动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纵向驱动振子两端的振子前盖板和振子后盖板,其中,通过所述振子前盖板、所述振子后盖板与所述辐射圆管管壁之间的套接配合进而将所述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辐射圆管内部,并且,所述振子前盖板、所述振子后盖板分别与所述辐射圆管管壁无缝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圆管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圆管换能器包括纵向隔振前盖板和纵向隔振后盖板; 其中,所述纵向隔振前盖板罩设所述振子前盖板远离所述振子后盖板的端面,所述纵向隔振后盖板罩设所述振子后盖板远离所述振子前盖板的端面; 并且,所述纵向隔振前盖板、所述辐射圆管以及所述纵向隔振后盖板构成密闭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圆管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隔振前盖板和所述纵向隔振后盖板的正反两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道刻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圆管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隔振前盖板上的各所述刻槽呈同心结构设置; 所述纵向隔振后盖板上的各所述刻槽也呈同心结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圆管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隔振前盖板和所述纵向隔振后盖板均呈圆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宏俞宏沛吴银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固特超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