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其包括透水混凝土层、导渗导排管、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路基层以及雨水井;其中,所述路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透水混凝土层依次自下而上铺设;所述导渗导排管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内,其延伸入雨水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增加透水铺装的孔隙率,提高了雨水存储能力及排出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属于建筑工程
。【
技术介绍
】传统路面铺装强调地面的坚固耐用及适用性,具有较强的不透水性。在降雨及径流过程中,将自然降水完全与地下土壤及地下水阻断,增加了径流的形成,洪峰流量增加,汇流时间提前,造成城市部分区域出现大面积积水,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由于雨水不能入渗,城市地下水过量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局部地面下沉,建筑开裂,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等,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另外,受大气沉降、垃圾累积、车辆排放、车轮磨损及路面冲刷等因素的影响,初期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较高,富含一定浓度的溶解性气体、悬浮物、溶解性固体、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细菌和一些病原菌等,雨水中的污染物伴随着径流的形成少量渗入土壤中,而绝大部分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收纳水体,造成河湖水污染,严重影响着城市的水环境。为了恢复城市的水文,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出现了许多透水型铺装,例如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透水浙青混凝土铺装,透水砌块,透水网格等。在我国,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主要用于城市道路、园区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根据荷载大小以及土壤渗透性的不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可分为三种:I)、全透水结构人行道当土基渗透系数>10_6m/s,且渗透面距离地下水大于1.0m,路面用于人行道时,可以采用全透水结构人行道。雨水沿面层、基层下渗,最后渗入土壤中,全透水结构人行道的基层可采用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应小于150mm。2)、全透水结构的其他道路 当路面用于非机动车道或者景观硬地等其他道路时,可以采用全透水结构。在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上增设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般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小于200_,级配砂碌、级配碎石及级配碌石基层不应小于150_。3)、半透水结构路面轴载4吨以下的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可采用半透水结构透水路面,土基上方常加设非透水型防渗土工布。雨水依次透过面层、基层后,沿不透水垫层的顶面排出路基之外,路基亦不受路面渗水的影响。一般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度不小于180mm。然而,上述透水水泥混凝土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如蓄水量少,水蓄满后不能很快排向周围管道,降雨量大时导致透水水泥混凝土表面很快也出现积水。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促渗促排功能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雨水储存量大,且渗透速度快的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其包括透水混凝土层、导渗导排管、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路基层以及雨水井;其中,所述路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透水混凝土层依次自下而上铺设;所述导渗导排管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内,其延伸入雨水井。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进一步为:所述导渗导排管为钢管、塑料管或者玻璃钢管,其管径范围为20-100mm,其上开孔,开孔率为2-10%。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进一步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mm ;所述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为250mm ;所述级配砂碌碎石层的厚度为 200mm。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还可为:于所述雨水井的外侧设有立缘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通过增设导渗导排管,在不影响传统透水混凝土铺装效果基础上,一方面增加了透水混凝土储水量,当雨量大时其可以储存更多水量,另一方面通过导渗导排管将雨水快速排入雨水井内,不影响透水混凝土层内雨水的持续下渗,这样当雨量很大时也不会在地面产生积水;其较传统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能够更为有效地延迟径流形成,减少路面积水,增加地下水补给,并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的剖面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其由透水混凝土层1、导渗导排管2、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级配砂砾碎石层4、路基层5、雨水井6以及立缘石7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路基层5、级配砂砾碎石层4、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和透水混凝土层I依次自下而上铺设。所述导渗导排管2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I内,其延伸入雨水井6,降雨时,雨水通过透水混凝土层I入渗到导渗导排管2内,部分经过导渗导排管2流入雨水井6内,部分继续下渗。该导渗导排管2呈并排设置,可据当地#降雨特征确定间距,其在满足敷设范围负荷要求的条件下,可选用钢管、塑料管或玻璃钢管,其管径范围为20-100mm,其上开孔,开孔率为2-10%。通过设置所述导渗导排管2,有效的增加了透水铺装的孔隙率,由25%可提高到50%,提高了雨水存储能力及排出能力。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I的厚度为200mm,集料尺寸规定为4.75-9.5mm,压碎值为小于15%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小于15%,骨料做成混凝土有效的孔隙率为20%。所述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为250mm,级配范围与透水混凝土层I相似。所述级配砂砾碎石层的厚度为200mm,级配范围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混凝土层、导渗导排管、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路基层以及雨水井;其中,所述路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透水混凝土层依次自下而上铺设;所述导渗导排管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内,其延伸入雨水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混凝土层、导渗导排管、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路基层以及雨水井;其中,所述路基层、级配砂砾碎石层、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透水混凝土层依次自下而上铺设;所述导渗导排管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内,其延伸入雨水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渗导排管为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岭,张玉玉,宋健,王雪明,李宝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