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成型装置,该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加强筋定位机构、驱动轮组、左焊轮、右焊轮和内焊轮,其中成型模具上设有轴承,并在成型模具前侧设有驱动轮组,该驱动轮组和轴承的作用是让不锈钢在成型模具外按螺旋形连续扭曲,并通过对接形成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管体,而加强筋定位机构用于将加强筋定位、压紧在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管体外面,最后通过左焊轮、右焊轮和内焊轮将加强筋与管体焊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生产专机,使用时可通过该成型装置来生产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用管道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成型>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螺旋焊管是一种重要的矿用管道,它主要用于在矿山井下抽吸瓦斯,且螺旋焊管的重要技术要求是环钢度高和完全能够阻燃。现有的螺旋焊管为直管,并通过板材扭曲后焊接而成。现有的螺旋焊管由碳钢制成,为了保证足够的环钢度,这种碳钢螺旋焊管的厚度做得较厚,一般为IOmm左右,这样就导致它的重量较重,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运输、安装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在空间狭小的矿井巷道里。另一种由阻燃系数高的塑料制成,由于塑料很轻,这样就能在保证足够环钢度的前提下减轻管道的重量,从而极大地方便管道的运输以及安装;然而,塑料具有很高的阻燃系数并不代表它能够完全不燃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塑料还是会发生燃烧,这样就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ZL201320079613.X于2013年7月31日公开了一种碳钢增强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该螺旋焊管包括直线形的管体,该管体由一组同轴的管段构成,且相邻两个管段的相对部位焊接后在管体上形成一条螺旋形焊缝,该螺旋形焊缝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不锈钢制成,在管体的外壁上设有一条螺旋形凸筋,该螺旋形凸筋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重合。相邻两个管段的相对部位通过搭接阻焊相连,且焊接后在管体的内壁上形成一条螺旋形焊缝;螺旋形凸筋位于螺旋形焊缝右边,螺旋形凸筋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该圆弧形的左端与对应管段右端部的搭接段为一体结构,且圆弧形的右端设有内翻边,该内翻边紧贴与对应管段右端部焊接的一个管段外壁。管体外设有一条螺旋形加强筋,该螺旋形加强筋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重合;螺旋形加强筋同时设在螺旋形凸筋内,且螺旋形加强筋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该圆弧形的外壁与螺旋形凸筋的内壁紧贴,且圆弧形的一端与管体的外壁紧贴,其另一端与螺旋形凸筋的内翻边紧贴。在生产上述碳钢增强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弯折形成螺旋形凸筋后,管体的弯折处会发生变形,这样不仅会影响结构强度,更重要的不便于生产制造,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成型装置,欲通过该成型装置制造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成型装置,该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管体(1) 由一条不锈钢带按螺旋形连续扭曲后对接而成,对接形成的接缝(Ia)呈螺旋形;所述管体(1)外面设有一条螺旋形的加强筋(2),其轴心线与管体(1)的轴心线重合,且加强筋(2)的位置与所述接缝(Ia)相对应,这两者的螺旋长度相等;所述加强筋(2)横截面为“Ω”字型,其两侧为外翻边(2a),其中一条外翻边(2a)同时与接缝(Ia)两侧的管体(1)外壁焊接,另一条外翻边与接缝(Ia) —侧的管体外壁焊接,且这两条外翻边(2a)采用电阻焊同时与管体(1)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该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3)、驱动轮组(Q)、加强筋定位机构(JD)、左焊轮(20)和内焊轮(26),其中成型模具(3)为水平设置的法兰盘结构,其左部的大径段通过模具固定座(4)与机架(5)固定;所述成型模具(3)大径段的前侧开有一个内外贯通的让位槽(3a),该让位槽开至成型模具(3)右部的小径段上,且成型模具(3)小径段的下部开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焊轮让位槽(3b),该焊轮让位槽的轴向位置对应所述让位槽(3a)右部;所述成型模具(3)右部的小径段外沿周向和轴向均设有轴承(6),每个轴承的转轴卡在成型模具(3)外壁上的凹槽中,各轴承(6)的轴心线与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所述驱动轮组(Q)包括主动轴(7)和电机(13),其中主动轴(7)和从动轴(8)前后并排设置,这两根轴左高右低,其轴心线与所述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倾斜角(α),且这两根轴的中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一个对应的固定座(9)内,而这两个固定座设在所述机架(5)上;所述主动轴(7)左端的主动齿轮(10)与从动轴(8)上的从动齿轮(11)啮合,而主动轴左端的从动链轮(12)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13)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相连,该电机固设在机架(5)顶部;所述主动轴(7)右端固套有正向驱动轮(14),该正向驱动轮位于所述成型模具(3)前侧,而从动轴(8)右端的反向驱动轮(15)位于所述让位槽(3a)中,并靠近成型模具(3)的外壁;所述加强筋定位机构(JD)的数目为两个,这两个定位机构分别设在所述成型模具(3)右部的前下方和后下方;每个所述加强筋定位机构(JD)包括支撑座(16)和转动轴(19),其中支撑座(16)通过支撑臂(17)和支撑架(41)固定在机架(5)上,且支撑座(16)的两个侧边之间并排设有两个定位轮(18),这两个定位轮均分别通过轴承套装在一根对应的所述转动轴(19)上,该 转动轴两端穿设在支撑座(16)两侧边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定位轮(18)中部开有一个环形的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用于卡住所述加强筋(2)中间的弧形部,各定位轮的轴心线与所述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且两个加强筋定位机构(JD)中的所有定位轮(18)位于同一条螺旋线上,该螺旋线与所述加强筋(2)所在的螺旋线重合;所述左焊轮(20)和右焊轮(21)并排设置,并位于所述焊轮让位槽(3b)正下方,这两个焊轮的轴心线与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所述左、右焊轮(20,21)分别固套在一个银轴瓦(22)的转轴上,这两个银轴瓦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座(23)上,且银轴瓦(22)与该安装座之间绝缘;两个所述安装座(23)分别固定在对应气缸(24)的活塞杆上端,而气缸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气缸支架(25)上;所述内焊轮(26)设在成型模具(3)中心孔内,并正对所述焊轮让位槽(3b),该内焊轮轴心线与成型模具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所述内焊轮(26)固套在一个银轴瓦(22)的转轴上,这个银轴瓦固定在一个连接座(27)上,该银轴瓦与连接座之间绝缘,且连接座(27)通过一个高度调节机构(GT)固定在所述机架(5)上;所有的所述倾斜角(α)数值均相等,该倾斜角(a) =arctan(不锈钢带的宽度/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周长);生产时,所述不锈钢带按螺旋形缠绕在所述成型模具(3)外面,并与所述轴承(6)相接触,不锈钢带在所述正向驱动轮(14)和反向驱动轮(15)的带动下沿成型模具(3)的圆周方向转动,并同时在各个轴承(6)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从而自动对接形成所述管体(I);所述加强筋(2)被定位轮(18)定位、压紧在管体(1)外面,该加强筋的一条侧边(2a)通过所述左焊轮(20)和内焊轮(26)与接缝(Ia)两侧的管体(1)外壁焊接,且加强筋的另一条外翻边(2a)同时通过右焊轮(21)和内焊轮(26)与所述接缝(Ia) —侧的管体外壁焊接。本成型装置为生产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专机,该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管体(1)由一条不锈钢带按螺旋形连续扭曲后对接而成,对接形成的接缝(Ia)呈螺旋形;所述管体(1)外面设有一条螺旋形的加强筋(2),其轴心线与管体(1)的轴心线重合,且加强筋(2)的位置与所述接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成型装置,该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管体(1)由一条不锈钢带按螺旋形连续扭曲后对接而成,对接形成的接缝(1a)呈螺旋形;所述管体(1)外面设有一条螺旋形的加强筋(2),其轴心线与管体(1)的轴心线重合,且加强筋(2)的位置与所述接缝(1a)相对应,这两者的螺旋长度相等;所述加强筋(2)横截面为“Ω”字型,其两侧为外翻边(2a),其中一条外翻边(2a)同时与接缝(1a)两侧的管体(1)外壁焊接,另一条外翻边与接缝(1a)一侧的管体外壁焊接,且这两条外翻边(2a)采用电阻焊同时与管体(1)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该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3)、驱动轮组(Q)、加强筋定位机构(JD)、左焊轮(20)和内焊轮(26),其中成型模具(3)为水平设置的法兰盘结构,其左部的大径段通过模具固定座(4)与机架(5)固定;所述成型模具(3)大径段的前侧开有一个内外贯通的让位槽(3a),该让位槽开至成型模具(3)右部的小径段上,且成型模具(3)小径段的下部开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焊轮让位槽(3b),该焊轮让位槽的轴向位置对应所述让位槽(3a)右部;所述成型模具(3)右部的小径段外沿周向和轴向均设有轴承(6),每个轴承的转轴卡在成型模具(3)外壁上的凹槽中,各轴承(6)的轴心线与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所述驱动轮组(Q)包括主动轴(7)和电机(13),其中主动轴(7)和从动轴(8)前后并排设置,这两根轴左高右低,其轴心线与所述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倾斜角(α),且这两根轴的中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一个对应的固定座(9)内,而这两个固定座设在所述机架(5)上;所述主动轴(7)左端的主动齿轮(10)与从动轴(8)上的从动齿轮(11)啮合,而主动轴左端的从动链轮(12)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13)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相连,该电机固设在机架(5)顶部;所述主动轴(7)右端固套有正向驱动轮(14),该正向驱动轮位于所述成型模具(3)前侧,而从动轴(8)右端的反向驱动轮(15)位于所述让位槽(3a)中,并靠近成型模具(3)的外壁;所述加强筋定位机构(JD)的数目为两个,这两个定位机构分别设在所述成型模具(3)右部的前下方和后下方;每个所述加强筋定位机构(JD)包括支撑座(16)和转动轴(19),其中支撑座(16)通过支撑臂(17)和支撑架(41)固定在机架(5)上,且支撑座(16)的两个侧边之间并排设有两个定位轮(18),这两个定位轮均分别通过轴承套装在一根对应的所述转动轴(19)上,该转动轴两端穿设在支撑座(16)两侧边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定位轮(18)中部开有一个环形的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用于卡住所述加强筋(2)中间的弧形部,各定位轮的轴心线与所述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且两个加强筋定位机构(JD)中的所有定位轮(18)位于同一条螺旋线上,该螺旋线与所述加强筋(2)所在的螺旋线重合;所述左焊轮(20)和右焊轮(21)并排设置,并位于所述焊轮让位槽(3b)正下方,这两个焊轮的轴心线与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所述左、右焊轮(20、21)分别固套在一个银轴瓦(22)的转轴上,这两个银轴瓦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座(23)上,且银轴瓦(22)与该安装座之间绝缘;两个所述安装座(23)分别固定在对应气缸(24)的活塞杆上端,而气缸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气缸支架(25)上;所述内焊轮(26)设在成型模具(3)中心孔内,并正对所述焊轮让位槽(3b),该内焊轮轴心线与成型模具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所述内焊轮(26)固套在一个银轴瓦(22)的转轴上,这个银轴瓦固定在一个连接座(27)上,该银轴瓦与连接座之间绝缘,且连接座(27)通过一个高度调节机构(GT)固定在所述机架(5)上;所有的所述倾斜角(α)数值均相等,该倾斜角(α)=arctan(不锈钢带的宽度/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周长);生产时,所述不锈钢带按螺旋形缠绕在所述成型模具(3)外面,并与所述轴承(6)相接触,不锈钢带在所述正向驱动轮(14)和反向驱动轮(15)的带动下沿成型模具(3)的圆周方向转动,并同时在各个轴承(6)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从而自动对接形成所述管体(1);所述加强筋(2)被定位轮(18)定位、压紧在管体(1)外面,该加强筋的一条侧边(2a)通过所述左焊轮(20)和内焊轮(26)与接缝(1a)两侧的管体(1)外壁焊接,且加强筋的另一条外翻边(2a)同时通过右焊轮(21)和内焊轮(26)与所述接缝(1a)一侧的管体外壁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成型装置,该不锈钢结构螺旋焊管的管体(1)由一条不锈钢带按螺旋形连续扭曲后对接而成,对接形成的接缝(Ia)呈螺旋形;所述管体(1)外面设有一条螺旋形的加强筋(2),其轴心线与管体(1)的轴心线重合,且加强筋(2)的位置与所述接缝(Ia)相对应,这两者的螺旋长度相等;所述加强筋(2)横截面为“ Ω ”字型,其两侧为外翻边(2a),其中一条外翻边(2a)同时与接缝(Ia)两侧的管体(1)外壁焊接,另一条外翻边与接缝(Ia) —侧的管体外壁焊接,且这两条外翻边(2a)采用电阻焊同时与管体(I)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该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3)、驱动轮组(Q)、加强筋定位机构(JD)、左焊轮(20)和内焊轮(26),其中成型模具(3)为水平设置的法兰盘结构,其左部的大径段通过模具固定座(4)与机架(5)固定;所述成型模具(3)大径段的前侧开有一个内外贯通的让位槽(3a),该让位槽开至成型模具(3)右部的小径段上,且成型模具(3)小径段的下部开有一个内外贯通的焊轮让位槽(3b),该焊轮让位槽的轴向位置对应所述让位槽(3a)右部;所述成型模具(3)右部的小径段外沿周向和轴向均设有轴承(6),每个轴承的转轴卡在成型模具(3)外壁上的凹槽中,各轴承(6)的轴心线与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U); 所述驱动轮组(Q)包括主动轴(7)和电机(13),其中主动轴(7)和从动轴(8)前后并排设置,这两根轴左高右低,其轴心线与所述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倾斜角(α),且这两根轴的中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一个对应的固定座(9)内,而这两个固定座设在所述机架(5)上;所述主动轴(7)左端的主动齿轮(10)与从动轴(8)上的从动齿轮(11)啮合,而主动轴左端的从动链轮(12)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13)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相连,该电机固设在机架(5)顶部;所述主动轴(7)右端固套有正向驱动轮(14),该正向驱动轮位于所述成型模具(3)前侧,而从动轴(8)右端的反向驱动轮(15)位于所述让位槽(3a)中,并靠近成型模具(3)的外壁; 所述加强筋定位机构( JD)的数目为两个,这两个定位机构分别设在所述成型模具(3)右部的前下方和后下方;每个所述加强筋定位机构(JD)包括支撑座(16)和转动轴(19),其中支撑座(16)通过支撑臂(17)和支撑架(41)固定在机架(5)上,且支撑座(16)的两个侧边之间并排设有两个定位轮(18),这两个定位轮均分别通过轴承套装在一根对应的所述转动轴(19)上,该转动轴两端穿设在支撑座(16)两侧边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定位轮(18)中部开有一个环形的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用于卡住所述加强筋(2)中间的弧形部,各定位轮的轴心线与所述成型模具(3)轴心线之间具有一个倾斜角(α),且两个加强筋定位机构(JD)中的所有定位轮(18)位于同一条螺旋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城,李强,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长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