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4669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采用飞渡电容法均衡,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断,将高电量电池的能量转移到电容上,再由中间电容间接将存储的能量转移到低电量电池上。此方法的优点是不要求电容的容量很大,当电池处于静态或动态时都能工作,缩短了均衡时间提高了均衡效率。电路在其他储能组件进行均衡时不需要改变电路,因此系统适应性很好同时控制也相对简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池均衡领域,尤其是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
技术介绍
电池组通常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构成用于满足生活及工业应用所需的电压和功率需求,但如果电池组中某个电池的容量与其它电池不匹配则会降低整个电池组容量使其不能发挥其最大功率。尽管同批次同型号的电池在出厂前都经过了严格筛选,以尽可能使得这些电池在电压及容量方面一致,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不可避免会使电池组中的电池一致性变差。由于本身容量上的差异,单体电池放电深度的不同,最差电池很容易出现过充和过放,这使得该电池的容量加快衰减,与其他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进一步加大,最终导致电池失效从而影响电池组整体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研究开发一种合理有效的电池均衡系统,消除电池使用过程中各单体电池出现的不一致性,最大发挥电池组性能,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由全桥逆变电路和均衡电池组组成。所述的全桥逆变电路包括十六个场效应管、十二个电解电容和四个限流电阻;全桥逆变电路中场效应管型号为NTD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由全桥逆变电路和均衡电池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桥逆变电路包括十六个场效应管、十二个电解电容和四个限流电阻;全桥逆变电路中场效应管型号为NTD4857,由互补的PWM方波驱动;第一场效应管Q1漏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第一限流电阻F1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2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源极与第三场效应管Q3漏极、第二电解电容C3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4漏极、第三电解电容C5正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4源极、第一电解电容C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渡电容法电池均衡电路,由全桥逆变电路和均衡电池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桥逆变电路包括十六个场效应管、十二个电解电容和四个限流电阻;全桥逆变电路中场效应管型号为NTD4857,由互补的PWM方波驱动;第一场效应管Ql漏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漏极、第一限流电阻Fl —端、第一电解电容C2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l源极与第三场效应管Q3漏极、第二电解电容C3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l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4漏极、第三电解电容C5正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4源极、第一电解电容C2负极、第五场效应管Q5漏极、第六场效应管Q6漏极、第四电解电容C6正极、第二限流电阻F2 —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源极与第七场效应管Q7漏极、第二电解电容C3负极、第五电解电容C7正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源极与第八场效应管Q8漏极、第三电解电容C5负极、第六电解电容C8正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源极与第八场效应管Q8源极、第四电解电容C6负极、第九场效应管Q9漏极、第十场效应管QlO漏极、第七电解电容C9正极、第三限流电阻F3 —端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栅极与微处理器PWM输出引脚连接;第九场效应管Q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进陈文慧李芸高明煜刘国华何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