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牙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419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牙挺,包括挺柄(1)、挺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2)顶端设置有挺刃(3),挺刃(3)腹部设置有凹槽,背部有与凹槽相应的凸起,挺刃(3)顶端为三齿状,中间的齿高为1-1.5mm,两侧齿高0.4-0.9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于拔牙中的被拔牙齿从患者牙槽脱位,以减少拔牙术对患者的伤痛和减轻手术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的牙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牙挺
本技术涉及齿槽外科拔牙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牙挺。
技术介绍
牙挺又名牙橇,是一种口腔临床常用拔除患者病牙的医用器械,它借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轮轴原理和楔力学原理”橇松牙根与牙槽之间的附着关系,使被拔牙体脱位,以辅助“拔牙钳”快速、省力地实施临床治疗过程。牙体与牙槽之间的附着方式为牙周韧带,该韧带坚韧而致密,在生活状态下可耐受30-50公斤的冲击力,因而在使用拔牙钳脱位前通常需要辅于牙挺撬松牙根和牙槽之间的连接关系,才能将牙根与牙槽骨解离;特别是对于“阻生牙、错位牙”和“残根、断根”非使用牙挺而不能从牙槽窝中将牙根剥离。牙挺为全金属构成器械,外形由三部分组成:挺柄、挺杆和挺刃。挺刃是拔牙器械与牙体脱位力转换的关键部分,目前临床使用的牙挺之挺刃末端呈圆弧形,该形态的挺刃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I)在拔牙术中,挺刃楔入牙根与牙槽之间困难,为后续施力缺乏支点而导致力距不足影响牙脱位;(2)挺刃与牙根间摩擦系数不足而容易滑脱,使杠杆的撬动力不能平稳的转移至牙周构成脱位动力,从而影响拔牙效果;因此,有必要改良传统的牙挺之刃部的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别实用于拔牙中被拔牙齿从患者牙槽脱位,以减少拔牙术对患者的伤痛和减轻手术操作者劳动强度的牙挺。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牙挺,包括挺柄(I)、挺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2)顶端设置有挺刃(3),挺刃(3)腹部设置有凹槽,背部有与凹槽相应的凸起,挺刃(3)顶端为三齿状,中间的齿高为1_1.5mm,两侧齿高0.4-0.9mm。本技术对挺刃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外形,挺刃为弧形,在挺刃末端被设计成锯齿状,外形为“三齿型”(中间齿高1-1.5_,两侧齿各高0.4-0.9mm)。本牙挺在使用中,其弧形的“凹面”可使牙挺顺牙根的柱状滑行楔入牙根和牙槽之间,当楔入的挺刃在牙周间隙左右晃动时,锯齿状的刃部快速割裂牙周的连接韧带,为牙脱位解离了拘绊;当牙挺使用杠杆力撬动牙脱位时,挺刃末端的齿在力的推动下紧固在牙根表面以防滑脱(原理为增加了摩擦系数),此时以牙槽嵴为支点的动力臂施力,很容易将牙根从牙槽窝中撬松使其脱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挺刃部分特写图(刃头呈凹槽状,顶端有突出的三齿);其中挺柄-1、挺杆-2、挺刃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一种牙挺,包括挺柄(I)、挺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2)顶端设置有挺刃(3),挺刃(3)腹部设置有凹槽,背部有与凹槽相应的凸起,挺刃(3)顶端为三齿状,中间的齿高为1_1.5mm,两侧齿高0.4-0.9mm。本技术对挺刃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外形,挺刃为弧形,在挺刃末端被设计成锯齿状,外形为“三齿型”(中间齿高1-1.5_,两侧齿各高0.4-0.9mm)。本牙挺在使用中,其弧形的“凹面”可使牙挺顺牙根的柱状滑行楔入牙根和牙槽之间,当楔入的挺刃在牙周间隙左右晃动时,锯齿状的刃部快速割裂牙周的连接韧带,为牙脱位解离了拘绊;当牙挺使用杠杆力撬动牙脱位时,挺刃末端的齿在力的推动下紧固在牙根表面以防滑脱,此时以牙槽嵴为支点的动力臂施力,很容易将牙根从牙槽窝中撬松使其脱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牙挺,包括挺柄(1)、挺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2)顶端设置有挺刃(3),挺刃(3)腹部设置有凹槽,背部有与凹槽相应的凸起,挺刃(3)顶端为三齿状,中间的齿高为1‑1.5mm,两侧齿高0.4‑0.9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挺,包括挺柄(I)、挺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2)顶端设置有挺刃(3),挺刃(3)腹部设置有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有家杜昌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