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荣标专利>正文

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943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57
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可相对该机架往复运动的振动架、制茶锅、驱动装置,所述制茶锅设置在该振动架上,并与所述的振动架可转动相连,所述的制茶锅上设有一导向杆;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缸、与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相连的滑动板,且该滑动板上设有一滑槽,所述的滑动板通过该滑槽与所述的导向杆可相对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观念中制茶机出茶需人工手动翻锅出茶的局限,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出茶且翻转快速、运动平稳且不会发生翻转碰撞的制茶机用出茶装置。(*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特指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理条机是茶叶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加工设备,其结构包括设在机座上可往复运动的振动架和理条锅体,以及驱动振动架运动的驱动装置和理条锅体下方配设的加热装置。传统的理条机,通常是将理条锅体左侧通过支轴与振动架铰接,右侧上边设有手把杆,通过手工操作拉动理条锅体右侧上边的手把杆,可使理条锅体朝左侧翻转出料,倒出理条锅体中理条后的茶叶。但是,手工翻转理条锅体出料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并且易烫伤操作工,安全性差。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目前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解决手工翻转理条锅体的茶叶理条机,在机座上安装有水平滑动的振动架,理条锅体的外端转动连接在振动架上,振动架在水平面上的往复运动,理条锅体后端设有翻转炒锅的翻转机构,而这种传统的翻转机构是通过钢丝拉动炒锅的内端,在炒锅往复循环的过程中钢丝容易断,而且整个机构体积庞大,不易控制,炒锅下降时完全靠自身重力下降,炒锅的每次回位都会与机架发生碰撞,容易导致机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出茶且翻转快速、不会发生碰撞的制茶机用出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可相对该机架往复运动的振动架、制茶锅、驱动装置,所述制茶锅设置在该振动架上,并与所述的振动架可转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茶锅上设有一导向杆;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缸、与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相连的滑动板,且该滑动板上设有一滑槽,所述的滑动板通过该滑槽与所述的导向杆可相对滑动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伸缩杆通过一转臂与所述的滑动板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驱动缸安装在一基座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转臂包括第一连杆、可相对所述的第一连杆转动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中部设有连接杆,所述的驱动缸的伸缩杆与该连接杆固定相连,且所述的滑动板安装在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的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杆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杆末端与所述基座转动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机架上装有一安装座,且该驱动缸上设有一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的支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克服了传统观念中制茶机出茶需人工手动翻锅出茶的局限,藉由本技术的在制茶锅上设置导向杆,并配合在驱动缸的伸缩杆设置一带有滑槽的滑动板,且滑动板通过该滑槽与安装在制茶锅上的导向杆可相对滑动连接,可实现驱动缸驱动伸缩杆伸缩运动,带动制茶锅相对振动架与制茶锅连接处做翻转运动,从而实现其自动翻锅,翻转速度快且省时省力,同时,在驱动缸的伸缩杆作用,可有效避免制茶锅下降时与振动架碰撞,运动更加平稳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本技术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机构运动简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简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且可相对该机架10往复运动的振动架20、制茶锅30、驱动装置40,其中,制茶锅30设置在该振动架20上,且制茶锅30 —侧与该振动架20可转动相连,在该制茶锅30上与振动架20相连的相对一侧设有一导向杆31 ;驱动装置40包括驱动缸41、滑动板42,滑动板42与驱动缸41的伸缩杆相连,且该滑动板42上设有一与导向杆31可相对滑动连接的滑槽43。工作时,振动架20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制茶锅30相对机架10做往复运动,使得盛放在制茶锅30内的新鲜茶叶叶片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形成非常漂亮的条状,以完成茶叶的理条工序,而后,在驱动缸41的作用下,伸缩杆向外伸长,使得伸缩杆对导向杆31施加向上作用力,从而推动制茶锅30绕着与振动架20连接的一端转动,完成制茶锅30的自动翻转,实现其自动出茶,当制茶锅30内茶叶完全倾倒出来后,驱动缸41的伸缩杆向内收缩,使得伸缩杆对导向杆31施加向下作用力,拉动制茶锅30绕着与振动架20连接的一端向下转动,完成其平稳回位,避免与振动架20之间的强烈碰击,影响其使用寿命。由于滑动板42上设有与导向杆31可相对滑动连接的滑槽43,因此,在制茶锅30翻转过程中,影响其制茶盘随振动架20的往复运动。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为了保证制茶锅30在翻转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该驱动缸41的伸缩杆通过一转臂50与滑动板42相连,且驱动缸41安装在一基座60上,其中,该转臂50包括第一连杆51、可相对第一连杆51转动的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中部设有与第一连杆51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的连接杆53,驱动缸41的伸缩杆与该连接杆53固定相连,滑动板42安装在第一连杆51的一端,连接杆53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2转动相连,第二连接杆53末端与基座60转动相连。工作时,驱动缸41的伸缩杆向外伸出,推动连接杆53向上运动,带动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相对基座60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51上的滑动板42对导向杆31施加向上作用力,以推动导向杆31向上运动,迫使制茶锅30绕着与振动架20连接的一端转动,完成制茶锅30的自动翻转出茶工序,实现其自动出茶,当制茶锅30内茶叶完全倾倒出来后,驱动缸41的伸缩杆向内收缩,向下拉动第一连杆51,通过导向杆31对制茶锅30施加向下的拉力,以使制茶锅30绕着与振动架20连接的一端向下转动,以完成完成其平稳回位。由于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及连接杆可有效的缓解驱动缸41所产生的作用力,实现制茶锅30的上下平稳转动,避免与振动架20之间的强烈碰击,影响其使用寿命。实施例1请参阅图3所示,并结合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为了避免安装复杂,使驱动缸41的安装方式更加简单,该机架10上装有一安装座70,且该驱动缸41上设有一与安装座70可转动连接的支架71,安装时,可直接通过安装座70和支架71实现驱动缸41的安装和固定。作为本案的优选方案,本技术的驱动缸41为气缸或液压缸;该滑动板42上设有上滚轮、两个下滚轮,且上滚轮与两个下滚轮呈三角形设置,该滑槽43是由上滚轮与下滚轮所形成。实施例2本技术的一种制茶机出茶装置,在制茶锅30上设置导向杆31,并配合在驱动缸41的伸缩杆上设置一带有滑槽43的滑动板42,且滑动板42通过该滑槽43与安装在制茶锅30上的导向杆31可相对滑动连接,可实现驱动缸41驱动伸缩杆伸缩运动,带动制茶锅30绕着振动架20与制茶锅30连接处做翻转运动,实现其自动翻锅出茶,翻转速度快且省时省力,同时,在驱动缸41的伸缩杆作用,可有效避免制茶锅30下降时与振动架20碰撞,运动更加平稳可靠。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可相对该机架往复运动的振动架、制茶锅、驱动装置,所述制茶锅设置在该振动架上,并与所述的振动架可转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茶锅上设有一导向杆;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缸、与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相连的滑动板,且该滑动板上设有一滑槽,所述的滑动板通过该滑槽与所述的导向杆可相对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茶机用出茶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可相对该机架往复运动的振动架、制茶锅、驱动装置,所述制茶锅设置在该振动架上,并与所述的振动架可转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茶锅上设有一导向杆;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缸、与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相连的滑动板,且该滑动板上设有一滑槽,所述的滑动板通过该滑槽与所述的导向杆可相对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茶机用出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通过一转臂与所述的滑动板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茶机用出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标
申请(专利权)人:陈荣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