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透印具的印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888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由薄层的热可塑性连续气孔体组成的浸透印具,特别是提供一种厚度为0.4mm~1.2mm的薄层、由气泡率65~85%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的浸透印具的印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具有连续气泡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的浸透印具的印面,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形成细密的印影图像的印面。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浸透式印具是将底片薄膜一边强行压在由具有连续气泡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的印面一边赋于光或热,使透过光或热的部分熔融硬化,可印记薄膜的文字和图像。由这种印面产生的印影通过由压印将浸透于具有未熔融硬化部分的连续气泡的树脂中的油墨压出而形成。由此,对于象文字等那种印影明暗区域鲜明的图像,通过从形成印面的气孔充分浸出油墨,则可有望形成更加鲜明的的印影。然而,在图像等混有明暗区域的场合和利用色调明暗的差异来表现图像的场合,若从印面对某一象素供给过多的油墨时,则邻近的象素也会浸入油墨,造成印影不鲜明。特别是在根据数字式摄像机影象等的数字图像来形成印面时,即使能根据分辨度高的数据形成分辨度高的印面,但在实际压印中存在着不能实现鲜明的印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从具有连续气泡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的印面表面的各气泡向纸等的媒体供给的油墨量进行控制、可实现高分辨度印影的浸透印具的印面。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浸透印具的印面是由具有连续气泡的薄层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将具有连续气泡的热可塑性树脂成形为薄片状或者分层为薄层,将其作为浸透印具的印面材料。通过将印面加工成薄层,可对确保整个印面的油墨量进行控制,压印时的油墨的供给量成为与印影象素的细密度对应的量,即使是分辨度高的原图像也能实现与其分辨度对应的鲜明的印影。对该具有连续气泡的热可塑性树脂无特别的限定,可包含聚氨脂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2)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浸透印具的印面最好是一种厚度为0.4mm~1.2mm的薄层,由气泡率65~85%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采用本专利技术,压印时的油墨供给量既少又合适,可形成鲜明的印影。从减少聚集于整个印面上的油墨量的观点来看,虽然越是薄层越好,但本专利技术中公开的具有厚度为0.4mm~1.2mm的印面,从制造及使用的综合性角度出发是适当的。并且,为了形成厚度为0.4mm~1.2mm的薄层,气泡率最好是65~85%。这是因为气泡率太高时薄层的成形或分层困难。又,通过将气泡率定为65~85%,聚集于该气泡中的油墨适量而不会过多,同时压印时向印面表面供给的油墨也适量而不会过多,结果是可形成鲜明的印影。又,在本专利技术中,浸透印具的印面最好是厚度为0.4mm~1.2mm的薄层,由气泡率65~85%的聚氨脂系树脂组成。(3)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平均网眼直径最好是20μm~50μm。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从细小的网眼直径中供给微量的油墨,与细密的象素对应地进行少量油墨供给,可形成鲜明的印影。又,本专利技术的印面最好是聚氨脂系树脂。(4)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印面最好是阿斯卡(アスカ-)C硬度30°~70°。具有连续气泡的热可塑性树脂还包含有弹性。之所以压印时能赋于力是因为热可塑性树脂的气泡变形而使该气泡中内包的油墨压出的缘故。采用本专利技术,由于阿斯卡C硬度30°~70°的适当硬度,可适度控制热可塑性树脂的气泡变形,结果是可控制从气泡渗出的油墨量,可形成鲜明的印影。又,本专利技术的印面最好是聚氨脂系树脂。(5)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印面最好是具有印刻的印刻面层、以及将从该印刻面层供给的油墨保持并向所述印刻面供给油墨的油墨保护层。在印面的表面通过赋于光或热的熔融硬化印刻出与底片薄膜对应的图像。将该印刻的印刻面压在纸等上形成印影。又,由与印刻面同样具有连续气泡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油墨保护层与形成该印刻面的印刻面层连续并从印刻面供给油墨而将其油墨保持。并利用压印时赋于的力将保持的油墨压出并向印刻面渗出以形成印影。这样,在从具有连续气泡的印面的油墨保持层供给油墨的场合,可与细密的象素对应从薄层且气泡小的油墨保持层的连续气泡供给微量油墨,可形成鲜明的印影。又,本专利技术的印面最好是聚氨脂系树脂。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浸透印具的印面不仅能进行印记,并且,即使是照片图像之类象素细密的图像也可形成鲜明的印影。(6)又,浸透印具的印面最好是厚度为0.4mm~1.2mm的薄层,由气泡率65~85%的聚氨脂系树脂组成。采用本专利技术,通过由热可塑性的聚氨脂系树脂形成的印面可使压印时的油墨供给适量,可形成鲜明的印影。该聚氨脂系树脂以190℃~210℃的融点为宜。(7)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聚氨脂系树脂的平均网眼直径最好是20μm~50μm。采用本专利技术,与上述专利技术一样,可从细密的网眼直径中供给与细密的象素对应的微量油墨,可形成鲜明的印影。(8)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聚氨脂系树脂的阿斯卡C硬度最好是30°~70°。由此,可控制从气泡渗出的油墨量,可形成鲜明的印影。(9)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中,由聚氨脂系树脂组成的印面最好是具有印刻的印刻面层、以及将从该印刻面供给的油墨保持并向所述印刻面供给油墨的油墨保护层。在从由聚氨脂系树脂组成印面的油墨保持层供给油墨的场合,可从油墨保持层的连续气泡供给与细密的象素对应的微量油墨,可形成鲜明的印影。本专利技术的印面制造装置包括与用户的终端可收发信的收发信装置;根据从所述用户终端收信的印面构成信息进行印面原稿编辑的印面原稿编辑装置;将由所述印面原稿编辑装置编辑的印面原稿信息向进行印面形成的印面形成装置送出的输出装置。并且,所述印面原稿编辑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印面原稿信息向所述用户终端送出、取得对该印面原稿信息的所述用户的确认信息并根据该确认信息将所述印面原稿信息向所述输出装置送出的印面原稿确认部;以及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的取得进行计费处理的计费部。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来自用户的印面构成信息,先进行印面原稿的编辑,在得到了用户对该印面原稿确认(取得确认信息)之后进行印面的作成和计费处理。这样,以用户的希望(图像、构成、设计、鲜明度)为基准作成印面,可提供用户满足度高的印面。并且,形成印面后可进行计费处理,作成印面后或计费处理后,不会出现不符合于用户希望之类的事故,可顺利地进行制作、交货、请求。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浸透印具的印面的图。图2为包括图1所示浸透印具的印面的印具的X-X剖视图。图3为表示与使用传统印面时的印影作对比的、使用本专利技术浸透印具的印面时的印影图,其中,图3(a)是使用本专利技术浸透印具的印面1时的印影。图3(b)是从与印面的表面面接触的油墨保持具供给(表面供给)油墨的印面形成的印影。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印面制造装置实施例的方框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印面制造装置控制程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热可塑性树脂连续气孔体无特别限定。但最好是以聚氨脂系树脂为主,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的聚烯系统、聚丙烯系统以及苯乙烯系统的弹性体。这些热可塑性树脂最好是具有190℃~210℃的熔点。又,对热可塑性树脂的连续气泡的方法无特别限定,可采用由聚烯烃系树脂中溶解亚硫酸钾和硫酸钾的无机酸进行处理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公昭47-39212号公报),也可采用将非离子界面活性剂或多元醇、有机溶媒中非溶性地与水或酸性水溶液与可溶性的粉末状物质的热可塑性树脂聚烯烃系树脂混合并将其成形后而获得的成形物的水洗方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公昭57-42651号公报)。又,也可采用使用针刺法等在具有独立气泡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透印具的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印面由具有连续气泡的薄层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富正德
申请(专利权)人:阿克坦株式会社大成普拉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