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汉祥专利>正文

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878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上驱动重块(3)内设有上驱动销(5),下驱动重块(4)内设有下驱动销(6),夹具体(1)的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左增力重块(7)内设有左配重导向销(9),在右增力重块(8)内设有右配重导向销(14),在上驱动重块(3)上与左增力重块(3)和右增力重块(4)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Ⅰ(10)和右滚轮Ⅰ(11),在下驱动重块(4)上与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Ⅱ(12)和右滚轮Ⅱ(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上驱动重块(3)内设有上驱动销(5),下驱动重块(4)内设有下驱动销(6),夹具体(1)的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左增力重块(7)内设有左配重导向销(9),在右增力重块(8)内设有右配重导向销(14),在上驱动重块(3)上与左增力重块(3)和右增力重块(4)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Ⅰ(10)和右滚轮Ⅰ(11),在下驱动重块(4)上与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Ⅱ(12)和右滚轮Ⅱ(13)。【专利说明】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中夹持内孔进行外径或端面的车削或磨加工是常规的工艺方法,装夹精度与装夹速度在精加工中至关重要。目前的夹持机构装夹精度差、装卸很不方便,劳动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它不但装夹精度高,而且装卸方便,劳动强度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它设有夹具体,在夹具体的内腔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驱动重块和下驱动重块,在上驱动重块内设有上驱动销,在下驱动重块内设有下驱动销,在夹具体的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左增力重块和右增力重块,在左增力重块内设有左配重导向销,在右增力重块内设有右配重导向销,上驱动重块、下驱动重块、左增力重块和右增力重块组合形成圆形分布在夹具体的内腔中,在上驱动重块上与左增力重块和右增力重块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I和右滚轮I,在下驱动重块上与左增力重块和右增力重块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II和右滚轮II。所述的上驱动重块设置为楔形,下驱动重块设置为楔形。所述的左增力重块设置为楔形,右增力重块设置为楔形。所述的左滚轮1、右滚轮1、左滚轮II和右滚轮II均匀分布,左滚轮I的圆心、右滚轮I的圆心、左滚轮II的圆心和右滚轮II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这样不但装夹精度高,而且装卸方便,劳动强度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它设有夹具体I,在夹具体I的内腔2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驱动重块3和下驱动重块4,上驱动重块3设置为楔形,下驱动重块4设置为楔形,在上驱动重块3内设有上驱动销5,在下驱动重块4内设有下驱动销6,在夹具体I的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左增力重块7设置为楔形,右增力重块8设置为楔形,在左增力重块7内设有左配重导向销9,在右增力重块8内设有右配重导向销14,上驱动重块3、下驱动重块4、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组合形成圆形分布在夹具体I的内腔2中,在上驱动重块3上与左增力重块3和右增力重块4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I 10和右滚轮I 11,在下驱动重块4上与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II 12和右滚轮II 13,所述的左滚轮I 10、右滚轮I U、左滚轮II 12和右滚轮II 13均匀分布,左滚轮I 10的圆心、右滚轮I 11的圆心、左滚轮II 12的圆心和右滚轮II 13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本专利技术工件以精加工或半精加工过的内孔在夹具体I上定位,二者之间的间隙较小;而夹具体I则联结在车床主轴上。当夹具体I在车床主轴的驱动下以角速度w旋转时,上驱动重块3、下驱动重块4、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便分别产生离心力Fcl、Fc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增力重块和驱动重块将沿各自的离心方向向外运动,驱动重块的外圆弧面便与工件内壁接触,并对工件内壁施加作用力F。驱动重块与增力重块二者通过斜楔增力机构进行力的传递;增力重块和驱动重块的周向位置及运动方向,由固定在夹具体上的上驱动销5、下驱动销6、左配重导向销9和右配重导向销14确定。正常工作时,上驱动重块3、下驱动重块(4)的外圆弧面与工件内壁始终保持接触,而增力重块与工件内壁始终是不接触的。该作用力F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上驱动重块3、下驱动重块4自身产生的离心力Fc2 ;二,增力重块产生的离心力Fcl,经斜楔面P增力后,经左滚轮I 10、右滚轮I 11、左滚轮II 12和右滚轮II 13传递作用在驱动重块运动方向、即力Fc2、F的方向上的分力。在两个等值、反向的力F所产生的摩擦转矩的驱动下,工件便与夹具体同向同步旋转。切削过程开始后,这两个等值、反向的力F所产生的摩擦转矩,便抵抗由切削力所产生的切削力矩。【权利要求】1.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其特征是它设有夹具体(1),在夹具体(I)的内腔(2)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驱动重块(3)和下驱动重块(4),在上驱动重块(3)内设有上驱动销(5),在下驱动重块(4)内设有下驱动销(6),在夹具体(I)的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在左增力重块(7)内设有左配重导向销(9),在右增力重块(8)内设有右配重导向销(14),上驱动重块(3)、下驱动重块(4)、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组合形成圆形分布在夹具体(I)的内腔(2)中,在上驱动重块(3)上与左增力重块(3)和右增力重块(4)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I(10)和右滚轮I (11),在下驱动重块(4)上与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II(12)和右滚轮II(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驱动重块(3)设置为楔形,下驱动重块(4)设置为楔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增力重块(7)设置为楔形,右增力重块(8)设置为楔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滚轮I(10)、右滚轮I (11)、左滚轮II (12)和右滚轮II (13)均匀分布,左滚轮I (10)的圆心、右滚轮I(11)的圆心、左滚轮II (12)的圆心和右滚轮II (13)的圆心在同一圆周上。【文档编号】B23Q3/12GK103978389SQ201410140009【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专利技术者】李汉祥, 赵孝民 申请人:李汉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楔形增力内孔夹持机构,其特征是它设有夹具体(1),在夹具体(1)的内腔(2)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驱动重块(3)和下驱动重块(4),在上驱动重块(3)内设有上驱动销(5),在下驱动重块(4)内设有下驱动销(6),在夹具体(1)的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在左增力重块(7)内设有左配重导向销(9),在右增力重块(8)内设有右配重导向销(14),上驱动重块(3)、下驱动重块(4)、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组合形成圆形分布在夹具体(1)的内腔(2)中,在上驱动重块(3)上与左增力重块(3)和右增力重块(4)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Ⅰ(10)和右滚轮Ⅰ(11),在下驱动重块(4)上与左增力重块(7)和右增力重块(8)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左滚轮Ⅱ(12)和右滚轮Ⅱ(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祥赵孝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汉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