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之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775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48
一种电连接器之插座,包括金属壳体、胶芯主体及复数平板端子。胶芯主体设于金属壳体内并与金属壳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供与插座相配之插头插入。胶芯主体靠近金属壳体上下两侧处设有第一及第二舌部。各平板端子具有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设于胶芯主体内,接触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接触部分别设于第一舌部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间及第二舌部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间,焊接部自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胶芯主体外。藉此,插座上的胶芯舌片(即第一及第二舌部)及端子(即各平板端子)较不易受损,可避免发生昂贵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之插座
本创作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之插座及与其相配之插头,一般又分别称为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连接器,例如采用通用串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3.0标准所制作的USB连接器,其插座及插头皆包括有平板端子(即端子中与其它端子接触的接触部为平板形式)及弹性端子(即端子中与其它端子接触的接触部为弹臂形式),且皆包括有胶芯舌片。消费者常因使用不当或误插其它连接器而造成弹性端子或胶芯舌片受损。当插座上的弹性端子或胶芯舌片受损后,维修人员必须由主机装置中将主机板取出再换掉受损的插座,致以发生昂贵的维修费用。另外,现有的USB连接器插座及插头的壳体,因遮蔽设计不佳,易产生射频干扰,造成例如无线滑鼠或蓝牙等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种电连接器之插座,插座上的端子及胶芯舌片较不易受损,可避免插座受损所发生昂贵的维修费用。本创作的另一目的在提出一种与上述电连接器之插座相配之插头,插座与插头的壳体遮蔽设计较佳,不易产生射频干扰,可避免干扰到其它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出一种电连接器之插座,包括金属壳体、胶芯主体及复数平板端子。胶芯主体设于金属壳体内并与金属壳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供与插座相配之插头插入。各平板端子具有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设于胶芯主体内,接触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并暴露于容置空间,焊接部自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胶芯主体外。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复数平板端子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或组装方式设置于胶芯主体。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复数平板端子包括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提供相同讯号,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左右排列方式相反。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皆采用表面黏着封装(surface-mount package, SMP)形式。或者,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皆采用双列直插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DIP)形式。又或者,复数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采用SMP形式,而复数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采用DIP形式。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胶芯主体包括第一胶芯及第二胶芯,第一胶芯具有第一连接部及自第一连接部上缘向前延伸之第一舌部,第二胶芯具有第二连接部及自第二连接部下缘向前延伸之第二舌部,第一胶芯及第二胶芯藉由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互相连接形成胶芯主体。各第一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第一连接部内,各第一平板端子的接触部设于第一舌部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间,各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部外。各第二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第二连接部内,各第二平板端子的接触部设于第二舌部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间,各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二连接部外。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插座的金属壳体左右两侧及上下至少其中一侧分别设有弹臂。与插座相配之插头包括金属壳件、胶芯件、复数第一弹性端子、复数第二弹性端子及金属遮蔽板。金属壳件后侧具有第一开口,金属壳件上侧前端具有第二开口,金属壳件下侧前端具有第三开口。胶芯件穿过第一开口设置于金属壳件内。各第一弹性端子设于胶芯件上侧且具有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设于胶芯件内,接触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弹臂形式并自第二开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二开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胶芯件夕卜。各第二弹性端子设于胶芯件下侧且具有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设于胶芯件内,接触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弹臂形式并自第三开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三开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胶芯件外。金属遮蔽板设置于胶芯件内并位于复数第一弹性端子及复数第二弹性端子之间。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插座的金属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弹臂。与插座相配之插头包括金属壳件、胶芯件、复数第一弹性端子、复数第二弹性端子及金属遮蔽板。金属壳件后侧具有第一开口,金属壳件上侧具有第二开口,金属壳件下侧具有第三开口。胶芯件穿过第一开口设置于金属壳件内。各第一弹性端子设于胶芯件上侧且具有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设于胶芯件内,接触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弹臂形式并自第二开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二开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胶芯件外。各第二弹性端子设于胶芯件下侧且具有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设于胶芯件内,接触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弹臂形式并自第三开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三开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胶芯件外。金属遮蔽板设置于胶芯件内并位于复数第一弹性端子及复数第二弹性端子之间。此夕卜,插头还包括容置壳件,容置壳件前端与插座的金属壳件后端互相卡合,容置壳件前端上下两缘分别向前延设有弹臂,或者插头直接在其金属壳件上下两侧后缘分别向前延设有弹臂。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胶芯主体包括第一胶芯及第二胶芯,第一胶芯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胶芯具有第二连接部及自第二连接部中间处向前延伸之舌部,第一胶芯及第二胶芯藉由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互相连接形成胶芯主体。各第一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第一连接部内,各第一平板端子的接触部设于舌部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间,各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部外。各第二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第二连接部内,各第二平板端子的接触部设于舌部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间,各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二连接部外。上述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上述另一个实施例中,以得到一个新的实施例,只要这些技术手段不相互矛盾。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创作之电连接器之插座上的胶芯舌片(即第一胶芯的第一舌部及第二胶芯的第二舌部)位置靠近金属壳体上下两侧,且插座上的端子皆为平板端子(即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较不易因使用不当或误插其它连接器而致受损,可避免插座受损所发生昂贵的维修费用。为让本创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座不同视角之立体图。图2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座之分解图。图3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座第一及第二胶芯之组立图。图4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头之立体图。图5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头之分解图。图6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座不同视角之立体图。图7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座之分解图。图8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头之立体图。图9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头之分解图。图10为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插座不同视角之立体图。图11为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插座之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加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如图1至图3所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插座100包括金属壳体110、胶芯主体及复数平板端子,其中,胶芯主体包括第一胶芯120及第二胶芯130,复数平板端子包括复数第一平板端子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之插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之插座,包括:一金属壳体;一胶芯主体,该胶芯主体设于该金属壳体内并与该金属壳体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供一与该插座相配之插头插入;及复数平板端子,各该平板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焊接部,该固定部埋设于该胶芯主体内,该接触部自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并暴露于该容置空间,该焊接部自该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该胶芯主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18 TW 1022195331.一种电连接器之插座,包括: 一金属壳体; 一胶芯主体,该胶芯主体设于该金属壳体内并与该金属壳体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供一与该插座相配之插头插入;及 复数平板端子,各该平板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焊接部,该固定部埋设于该胶芯主体内,该接触部自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并暴露于该容置空间,该焊接部自该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该胶芯主体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平板端子以嵌入成型方式或组装方式设置于该胶芯主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平板端子包括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复数第二平板端子,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该复数第二平板端子提供相同讯号,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该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左右排列方式相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该复数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皆采用表面黏着封装(SMP)形式,或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及该复数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皆采用双列直插封装(DIP)形式,或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采用表面黏着封装(SMP)形式而该复数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采用双列直插封装(DIP)形式。5.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主体包括一第一胶芯及一第二胶芯,该第一胶 芯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自该第一连接部上缘向前延伸之第一舌部,该第二胶芯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自该第二连接部下缘向前延伸之第二舌部,该第一胶芯及该第二胶芯藉由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互相连接形成该胶芯主体;各该第一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一连接部内,各该第一平板端子的接触部设于该第一舌部并向下暴露于该容置空间,各该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该第一连接部外;各该第二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二连接部内,各该第二平板端子的接触部设于该第二舌部并向上暴露于该容置空间,各该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该第二连接部外。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左右两侧及上下至少其中一侧分别设有一弹臂,该插头包括: 一金属壳件,该金属壳件后侧具有一第一开口,该金属壳件上侧前端具有一第二开口,该金属壳件下侧前端具有一第三开口; 一胶芯件,该胶芯件穿过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金属壳件内; 复数第一弹性端子,各该第一弹性端子设于该胶芯件上侧且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焊接部,该固定部埋设于该胶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雅芬蔡侑伦侯斌元王文郁蔡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