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颅底修补固定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领域手术用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颅底修补固定器。
技术介绍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颅底手术得以开展,但是以牺牲颅底骨质的微创手术,由于手术部位深在,操作空间狭小,术后的颅底重建是当前颅底神经外科手术遭遇的最大技术瓶颈。特别是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大量扩大经鼻内镜手术入路的应用范围拓展,几乎通过双鼻孔就可以打开整个颅底各个部位的骨质。切除病变后的骨质缺损、硬脑膜缺损及术野软组织的缺损,增加了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组织膨出、气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脑脊液漏是颅底手术,特别是扩大经蝶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手术后必须进行颅底缺损进行修补。另外,对于复杂的颅底骨质,特别是并发颅骨缺损的复杂颅脑外伤,由于骨质、硬膜缺损,伤后出现顽固的脑脊液漏,也必须手术进行颅底修补。目前临床上修补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软组织进行填塞,对于较大的缺损采用自体组织或者钛网加上人工硬膜采用生物胶粘合进行复合修补,即所谓的“三明治”法,但由于自体软组织会出现坏死、液化等现象术后再次脑脊液漏几率高,修补不牢靠;作为修补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颅底修补固定器,包括连接杆,连接杆顶端设有固定盘,连接杆下端设有可在连接杆上移动的活动盘,固定盘和活动盘在连接杆上同轴,其特征在于:以固定盘和活动盘相对的一面为内,在固定盘内侧面上贴有与固定盘形状匹配的生物硬膜,在固定盘与活动盘之间的连接杆上加装有填充吸水树脂的硅胶囊,在活动盘上分布有若干通孔,活动盘内侧面包括有内圈与外圈,通孔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当活动盘靠近固定盘时,内圈用于与硅胶囊相抵触,外圈排列有若干个针状锯齿,针状锯齿朝向硅胶囊且针状锯齿上设有导流槽,当针状锯齿刺破硅胶囊时,导流槽一端与硅胶囊连通,导流槽另一端与患者颅骨的骨窗缝隙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颅底修补固定器,包括连接杆,连接杆顶端设有固定盘,连接杆下端设有可在连接杆上移动的活动盘,固定盘和活动盘在连接杆上同轴,其特征在于:以固定盘和活动盘相对的一面为内,在固定盘内侧面上贴有与固定盘形状匹配的生物硬膜,在固定盘与活动盘之间的连接杆上加装有填充吸水树脂的硅胶囊,在活动盘上分布有若干通孔,活动盘内侧面包括有内圈与外圈,通孔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当活动盘靠近固定盘时,内圈用于与硅胶囊相抵触,外圈排列有若干个针状锯齿,针状锯齿朝向硅胶囊且针状锯齿上设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安,黄广龙,漆松涛,彭俊祥,苏青,徐海艳,莫益萍,邱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