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阀,包括阀体(11)、阀杆(12)、阀帽(13),阀体(11)具有阀腔,阀腔内设置有阀芯球(14),阀杆(12)的一端部伸入阀腔内连接阀芯球(14),另一端设于阀帽(13)内部;球阀还包括锁定或解锁阀杆和阀体周向位置的锁定部件;还包括用于限制阀杆相对阀帽周向转动的限位部件,且锁定部件锁定或解锁阀帽和阀体周向位置;球阀在进行阀杆的操作时,只需接触阀帽和阀体之间的锁定,转动阀帽即可实现球阀工作状态的转换,操作流程大大简化,提高了操作效率,可以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在球阀各工作状态(开阀或关阀等工作状态)的转换过程,无需拆卸阀帽,可以有效防止球阀零部件的丢失。(*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球阀。
技术介绍
球阀作为阀门开关元件,广泛使用于制冷系统和水系统中,主要起连接和对内部介质的截止和导通等作用。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现有球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球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球阀包括阀体1、连接在阀体I上的阀座2、设置在阀体I内腔的阀芯球3、组装于阀体I和阀座2内腔的密封垫4、用于驱动阀芯球3的阀杆5,以及插装于阀杆5的定位销6,通过操作阀杆5,带动阀芯球3在阀体I内转动,从而实现内部冷媒的截止和导通,并以定位销6与阀体I上的定位凸台11和12配合来进行全开定位,见图2。球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流体的冲击可能会产生球心阀自动关闭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现有技术一般在阀杆5部位增加卡扣7,当阀杆5转动至工作位置后,利用卡扣7将阀杆5固定于阀体I上,防止阀杆5在内部介质的冲击下转动。一般地,为了实现防尘和二次密封的目的,阀杆5的顶部还设置有阀帽8,阀帽8与阀体I螺纹配合。这样,当对球阀进行工作位置转换操作时,首先需要先将阀帽8取下,然后拆卸卡扣7,然后转动阀 杆5,最后再将卡扣7、阀帽8等安装到原位置。有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阀杆5的操作程序比较繁琐,在阀杆5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遗忘安装卡扣7或卡扣7安装不到位的情况,这样将无法实现阀杆的自锁,存在安全隐 另外,阀帽8也很可能遗失,虽然目前可以采用挂带将阀帽8拴在阀体上防遗失,但是挂带在阀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缠绕等现象,影响阀帽的正常操作。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球阀结构,简化阀杆操作流程,且具有比较高的使用可靠性,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球阀,该球阀的阀杆操作流程比较简单,且具有比较高的使用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球阀,包括阀体、阀杆、阀帽,所述阀体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球,所述阀杆的一端部伸入所述阀腔内连接所述阀芯球,另一端设于所述阀帽内部;所述球阀还包括锁定或解锁所述阀杆和所述阀体周向位置的锁定部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阀杆相对所述阀帽周向转动的限位部件,且所述锁定部件锁定或解锁所述阀帽和所述阀体周向位置。优选地,所述锁紧部件同时锁紧或解锁所述阀帽相对所述阀体沿所述阀帽的轴向位置。优选地,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阀帽的外周壁的第一锁紧部和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外周壁的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配合锁紧,且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至少其中一者的数量为多个,沿周向预定角度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部件为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锁定部件为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配合锁紧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还设有轴向活动的限位杆。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为内螺纹孔,所述限位杆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部。优选地,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凸台的夹角为90度,其中一者沿所述球阀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凸台的数量为一个。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为自所述阀帽的开口端面向外延伸的弯折部,并且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两者的相对表面贴合配置。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开设于所述阀帽的内壁顶部的卡槽,所述阀杆的端部卡装于所述卡槽内部。优选地,所述阀帽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两者通过所述密封圈动密封。优选地,所述阀帽外周壁包括上端夹持部和下端柱状部,所述夹持部的侧壁具有与操作扳手装夹部相配合的形状。本技术中的球阀还包括用于限制阀杆相对阀帽周向转动的限位部件,也就是说,在限位部件的作用下,阀杆不能相对阀帽转动,当阀帽转动的同时,阀帽可以带动阀杆一起转动,从而实现阀芯球转动,完成球阀工作位置的转换。并且,本技术中锁定部件锁定或解锁阀帽和阀体周向位置,这样,锁定部件可以通过阀帽间接实现阀杆和阀体周向位置的锁定或解锁。锁定部件锁定位置数量可以根据球阀的工作位置数量确定,对于只有全开阀和全关阀两种工作位置的球阀而言,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可以具有两个;当然根据球阀使用环境的需求不同,可以设置更多的工作状态,相应地,锁定部件的锁定位置也相应增加。本技术中的球阀锁定部件锁定或解锁阀帽和阀体周向位置,因阀杆通过限位部件不能相对阀帽转动,故间接实现阀杆和阀体的周向锁定或解锁,当转换球阀的工作位置时,只需先将阀帽和阀体之间的锁定部件解锁,转动阀帽即可实现阀杆动作,阀杆动作带动阀腔内的阀芯球转动,当当阀芯球转至相应工作位置后,再安装锁定部件于相应位置,锁定阀帽和阀体周向位置,进而阀杆的周向位置也相应锁定。与现有技术阀杆的操作相比,本技术中球阀在进行阀杆的操作时,只需接触阀帽和阀体之间的锁定,转动阀帽即可实现球阀工作状态的转换,操作流程大大简化,提高了操作效率,可以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在球阀各工作状态(开阀或关阀等工作状态)的转换过程,无需拆卸阀帽,可以有效防止球阀零部件的丢失。【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球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球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球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球阀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球阀的三维示意图。其中,图1-图2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I阀体、101定位凸台、102定位凸台、2阀座、3阀芯球、4密封垫、5阀杆、6定位销、7卡扣、8阀帽。其中,图3-图5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11阀体、111第二凸台、Illa第二限位孔、12阀杆、13阀帽、131夹持部、132柱状部、133第一凸台、133a第一限位孔、14阀芯球、15阀座、16定位销、17螺纹杆、18密封垫、19密封圈、20密封圈、21第一管、22第二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球阀,该球阀的阀杆操作流程比较简单,且具有比较高的使用可靠性。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简洁,本文以球阀具有开阀和关阀两种工作状态为例进行介绍技术方案,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应用了本文技术方案的具有多种工作状态的球阀也在本文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球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球阀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球阀的三维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阀,包括阀体11、阀杆12、阀帽13,阀体11具有阀腔,阀腔内设置有阀芯球14,阀杆12的一端部伸入阀腔内连接阀芯球14,另一端设于阀帽13内部,阀杆12与阀体1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圈20。。一般地,阀体11上还可具有阀座15,组装于阀体11和阀座15内腔的密封垫,插装于阀杆12的定位销16,通过操作阀杆12,带动阀芯球14在阀体11内转动,实现内部截止的截止和导通,并以定位销16与阀体11上的定位凸台配合实现全开定位。阀芯球14两侧的阀体11和阀座15分别连接第一管21和第二管22,第一管21和第二管22分别连接外部介质管路。本技术中的球阀还包括锁定或解锁阀杆12和阀体11周向位置的锁定部件,当球阀处于开阀或关阀状态时,锁定部件将阀杆12的周向位置锁定,以防阀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阀,包括阀体(11)、阀杆(12)、阀帽(13),所述阀体(11)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球(14),所述阀杆(12)的一端部伸入所述阀腔内连接所述阀芯球(14),另一端设于所述阀帽(13)内部;所述球阀还包括锁定或解锁所述阀杆(12)和所述阀体(11)周向位置的锁定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阀杆(12)相对所述阀帽(13)周向转动的限位部件,且所述锁定部件锁定或解锁所述阀帽(13)和所述阀体(11)周向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阀,包括阀体(11)、阀杆(12)、阀帽(13),所述阀体(11)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阀芯球(14),所述阀杆(12)的一端部伸入所述阀腔内连接所述阀芯球(14),另一端设于所述阀帽(13)内部;所述球阀还包括锁定或解锁所述阀杆(12)和所述阀体(11)周向位置的锁定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阀杆(12)相对所述阀帽(13)周向转动的限位部件,且所述锁定部件锁定或解锁所述阀帽(13)和所述阀体(11)周向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件同时锁紧或解锁所述阀帽(13)相对所述阀体(11)沿所述阀帽(13)的轴向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阀帽(13)的外周壁的第一锁紧部和设置于所述阀体(11)的外周壁的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配合锁紧,且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至少其中一者的数量为多个,沿周向预定角度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件为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台(133),所述第二锁定部件为第二凸台(111),所述第一凸台(133)和所述第二凸台(111)配合锁紧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孔(133a)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