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动雨刮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569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气动雨刮器,它由传动轴3、支撑套4、支架5、摆臂6、滑块7、气缸9、导向套8、活塞杆1、机控阀2等组成,活塞杆1和滑块7铰接,摆臂6被固定在传动轴3的输入端,传动轴3的输出端与刮刷组件相连,摆臂6推动传动轴3运动,实现动力输出,使雨刮器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机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安装维护方便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新型气动雨刮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车辆特别是高速列车用气动雨刮器。
技术介绍
目前,各交通车辆上使用的雨刮器,按其驱动原理可分为电驱动和气驱动两种,电驱动以其结构紧凑,造价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车辆的雨刮器上,但是,由于电机频繁正反转及刮刷阻力的变化,使雨刮器电机故障频发,影响使用效果和驾驶安全,特别是在高速机车上应用,稳定性差,可靠性低,噪音大等,不能很好地满足高速机车运行要求,随着运输车辆速度提高,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于是,人们研制出了一种气动雨刮器,首先在国外高速机车上得到应用,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现已定型,并随着高速机车技术一起被引进,这种气动雨刮器的气动马达主要由两个串联气缸和一组齿轮齿条机构所组成,两个活塞被固定在活塞杆两端,活塞杆的中部设有齿轮齿条机构,齿轮轴的一端和齿条啮合,另一端和刮刷组件连接,其工作原理是:活塞通过活塞杆推动齿轮齿条运动,齿轮轴带动刮刷摆动并通过相应的气路控制系统实现刮刷工作,为增加刚性,齿条(或活塞杆中部)背面,设有直线轴承。这种气动雨刮器主要传动件的齿轮齿条机构被设置在两气缸中间,空间狭窄,其加工、安装要求严,制造成本高;齿轮轴三点支撑,属超静定结构,由于制造和安装误差的客观存在,这种结构容易引起两端支撑偏载,引起轴套和齿轮轴之间偏磨,由此引起轮齿之间间隙增大,噪音增大,传动效率下降;同时,带来活塞偏磨,轮齿偏载。所以,轮齿塑变、折断以及活塞漏气是这种雨刮器失效的主要形式。而且,这种失效是不易修复的,使用维护成本非常高,很难保证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正常工作,影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安装方便,环保节能,免维护,低成本的气动雨刮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对现有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并用单气缸驱动一摆臂替代双缸齿轮齿条机构进行工作,其结构特点为:一个带有导向套的变异气缸被固定在支架上,气缸内活塞杆的伸出端设有一与支架固定的导向套,活塞杆的另一端和滑块铰接,滑块可沿着摆臂自由移动,摆臂和转动轴连接,传动轴带动刮刷组件进行工作,整个装置机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安装维护方便寿命长。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一种新型气动雨刮器,含有气缸9、活塞杆1、导向套8、摆臂6、支架5、滑块7、支撑套4、传动轴3、机控阀2等组成,其结构特点为:支撑套4与气缸9被固定在支架5上且相互垂直,传动轴3被固定在支撑套4上,并可绕支撑套4旋转,传动轴3的输出端通过花键和刮臂组件相连,传动轴3的输入端和摆臂6固定,摆臂6上活套一滑块7,滑块7推动摆臂6上下滑动又随摆臂6绕传动轴3转动,活塞杆I穿过导向套8被铰接在滑块7上,压缩空气推动活塞经活塞杆I把动力传递给滑块7,并经传动轴3带动刮臂工作,刮臂的换向既可通过机控阀2的气路控制系统来完成,也可通过缸体内置换向轴来完成。实施例二 在图1示出雨刮器中,将摆臂6换成齿轮,并在活塞杆I的伸出端固定一根齿条,其余结构不变,雨刮器的功能一样可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气动雨刮器,含有传动轴(3)、支撑套(4)、支架(5)、摆臂(6)、滑块(7)、气缸(9)、导向套(8)、活塞杆(1)、机控阀(2)等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动雨刮器,含有传动轴(3)、支撑套(4)、支架(5)、摆臂(6)、滑块(7)、气缸(9)、导向套(8)、活塞杆(1)、机控阀(2)等组成。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李彦锋潘慧龙黄洪钟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