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世英专利>正文

一种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0375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16:16
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以及清水池,还包括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药剂池、计量泵、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监控系统,所述第一浊度仪和第一流量计均设于原水的进水处,所述反应池的进水口之前设有加药点,所述计量泵分别与药剂池和加药点连通,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处设有模拟斜管装置,该模拟斜管装置上设有斜管进水口和斜管出水口,该斜管进水口与反应池的出水口连通,该斜管出水口处装设有第二浊度仪,所述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计量泵、第二浊度仪以及监控系统均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加药的准确性以及缩短反馈量时间滞后的问题,保证了水质的质量并提高了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以及清水池,还包括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药剂池、计量泵、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监控系统,所述第一浊度仪和第一流量计均设于原水的进水处,所述反应池的进水口之前设有加药点,所述计量泵分别与药剂池和加药点连通,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处设有模拟斜管装置,该模拟斜管装置上设有斜管进水口和斜管出水口,该斜管进水口与反应池的出水口连通,该斜管出水口处装设有第二浊度仪,所述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计量泵、第二浊度仪以及监控系统均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本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加药的准确性以及缩短反馈量时间滞后的问题,保证了水质的质量并提高了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专利说明】一种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指一种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净水生产、污水处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处理指标也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絮凝剂的投加又是水处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传统的净水生产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加药方法有:人工控制,经验数据加药、根据原水流量控制加药、根据水质和原水流量开环式的控制加药等。上述的这些控制方法都没有考虑到絮凝、沉淀、过滤等工艺过程中水力条件和各参数变化因素对出水浊度的影响以及检测到沉淀池的出水浊度与实施投药之间的滞后时间。这样水处理系统中加药的准确性不仅达不到有效的控制,使得产水质量得不到保证,水质不稳定,而且从投药到检测到沉淀池的出水浊度需要较长的时间,严重影响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水处理系统中加药的准确性不高以及从投药到检测到沉淀池的出水浊度需要较长的滞后时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以及清水池,还包括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药剂池、计量泵、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监控系统,所述第一浊度仪和第一流量计均设于原水的进水处,所述反应池的进水口之前设有加药点,所述计量泵分别与药剂池和加药点连通,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处设有模拟斜管装置,该模拟斜管装置上设有斜管进水口和斜管出水口,该斜管进水口与反应池的出水口连通,该斜管出水口处装设有第二浊度仪,所述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计量泵、第二浊度仪以及监控系统均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模拟斜管装置包括其内套设有蜂窝斜管的外管套以及设于外管套上的上、下固定件,该上、下固定件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蜂窝斜管的两端分别与斜管进水口和斜管出水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点和反应池之间设有管式静态混合器。进一步的,所述计量泵至少设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计量泵为隔膜式计量泵。进一步的,所述 沉淀池的出水口设有第三浊度仪,所述滤池的出水口设有第四浊度仪,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设有第五浊度仪,所述第三浊度仪、第四浊度仪以及第五浊度仪均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计量泵与加药点之间设有第二流量计,该第二流量计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为PLC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变频控制模块、反馈计算模块、药液投加量转换模块、经验数据模型模块以及絮凝药控模块,所述变频控制模块、反馈计算模块以及经验数据模型模块均与药液投加量转换模块连接,所述反馈计算模块、药液投加量转换模块以及经验数据模型模块均与絮凝药控模块连接,该絮凝药控模块与监控系统连接。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水厂可以根据经验在自动控制系统上建立不同原水浊度和原水流量对应的加药数据模型,自动控制系统以第一浊度仪和第一流量计测出的原水浊度和原水流量选择相应的加药数据模型作为加药量的前馈值,并将前馈值转换成信号控制计量泵的运行速度,从而为加药点加药。在自动控制系统上设定标准的出水浊度,并以第二浊度仪测出的出水浊度作为反馈值构成闭环控制,从而对加药量进行精密的计算,当第二浊度仪测出的出水浊度与设定的标准值存在误差时,自动控制系统将误差值转成信号并调节计量泵的运行速度,从而调节更加准确的加药量。再 者,经过本专利技术人的反复试验,模拟斜管装置具有和沉淀池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模拟斜管装置可以快速地进行沉淀和除砂,消除了反馈量时间滞后的问题。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加药的准确性以及缩短反馈量时间滞后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水质的质量并提高了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模拟斜管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模拟斜管装置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池1、沉淀池2、滤池3、清水池4、第一浊度仪5、第一流量计6、药剂池7、计量泵8、自动控制系统9以及监控系统10。所述反应池1、沉淀池2、滤池3、清水池4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浊度仪5和第一流量计6均设于原水的进水处,所述反应池I的进水口之前设有加药点11,所述计量泵8分别与药剂池7和加药点11连通。所述反应池I的出水口处设有模拟斜管装置12,该模拟斜管装置12上设有斜管进水口 121和斜管出水口 122,该斜管进水口 121与反应池I的出水口连通,该斜管出水口 122处装设有第二浊度仪13。所述第一浊度仪5、第一流量计6、计量泵8、第二浊度仪13以及监控系统10均与自动控制系统9连接。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模拟斜管装置12包括其内套设有蜂窝斜管的外管套123以及设于外管套123上的上固定件124和下固定件125,该上固定件124和下固定件125上均设有固定孔126,所述蜂窝斜管的两端分别与斜管进水口 121和斜管出水口 122连通,所述固定孔126与固定件配合即可将模拟斜管装置12固定于墙壁上。所述加药点11和反应池I之间设有管式静态混合器14,该管式静态混合器14具有节省药剂用量的效果。所述计量泵8至少设有两个,该计量泵8为隔膜式计量泵,该计量泵8的个数由加药点11设置的个数决定;如加药点11的个数为一个时,计量泵8的个数为两个,一个用于加药,另一个用于备用;加药点11的个数为两个时,计量泵8的个数为三个,两个用于加药,另一个用于备用,以此类推。参照图1。所述沉淀池2的出水口设有第三浊度仪15,所述滤池3的出水口设有第四浊度仪16,所述清水池4的出水口设有第五浊度仪17,所述第三浊度仪15、第四浊度仪16以及第五浊度仪17均与自动控制系统9连接。所述计量泵8与加药点11之间设有第二流量计18,该第二流量计18与自动控制系统9连接,该第二流量计18用于检测计量泵8的加药流量,并把信号传给控制系统9。参照图1。所述自动控制系统9为PLC控制器,该自动控制系统9包括变频控制模块91、反馈计算模块92、药液投加量转换模块93、经验数据模型模块94以及絮凝药控模块95。所述变频控制模块91、反馈计算模块92以及经验数据模型模块94均与药液投加量转换模块93连接,所述反馈计算模块92、药液投加量转换模块93以及经验数据模型模块94均与絮凝药控模块95连接,该絮凝药控模块95与监控系统10连接。所述计量泵8与变频控制模块91连接,所述第二浊度仪13、第三浊度仪15、第四浊度仪16、第五浊度仪17以及第二流量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以及清水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药剂池、计量泵、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监控系统,所述第一浊度仪和第一流量计均设于原水的进水处,所述反应池的进水口之前设有加药点,所述计量泵分别与药剂池和加药点连通,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处设有模拟斜管装置,该模拟斜管装置上设有斜管进水口和斜管出水口,该斜管进水口与反应池的出水口连通,该斜管出水口处装设有第二浊度仪,所述第一浊度仪、第一流量计、计量泵、第二浊度仪以及监控系统均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世英
申请(专利权)人:施世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