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0108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包括底座、旋转盘及驱动机构,旋转盘上设有数组呈放射状分布的管夹夹持固定单元,每个管夹夹持固定单元均包括一夹紧机构和一顶出机构。该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管夹放置在弧形支撑块上,随着旋转盘的旋转夹紧机构将管夹夹紧并由打磨机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随着旋转盘的旋转,顶出机构在另一位置将管夹从弧形支撑块上顶出,因此管夹从弧形支撑块上拆卸下来也非常的方便。采用该装置可在工件打磨的过程中连续的进行装件、卸件,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安装、拆卸工件的位置远离打磨机,工人在工作工程中也更加的安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包括底座、旋转盘及驱动机构,旋转盘上设有数组呈放射状分布的管夹夹持固定单元,每个管夹夹持固定单元均包括一夹紧机构和一顶出机构。该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管夹放置在弧形支撑块上,随着旋转盘的旋转夹紧机构将管夹夹紧并由打磨机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随着旋转盘的旋转,顶出机构在另一位置将管夹从弧形支撑块上顶出,因此管夹从弧形支撑块上拆卸下来也非常的方便。采用该装置可在工件打磨的过程中连续的进行装件、卸件,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安装、拆卸工件的位置远离打磨机,工人在工作工程中也更加的安全。【专利说明】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管夹打磨时对管夹进行夹紧固定的装置。
技术介绍
管夹是在管道连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连接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连接管道时,需要使用两个管夹相对设置,将要连接的管道夹持在两个管夹之间,两个管夹在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这样就可将两个管道连接起来。采用这种管夹连接管道施工方便、连接效果好,因此在管道连接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这些管夹大部分都是铸造而成的,铸造出的管夹表面都非常的粗糙,管夹表面会留有毛刺、飞边、浇冒口等瑕疵,为此必须对管夹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将管夹表面的毛刺、飞边、浇冒口去除掉。图1所示管夹结构外形为弧形结构,其两端设有夹紧耳板,这种结构的管夹在进行打磨时夹持、固定都非常的不方便,在采用打磨机进行打磨时,往往也只能一件一件的进行打磨,由操作人员不停的在打磨机上进行上件、下件操作,不能实现工件连续自动打磨,因此生产效率较低,而且非常的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管夹连续上件、进行打磨的固定夹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所述管夹为弧形结构,该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压紧凸轮和一顶出凸轮,所述压紧凸轮与所述顶出凸轮同轴设置且间隔一定角度;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设有中心孔,所述压紧凸轮、顶出凸轮位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旋转盘上设有数组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管夹夹持固定单元,所述旋转盘可相对于所述压紧凸轮、顶出凸轮旋转;所述管夹夹持固定单元包括一弧形支撑块,所述弧形支撑块固定在所述旋转盘上,所述弧形支撑块上设有贯穿孔,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夹紧机构和一顶出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一工件压杆和一推拉导杆,所述工件压杆的中部铰支,所述工件压杆的一端设有压紧头,所述压紧头与所述弧形支撑块位置相对应,所述工件压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推拉导杆连接,所述推拉导杆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压紧凸轮上;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一顶出压杆和一顶出导杆,所述顶出压杆的中部铰支,所述顶出压杆的一端通过一铰接板与所述顶出杆连接,所述顶出杆位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顶出压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顶出导杆连接,所述顶出导杆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顶出凸轮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盘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带动所述旋转盘旋转。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拉导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件压杆远离所述压紧头的一端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顶出导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支,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压杆远离所述顶出杆的一端铰接。优选地,所述管夹夹持固定单元还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伸出所述旋转盘,所述弧形支撑块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工件压杆的中部、顶出压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支架上。优选地,所述推拉导杆抵靠在所述压紧凸轮的一端设有滚动轴承,所述顶出导杆抵靠在所述顶出凸轮的一端设有滚动轴承。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和支撑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支撑齿轮与所述旋转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支撑齿轮啮合。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在旋转盘上设有数组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管夹夹持固定单元,每个管夹夹持固定单元均包括一夹紧机构和一顶出机构,当旋转盘旋转时,推拉导杆和顶出导杆分别沿压紧凸轮和顶出凸轮的外周面移动,进而带动压紧头和顶出杆动作。该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管夹放置在弧形支撑块上,随着旋转盘的旋转夹紧机构将管夹夹紧并由打磨机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随着旋转盘的旋转,顶出机构在另一位置将管夹从弧形支撑块上顶出,因此管夹从弧形支撑块上拆卸下来也非常的方便。采用该装置可在工件打磨的过程中连续的进行装件、卸件,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安装、拆卸工件的位置远离打磨机,工人在工作工程中也更加的安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底座2旋转盘3盖体4顶出凸轮5驱动电机6驱动齿轮7支撑齿轮8夹紧机构81滚动轴承82工件压杆83压紧头84推拉导杆85第一连杆86第三连杆87第二连杆9顶出机构91滚动轴承92第六连杆93顶出杆94铰接板95顶出压杆 96第五连杆97顶出导杆98第四连杆10弧形支撑块11支架12压紧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2、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该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包括底座1、旋转盘2,旋转盘2位于底座I上,底座I上设有一顶出凸轮4和一压紧凸轮12,顶出凸轮4和压紧凸轮12同轴设置且相隔一定角度,即顶出凸轮4与压紧凸轮14的凸端轴线相隔一定角度。旋转盘2上设有与顶出凸轮4、压紧凸轮12位置对应的中心孔,顶出凸轮4、压紧凸轮12位于中心孔内,顶出凸轮4、压紧凸轮12与旋转盘2不接触,旋转盘2可相对于顶出凸轮4、压紧凸轮12旋转。旋转盘2与一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可带动旋转盘2旋转,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驱动齿轮6和支撑齿轮7,驱动电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所述管夹为弧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管夹打磨固定夹紧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压紧凸轮和一顶出凸轮,所述压紧凸轮与所述顶出凸轮同轴设置且间隔一定角度; 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设有中心孔,所述压紧凸轮、顶出凸轮位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旋转盘上设有数组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管夹夹持固定单元,所述旋转盘可相对于所述压紧凸轮、顶出凸轮旋转; 所述管夹夹持固定单元包括一弧形支撑块,所述弧形支撑块固定在所述旋转盘上,所述弧形支撑块上设有贯穿孔,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夹紧机构和一顶出机构;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一工件压杆和一推拉导杆,所述工件压杆的中部铰支,所述工件压杆的一端设有压紧头,所述压紧头与所述弧形支撑块位置相对应,所述工件压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推拉导杆连接,所述推拉导杆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压紧凸轮上;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一顶出压杆和一顶出导杆,所述顶出压杆的中部铰支,所述顶出压杆的一端通过一铰接板与所述顶出杆连接,所述顶出杆位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顶出压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顶出导杆连接,所述顶出导杆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顶出凸轮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盘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带动所述旋转盘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铸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