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印膜的生产方法及其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103004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热压转印膜的生产方法及其制品;它解决了现有这类转印膜在转印生产过程及成品使用中对保护层各项性能要求存在的矛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是在载膜上根据图文范围的大小或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采用印刷机,每间隔一定距离印上一层透明或半透明保护层,然后依次印上图文层和接着层;由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方法制得的转印膜,包括载膜、图文层和接着层,在载膜和图文层之间有一区域性、呈带状排列的透明或半透明保护层,该区域的大小略大于图文的大小或与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印膜,由于特殊的加工工艺而具有特殊的结构,所以能同时具备耐磨、耐候和易切、不撕膜等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印膜的生产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塑胶热压转印膜的生产方法及其由这种生产方法制得的产品。以上的转印膜,由于受离型层、保护层、印刷层、接着层厚度及各层材料性能的影响,转印膜在加工烫印过程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烫印难的问题,其中以出现切断性能差最为明显。现有的生产方法,或采用套位胶印刷形式,或改变材料性能,或改变涂布厚度等手段,虽有所改善,但很难彻底解决以上问题,特别是如PP、PE材质制品工件的烫印,ABS、PP两种性能不同的材质同时烫印,小直径笔杆塑料制品的烫印,更易出现切断面不干整、易撕膜等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转印膜在烫印生产过程及成品使用中对保护层各项性能要求存在矛盾,对于转印膜中的保护层,使用时要求它有优良的耐磨、耐候性,烫印时要求它有优良的工艺适性,也就是易切,截断面干整无屑等。但是,耐磨、耐候性好的材料,必须具有强的内聚力、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小、低极性、低溶解性等;而工艺适性好的材料,必须具有低的内聚力、机械强度小、摩擦系数大、熔融粘度低等;保护层一般是聚氨酯或丙烯酸树脂等热塑性或热固性高分子材料,而高分子材料,其性能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要找到一种具有优良的耐磨、耐候性,又具有良好加工适性的材料,实在不易。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塑胶印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档,要求塑胶制品表面的图文经久清晰,因而要求保护层具有更高的耐磨、耐候性能,为适应这种要求,人们多从保护层的配方进行研究,而对于保护层的结构及加工方法却缺少研究,故而生产出来的转印膜仍难以避免切断难、易撕膜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方法制得的产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印膜生产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在载膜上至少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根据图文范围的大小或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采用印刷机,每间隔一定距离印上一层透明或半透明保护层;(2)在保护层上至少印上一层图文装饰层;(3)在图文层上印上一层大小与保护层对应、起粘结作用的接着层。上述的生产方法,在印上保护层之前,可以先在载膜上涂或印上一层可使载膜脱离的离型层。上述的生产方法,步骤(1)中印上的保护层厚度最好是1-5微米。上述的生产方法,步骤(1)中保护层的主要材料是聚丙烯酸树脂和氨基丙烯酸交联树脂。上述的生产方法,步骤(3)中,可根据转印体被转印面各区域材质的不同,采用多次印刷的方法,在对应的区域,先后印上不同的接着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本专利技术生产方法制得的转印膜,该转印膜包括一载膜、至少一层能借助热和/或压力可以从载膜上脱离并转移到转印体上的图文层和一层起粘结作用的接着层;在载膜和图文层之间至少有一层呈区域性的透明或半透明保护层、上述各区域呈带状排列,各区域的大小略大于图文的大小或与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相对应。上述的转印膜,在载膜和保护层之间,也可有一层可使载膜脱离的离型层。上述的转印膜,接着层也呈区域性、带状排列,该区域的大小与保护层的大小相对应。上述的转印膜,接着层各区域内的接着剂是根据转印体被转印面各区域材质的不同而对应有不同的套为胶。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由于保护层是采用印刷机印刷的,所以该层可以是不连续而根据转印需要呈间断,印刷机印刷的面积可大可小,因而间断的疏密程度可根据图文的大小或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而定,更重要的是能使图文层的印刷套位准确。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膜,由于保护层是根据图文的大小或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而区域性地间断,该转印膜在转印加工需要切断的地方,只有载膜一层或载膜和离型层二层,所以非常易切断,截面也很干整,保护层也可因不存在难以切断的问题而可采用耐磨、耐候性能好的高分子材料,或增加保护层的厚度,从而制造出高耐磨、耐候性能好而又易切断的转印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膜由于接着层可根据转印体表面各区域材质的不同而印上不同的接着剂,所以图文层与转印体表面连结更加合理紧固。图2所示的转印膜,最底层为PET薄膜1,第二层为一连续的起剥离作用的离型层5,第三层为有间断、呈区域性的保护层2,第四层为油墨图文层3,第五层是胶层4,4a是属PP或PE类胶层,对应于转印体被转印面的PP或PE材质,4b是属ABS或PS类胶层,对应于转印体被转印面的ABS或PS等材质。其生产方法是先在PET薄膜上涂一层连续的离型层,在离型层上,采用印刷机,每间隔一定距离印上一层保护层,保护层的大小略大于图文的大小,厚度为2.5微米,按常规烘干;再在保护层上印刷图文,最后在图文层上,在与转印体被转印面PP或PE材质对应的地方,先印上PP或PE类胶,然后在与转印体被转上述的转印膜,其起剥离作用的剥离层也可以是采用上述保护层的印刷工艺印刷而呈有间断,并与保护层相对应。下面是上述实施例设置在载膜1上的各层的参考成分或配方(以重量比计)离型层5分子量为500-10000的合成腊2%分子量为360-925的矿物蜡2%甲苯96%保护层2美国英利士Ineos公司出品的聚丙烯酸树脂20%美国氰特CYTEC工业公司出品的氨基丙烯酸交联树脂8%德国德乐士Delerex公司出品的聚烯烃树脂6%劳特国际有限公司出品的氟树脂4%德国威凯Wacker公司出品的硅酮树脂4%甲苯58%图文层3采用常规凹版油墨,使用时稀释剂添加量为0.5-3倍。PP、PE胶4a乙烯醋酸乙烯树脂5%氯化聚丙烯树脂8%德国迪高沙Degussa公司出品的无规聚丙烯树脂2%丙烯酸树脂4%醛酮树脂4%美国埃克森Eixon Chemical化学公司出品的石油树脂5%德谦Deuchem化学有限公司出品的附着力促进树脂12%甲苯60%ABS、PS胶4b丙烯酸树脂8%改性松香树脂8%醛酮树脂15%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4%德国迪高沙Degussa公司出品的附着力促进树脂8%丁酮57%权利要求1.一种转印膜的生产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在载膜上至少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根据图文范围的大小或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采用印刷机,每间隔一定距离印上一层透明或半透明保护层;(2)在保护层上至少印上一层图文装饰层;(3)在图文层上印上一层大小与保护层对应、起粘结作用的接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上保护层之前,可以先在载膜上涂或印上一层可使载膜脱离的离型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印上的保护层厚度最好是1-5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保护层的主要材料是聚丙烯酸树脂和氨基丙烯酸交联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可根据转印体被转印面各区域材质的不同,采用多次印刷的方法,在对应的区域,先后印上不同类型的接着剂。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生产方法制得的转印膜,包括一载膜、至少一层能借助热和/或压力可以从载膜上脱离并转移到转印体上的图文装饰层和一层起粘结作用的接着层;其特征在于在载膜和图文层之间至少有一层呈区域性的透明或半透明保护层、上述各区域呈带状排列,各区域的大小略大于图文的大小或与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膜和所述保护层之间还有一层可使载膜脱离的离型层。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是1-5微米。9.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膜的生产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载膜上至少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根据图文范围的大小或转印体被转印面的大小,采用印刷机,每间隔一定距离印上一层透明或半透明保护层; (2)在保护层上至少印上一层图文装饰层; (3)在图文层上印上一层大小与保护层对应、起粘结作用的接着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洲吴智宇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东田转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