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740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路循环,主路循环包括主路压缩机和与主路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空调器还包括与主路循环耦合以增加补气装置的补气量的辅路循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器,通过在主路循环中耦合辅路循环,从而增加补气装置的补气量,提高主路压缩机在二级压缩时的补气增焓效果,提高低温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即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和制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制热能力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迅速衰减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现有采用双级或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增焓技术,包括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和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以提高低温制热量和COP,同时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但现有技术补气增焓比例在常温工况下并不高,导致补气增焓对提高制热性能系数的效果不明显,在室外环境温度很低时,补气增焓提高制热量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的空调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路循环,主路循环包括主路压缩机和与主路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空调器还包括与主路循环耦合以增加补气装置的补气量的辅路循环。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经济器;经济器包括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主路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的第一制冷剂腔,以及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二制冷剂腔;第一制冷剂腔与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以使节流后的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腔中蒸发吸热而使第二制冷剂腔中的制冷剂过冷;第二制冷剂腔与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进一步地,辅路循环包括使进入室外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再次过冷的辅路换热器。进一步地,辅路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三制冷剂腔和第四制冷剂腔;辅路循环还包括辅路节流装置,辅路节流装置串联设置在第三制冷剂腔和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端之间;第四制冷剂腔串联设置在第二制冷剂腔和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进一步地,辅路循环还包括辅路压缩机,辅路压缩机串联设置在第三制冷剂腔和室内换热器的入口端之间。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闪发器;闪发器包括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的进口和与主路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气相出口和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的液相出口;闪发器的进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端之间串联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液相出口与室外换热器之间串联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进一步地,辅路循环包括提高进入闪发器中的制冷剂的干度的辅路换热器。进一步地,辅路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五制冷剂腔和第六制冷剂腔;辅路循环包括辅路压缩机,辅路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五制冷剂腔的进口端相连通;第六制冷剂腔串联设置在第三节流装置与闪发器的进口之间。进一步地,第五制冷剂腔的出口端与第四节流装置的进口端相连通。进一步地,辅路压缩机的进气口与主路压缩机的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通过在主路循环中耦合辅路循环,从而增加补气装置的补气量,提高主路压缩机在二级压缩时的补气增焓效果,提高低温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即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和制热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包括主路循环,主路循环包括主路压缩机1和与主路压缩机1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空调器还包括与主路循环耦合以增加补气装置5的补气量的辅路循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路循环中耦合辅路循环,从而增加补气装置5的补气量,提高主路压缩机在二级压缩时的补气增焓效果,提高低温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即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和制热性能。具体地,图1所示的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补气装置5为经济器;经济器包括两个制冷剂腔,两个制冷剂腔均与室内换热器3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腔(补气腔)与主路压缩机1的补气口连接,第二制冷剂腔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2相连通。在第一制冷剂腔(补气腔)的进口与室内换热器3之间串联第一节流装置401,从而使一部分制冷剂在被节流后在补气腔中蒸发气化,气化的制冷剂进入主路压缩机1的补气口。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相互换热,由于蒸发吸热,从而使第二制冷剂腔中的制冷剂过冷。辅路循环包括使进入室外换热器2中的制冷剂再次过冷的辅路换热器9。具体地,辅路换热器9也包括两个制冷剂腔(即第三制冷剂腔和第四制冷剂腔),两个制冷剂腔之间相互换热,第四制冷剂腔串联在经济器的第二制冷剂腔和第二节流装置402之间,在该实施例中,辅路换热器9为辅路蒸发器,第三制冷剂腔串联在辅路循环中,辅路循环的制冷剂在第三制冷剂腔中蒸发吸热,从而对从第二制冷剂腔进入第四制冷剂腔中的制冷剂再次过冷。辅路节流装置405串联设置在第三制冷剂腔和室内换热器3的出口端之间,辅路压缩机10串联设置在第三制冷剂腔和室内换热器3的入口端之间构成辅路循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主路压缩机1的排气与辅路压缩机10的排气混合后经室内换热器3(冷凝器)后分为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的制冷剂进入经济器被过冷后再经辅路换热器9(辅路蒸发器)被进一步过冷,然后经第二节流装置402(主路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经室外换热器2(蒸发器)进入主路压缩机1的低压吸气口。第二支路(补气路)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装置401(补气路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经济器吸热完全蒸发后进入压缩机1的补气口,并与从经过主路压缩机1第一次压缩至中间压力的制冷剂混合后再经第二次压缩至高压,最终从排气口排出,形成主路循环。第三支路的制冷剂经辅路节流装置405(辅路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辅路换热器9(辅路蒸发器)吸热蒸发变为制冷剂气体,然后进入辅路压缩机10经压缩排出进入室内换热器3(冷凝器)从而形成辅路循环。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实施例一中,从室内换热器3出来的第一支路的制冷剂被经济器和辅路换热器9两次过冷后比焓显著减小,从而增加了室外换热器2的进口与出口制冷剂的比焓差和吸热量,室外换热器2吸热量增加,加上辅路循环的吸热量以辅路压缩机10的耗功,从而导致室内换热器3冷凝负荷增加,使室内换热器3出口制冷剂的温度和比焓均升高,导致第二支路(补气路)所需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增加从而提高了补气量。本专利技术空调器的辅路压缩机10虽然额外耗功,但为主路循环增加了过冷度和补气量从而提高了制热量,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仍然得到提高,且压缩机排气温度有所降低。图2所示的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补气装置5为闪发器;闪发器包括与室内换热器3的出口端相连通的进口和与主路压缩机1的补气口相连通的气相出口和与室外换热器2相连通的液相出口;闪发器的进口与室内换热器3的出口端之间串联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403,进入闪发器的制冷剂经过第三节流装置403节流降压部分闪发气化后进入闪发器中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剂进入主路压缩机1补气,液态制冷剂从液相出口进入室外换热器2,液相出口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串联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404,对进入室外换热器2的液态制冷剂节流。辅路循环包括提高进入闪发器中的制冷剂的干度的辅路换热器9。具体地,辅路换热器9包括相互换热的两个制冷剂腔,即第五制冷剂腔和第六制冷剂腔;辅路循环包括辅路压缩机10,辅路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第五制冷剂腔的进口端相连通;第六制冷剂腔串联设置在第三节流装置403与闪发器的进口之间,从而对节流后的进入闪发器的部分制冷剂加热气化,使气态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增加,即提高进入闪发器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主路循环,所述主路循环包括主路压缩机(1)和与所述主路压缩机(1)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主路循环耦合以增加所述补气装置(5)的补气量的辅路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主路循环,所述主路循环包括主路压缩机(1)和与所述主路压缩机(1)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主路循环耦合以增加所述补气装置(5)的补气量的辅路循环;其中,所述辅路循环的一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3)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辅路循环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入口端连接;所述补气装置(5)为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包括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和所述主路压缩机(1)的补气口之间的第一制冷剂腔,以及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3)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第二制冷剂腔;所述辅路循环包括使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中的制冷剂再次过冷的辅路换热器(9);所述辅路换热器(9)位于所述补气装置(5)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祥飞郑波吴迎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