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泥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582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0:39
一种贮泥池,包括贮泥池本体、进泥管和出水管,贮泥池本体设有出泥口,进泥管和出水管从贮泥池本体底部延伸至上部,进泥管上端连接沿贮泥池本体内壁设置的分点进泥穿孔花管,出水管上端连接固定滗水管,固定滗水管高于分点进泥穿孔花管。该贮泥池具有污泥浓缩效果好、脱水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贮泥池,包括贮泥池本体、进泥管和出水管,贮泥池本体设有出泥口,进泥管和出水管从贮泥池本体底部延伸至上部,进泥管上端连接沿贮泥池本体内壁设置的分点进泥穿孔花管,出水管上端连接固定滗水管,固定滗水管高于分点进泥穿孔花管。该贮泥池具有污泥浓缩效果好、脱水效率高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贮泥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涉及一种贮泥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也得到普及,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副产品污泥的产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536亿m3/d,而且还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污泥成分十分复杂,含有混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泥沙、纤维、动植物残体等固体颗粒及其凝结的絮状物,是各种胶体、有机质及吸附的金属元素、微生物、病菌、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综合体,极易造成对地下水、土壤等的二次污染,目前,污泥处理处置成为继污水处理后的又一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难题。城市污水处理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的方式实现将污染物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最终去除,另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了解,污水处理厂内的污泥处理过程中,含水率是衡量出厂污泥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污泥的含水率通常为97% - 98%,二沉池污泥的含水率通常为99.2% 一 99.8%,由于含水率高、体积大,不利于污泥的收集、储存,输送效率低并增加了处理处置成本,为满足污泥出厂泥质指标需将含水率降至80%以下。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污泥浓缩脱水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一体化浓缩脱水机直接将污泥脱水,二是先采用浓缩池对污泥进行浓缩,然后再用脱水机对浓缩污泥进行脱水。上述两种方法都能初步实现污泥减量化,将污泥含水率降至80%以下,但基于污泥的特性,脱水难度较大。综合比较目前污水厂常用的两种污泥脱水方式,其核心问题是此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处理效率和处理成本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一体化浓缩脱水机经贮泥池过度,直接将剩余污泥浓缩脱水,简化了污泥预浓缩的处理工艺段,降低了初期工程投资,但由于处理污泥含水率过高,导致设备运行效率偏低,排出相同污泥所需的运行时间较长,无形中增加了系统运行的能耗;另一方面,剩余污泥先经过污泥浓缩池预浓缩,将污泥含水率降至95 - 97%后再进行机械脱水,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成本,但由于增加了污泥浓缩工艺段,使初期工程投资较高,且贮泥池常规的工艺运行方式为连续进泥出泥,通过池内液位计控制剩余污泥泵和污泥螺杆泵的启停,此种运行方式下,贮泥池出泥含水率较高,导致后续污泥脱水机脱泥效率较低,耗电量较高,絮凝剂投加量较高,若污泥浓缩时间控制不当,还会影响污水厂的出水总磷浓度指标和脱水效果。剩余污泥高效脱水技术是现今污水处理厂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开发初期工程投资省的贮泥池设计改造和高效浓缩运行方式必将成为今后污水厂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中污泥出厂指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浓缩效果好、脱水效率高的贮泥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贮泥池,包括贮泥池本体、进泥管和出水管,所述贮泥池本体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进泥管和出水管均从贮泥池本体底部延伸至贮泥池本体上部,所述进泥管上端连接有沿贮泥池本体内壁水平设置的分点进泥穿孔花管,所述出水管上端连接有固定滗水管,所述固定滗水管高于所述分点进泥穿孔花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可绕连接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调整的活动滗水管。所述活动滗水管与出水管的连接点低于所述固定滗水管与出水管的连接点,所述活动滗水管端部设有活动滗水口,所述活动滗水口位于最高点时高于或等于固定滗水管的高度。所述活动滗水管上连有延伸至贮泥池本体以外的转动操作杆。所述分点进泥穿孔花管于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泥孔。所述固定滗水管沿轴向开设有长条状溢流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贮泥池,进泥管延伸至贮泥池本体上部,可减少进泥对污泥沉降系统的冲击;分点进泥穿孔花管可以将输入的污泥均匀分散,从而减少加注污泥时引起的冲击,有利于加快污泥沉降;分点进泥穿孔花管沿贮泥池本体内壁水平设置,加注的污泥将沿贮泥池本体内壁流至池底,从而进一步减少加注污泥引起的冲击,避免已沉降的污泥被泛起,提高贮泥池内污泥沉降效果;本技术的贮泥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上述的结构改进大大降低了加注污泥对池内沉降污泥的冲击,为实现循环进泥-沉淀的污泥浓缩工艺、降低污泥含水率和提闻污泥浓度提供有利基础。【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贮泥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贮泥池中活动滗水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D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贮泥池中分点进泥穿孔花管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A — A断面图。图6是本技术贮泥池中固定滗水管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的B — B断面图。图8是本技术污泥浓缩工艺的流程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贮泥池本体;11、出泥口 ;2、进泥管;3、出水管;4、固定滗水管;41、长条状溢流口 ;5、分点进泥穿孔花管;51、出泥孔;6、活动滗水管;61、活动滗水口 ;62、转动操作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至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贮泥池实施例,该贮泥池包括贮泥池本体1、进泥管2和出水管3,贮泥池本体I底部设有出泥口 11,进泥管2和出水管3均从贮泥池本体I底部延伸至贮泥池本体I上部,进泥管2上端连接有沿贮泥池本体I内壁水平设置的分点进泥穿孔花管5,出水管3上端连接有固定滗水管4,固定滗水管4高于分点进泥穿孔花管5,高差为400mm — 500mm,进泥管2延伸至贮泥池本体I上部,可减少进泥对池底已沉积污泥的搅动,减少沉淀等待时间;分点进泥穿孔花管5可以将输入的污泥均匀分散,从而减少加注污泥时引起的水力冲击,有利于污泥沉降;分点进泥穿孔花管5沿贮泥池本体I内壁水平设置,加注的污泥将沿贮泥池本体I内壁流至池底,从而进一步减少加注污泥引起的冲击,避免已沉降的污泥被泛起,提高贮泥池内污泥沉降效果;本技术的贮泥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上述的结构改进大大降低了加注污泥对池内沉降污泥的冲击,为实现循环进泥-沉淀的污泥浓缩工艺、降低污泥含水率和提高污泥浓度提供有利基础。本实施例中,出水管3上连接有可绕连接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调整的活动滗水管6,活动滗水管6与出水管3的连接点低于固定滗水管4与出水管3的连接点,活动滗水管6端部设有活动滗水口 61,活动滗水口 61位于最高点时高于或等于固定滗水管4的高度,活动滗水管6上连有延伸至贮泥池本体I以外的转动操作杆62。通过转动操作杆62可以转动活动滗水管6,使活动滗水口 61的高度作出调整,从而可以对水位低于固定滗水管4的上清液进行收集和排放,进一步提高污泥浓度;且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可降低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贮泥池,包括贮泥池本体(1)、进泥管(2)和出水管(3),所述贮泥池本体(1)底部设有出泥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管(2)和出水管(3)均从贮泥池本体(1)底部延伸至贮泥池本体(1)上部,所述进泥管(2)上端连接有沿贮泥池本体(1)内壁水平设置的分点进泥穿孔花管(5),所述出水管(3)上端连接有固定滗水管(4),所述固定滗水管(4)高于所述分点进泥穿孔花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青松王振江王荣娟余向京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