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要武专利>正文

防松脱乳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851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4:16
一种防松脱乳液泵,该防松脱乳液泵包括:压头、牙套、汽缸和活塞杆,其中在压头和牙套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作用的竖齿片和竖齿块。当压头沿锁定方向旋转时,竖齿片可越过竖齿块,当压头沿打开方向旋转时,竖齿片和竖齿块相互作用,阻止压头的旋转。该防松脱乳液泵的压头还包括可相对运动的压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松脱乳液泵,防止压头因碰撞等原因而打开,并且可防止牙套从容器的开口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防松脱乳液泵,该防松脱乳液泵包括:压头、牙套、汽缸和活塞杆,其中在压头和牙套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作用的竖齿片和竖齿块。当压头沿锁定方向旋转时,竖齿片可越过竖齿块,当压头沿打开方向旋转时,竖齿片和竖齿块相互作用,阻止压头的旋转。该防松脱乳液泵的压头还包括可相对运动的压嘴。通过本技术的防松脱乳液泵,防止压头因碰撞等原因而打开,并且可防止牙套从容器的开口松脱。【专利说明】防松脱乳液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乳液泵,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防松脱的乳液泵。该乳液泵特别地为按压式的乳液泵。
技术介绍
通常,在诸如沐浴液、洗发水等瓶装产品的容器开口上安装有乳液泵,使用者可通过按压该乳液泵而将容器内的产品泵出容器,以供使用。图16a和16b示出了一种目前常用的乳液泵。其中图16a是剖视图,示出了乳液泵的内部构造。如图16a中所示,乳液泵100包括具有出口的压头110、牙套120和汽缸130。牙套12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容器(未示出)的开口相连,由此将乳液泵100连接到容器中。汽缸130的一端与牙套120相连,另一端则伸入容器内部。乳液泵100中还设置有活塞杆140,活塞杆140的一端与压头120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伸入汽缸130的内部。活塞杆140的内部与压头110的出口流体连通。在活塞杆140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弹簧座151,与之相对应地,在汽缸130中设置有第二弹簧座152,压缩弹簧150支承在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152之间。该压缩弹簧150对活塞杆140施加向上的偏置力。如图16a所示,压头110和牙套120上分别设置有互补的内、外螺纹,通过该内、夕卜螺纹之间的啮合,可将压头Iio固定在锁定位置上。通过使压头110沿图16b中的箭头所示的打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可使压头110从锁定位置过渡到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活塞杆140在压缩弹簧150的偏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进而使压头110向上运动。在汽缸130上设有第一阀门160,在活塞杆140的底部设置有活塞头170,其与对应的活塞形成单向阀。第一阀门160也是单向阀,且其流向与活塞头170处的单向阀的流向相同。当压头110和活塞杆140处于打开位置时,使用人可抵抗弹簧150的偏置力向下按压压头110。此时,第一阀门160和活塞杆140之间的空间被压缩,从而其中的压力上升,在该压力作用下,在第一阀门160和活塞杆140之间的产品流入活塞杆140内部,并经压头110的出口排出。当使用人撤除对压头110的按压时,活塞杆140连同压头110—起在弹簧的向上偏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此时第一阀门160和活塞杆140之间的空间膨胀,在此过程中,由于汽缸对活塞的摩擦力作用,活塞相对于活塞头170向下运动,从而关闭相应的单向阀。此时,第一阀门160和活塞杆140之间的压力下降,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一阀门160打开,从而容器中的液体流入第一阀门160和活塞杆140之间的空间中。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乳液泵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在将瓶装产品通过快递运送的过程中,由于碰撞、跌落等原因,乳液泵的管状压嘴会受到扭矩的作用,从而使压头转动。若压头朝逆时针的打开方向转动,则有可能使压头转到打开位置,从而弹起。此时,若压头受到向下的压力,则容器内的液体会被泵出。而且,牙套和容器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向与压头和牙套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当压嘴受到扭矩作用而使压头沿逆时针的打开方向旋转时,有可能会使牙套从容器开口松脱,造成容器内液体的泄漏。此外,无论是受逆时针方向还是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压嘴都有碰撞断裂的风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瓶装产品的乳液泵,以克服以上所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乳液泵所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乳液泵,该乳液泵能够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跌落等原因而松脱以及由此导致的液体泄漏,并且能够防止乳液泵压嘴的断裂。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一种防松脱乳液泵,该防松脱乳液泵包括:压头,压头包括压嘴;牙套,牙套与安装有防松脱乳液泵的容器的开口相连接;汽缸,汽缸的上端与牙套相连接,汽缸的另一端伸入容器中;活塞杆,活塞杆的上端与压头相连接,活塞杆的下端伸入汽缸内的空间中,且活塞杆的内孔与压嘴的出口相连通;至少一个第一竖齿片,第一竖齿片设置在压头的压头套管的内表面和牙套的外表面中的一个上,且第一竖齿片具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从压头套管的内表面和牙套的外表面中的一个开始沿压头的打开方向延伸,且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第一阻挡面,第一阻挡面设置在第一竖齿片的与第一导向面相反的一侧上,且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竖齿块,第一竖齿块设置在压头的压头套管的内表面和牙套的外表面中的另一个上,且第一竖齿块具有:第二导向面,第二导向面从压头套管的内表面和牙套的外表面中的另一个开始沿压头的锁定方向延伸,且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第二阻挡面,第二阻挡面设置在第一竖齿块的与第一导向面相反的一侧上,且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其中,第一竖齿片的内接圆的半径小于第一竖齿块的外接圆的半径,从而第一竖齿片与第一竖齿块之间为过盈配合;以及,在压头的压头套管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和第一光滑表面;在牙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和第二光滑表面;内螺纹、外螺纹、第一光滑表面和第二光滑表面被设置成,随着沿锁定方向相对于牙套旋转压头,内螺纹能够越过外螺纹,从而内螺纹完全进入与第二光滑表面相对应的位置,而外螺纹则完全进入与第一光滑表面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松脱乳液泵,当压头沿锁定方向旋转时,竖齿块和竖齿片各自的导向面互相配合,从而压头可沿锁定方向持续旋转,而当压头沿打开方向旋转时,竖齿片和竖齿块各自的阻挡面互相作用,从而阻止压头沿打开方向的旋转。由此,本技术的防松脱乳液泵可防止压头因碰撞等原因而打开,并且可防止牙套从容器的开口松脱。在一种具体结构中,第一光滑表面的高度大于外螺纹的高度,且第二光滑表面的高度大于内螺纹的高度。较佳地,第一导向面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第一阻挡面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所成的角度;和/或第二导向面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第二阻挡面与压头或牙套的切线方向所成的角度。较佳地,在竖齿块面向竖齿片的一端上设置有斜面或倒角。这样,在沿锁定防线旋转压头且向下按压压头时,竖齿片能够顺着竖齿块上的倒角或斜面顺利地滑过竖齿块。较佳地,防松脱乳液泵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竖齿片和两个以上的第一竖齿块,将所述第一竖齿片和所述第一竖齿块布置成,当所述第一竖齿片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竖齿块中的一个相接触时,其余的所述第一竖齿片中的至少一个不与其余的所述竖齿块中的任意一个相接触。这样,可确保至少有一个竖齿片不与任何一个竖齿块相互接触或重叠,由此减少竖齿片因长期受压而屈服变形的风险。这可以至少通过如下方式中的一种地设置相邻第一竖齿片之间的角位移αι与相邻第一竖齿块之间的角位移α 2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α^ηα^α^ηα^αρη^+θ或α ι<η α 2- θ ;以及α 2>η α ^ θ或α 2〈η α「θ ;其中,η为自然数,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松脱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脱乳液泵包括: 压头,所述压头包括压嘴; 牙套,所述牙套与安装有所述防松脱乳液泵的容器的开口相连接; 汽缸,所述汽缸的上端与所述牙套相连接,所述汽缸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容器中;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与所述压头相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伸入所述汽缸内的空间中,且所述活塞杆的内孔与所述压嘴的出口相连通; 至少一个第一竖齿片,所述第一竖齿片设置在所述压头的压头套管的内表面和所述牙套的外表面中的一个上,且所述第一竖齿片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从所述压头套管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牙套的所述外表面中的所述一个开始沿所述压头的打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压头或所述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竖齿片的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反的一侧上,且与所述压头或所述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竖齿块,所述第一竖齿块设置在所述压头的压头套管的内表面和所述牙套的外表面中的另一个上,且所述第一竖齿块具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从所述压头套管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牙套的所述外表面中的所述另一个开始沿所述压头的锁定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压头或所述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二阻挡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竖齿块的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反的一侧上,且与所述压头或所述牙套的切线方向成一定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竖齿片的内接圆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竖齿块的外接圆的半径,从而所述第一竖齿片与所述第一竖齿块之间为过盈配合;以及 其中,在所述压头的压头套管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和第一光滑表面;在所述牙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和第二光滑表面;所述内螺纹、所述外螺纹、所述第一光滑表面和所述第二光滑表面被设置成,随着沿锁 定方向相对于所述牙套旋转所述压头,所述内螺纹能够越过所述外螺纹,从而所述内螺纹完全进入与所述第二光滑表面相对应的位置,而所述外螺纹则完全进入与所述第一光滑表面相对应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要武
申请(专利权)人:丁要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