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712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1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容量热风炉,尤其是一种按需供热的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属于烟草调制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炉体、间壁式换热器、烟囱、正压助燃风机组成,间壁式换热器置于炉体上方,烟囱位于炉体顶端一侧,正压助燃风机通过管道与炉体连通;炉体由灰炕、炉膛、炉膛容量调节机构、清灰门、加煤门、燃尽室及炉栅组成,炉栅位于炉体内并将炉体分割,炉栅的上方为炉膛、下方为灰炕,燃尽室位于炉膛上方并与炉膛贯通,炉膛上设有加煤门,灰炕上设有清灰门,炉膛容量调节机构与炉膛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炉膛容量调节机构,根据烟叶烘烤过程中烤房供热负荷的变化,适时调节炉膛的容量,实现按需供热,并确保燃煤充分、高效燃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容量热风炉,尤其是一种按需供热的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属于烟草调制设备

技术介绍
烘烤是决定烟叶品质和可用性的关键因素。先进的烟叶烘烤设备是实现科学的烘烤工艺、提高烟叶品质、降低劳动强度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在烟叶烘烤过程中,不同的烘烤阶段所需要的热量是实时变化的。传统的烤烟热风炉的炉膛容量是一成不变的。在烤房供热量小的时段,炉膛内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捂火,使得燃煤不能够旺盛、充分燃烧。因而,不仅燃煤的燃烧效率及能量利用率低,而且产生大量烟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采用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根据烟叶烘烤过程中烤房供热负荷的变化,适时调节炉膛的容量,可实现按需供热,确保燃煤充分、高效燃烧;不仅可减少燃煤的消耗,而且可有效减少烘烤过程中烟尘的排放,具有节能、环保之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烟叶烘烤过程中烤房供热负荷的大小按需供热,确保整个烘烤过程中燃煤充分、高效燃烧;并有效减少烘烤过程中烟尘的排放,以实现烟叶烘烤作业中的节能减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由炉体1、间壁式换热器8、烟囱9、正压助燃风机10组成,间壁式换热器8置于炉体I上方,烟囱9位于炉体I顶端一侧,正压助燃风机10通过管道与炉体I连通;炉体I由灰炕2、炉膛3、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清灰门5、加煤门6、燃尽室7及炉栅20组成,炉栅20位于炉体I内并将炉体I分割,炉栅20的上方为炉膛3、下方为灰炕2,燃尽室7位于炉膛3上方并与炉膛3贯通,炉膛3上设有加煤门6,灰炕2上设有清灰门5,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与炉膛3连接。所述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由侧板12、套管16、调节杆15、调节手柄17及紧固螺钉18构成;侧板12位于炉膛3内,调节杆15 —端与侧板12,调节杆15上装有套管16,套管16上装有紧固螺钉18,调节手柄17位于调节杆15的另一端。所述炉膛3顶端设有上导轨19,炉栅20上设有下导轨14,侧板12位于上导轨19和下导轨14之间。所述侧板12顶端连接有上滑块11、底端连接有下滑块13,上滑块11置于上导轨19的导槽内,下滑块13置于下导轨14的导槽内。所述侧板12由一层钢板21和一层耐火保温材料层21构成,耐火保温材料层21粘结在钢板21。所述钢板21上焊接有调节杆15。本技术基于烟叶密集烤房的最大热负荷,确定热风炉的最大炉膛容量。设计调节方便、可靠的炉膛容量调节机构,根据烟叶烘烤过程中烤房供热负荷的变化,适时调节炉膛的容量,实现按需供热,确保燃煤充分、高效燃烧。炉膛中燃煤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流经间壁式换热器管内时加热来自烤房的空气,用于产生清洁的热风。从而克服常规烤烟热风炉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热负荷小的时段燃烧不充分、能量利用率低及烟尘排放量大的缺陷。使用时,由烘烤人员根据具体的烟叶烘烤工艺适时进行手动调节。当烤房内的温度高于工艺设定的上限温度时,调小炉膛的容量。当烤房内的温度低于工艺设定的下限温度时,调大炉膛的容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炉膛容量调节机构,根据烟叶烘烤过程中烤房供热负荷的变化,适时调节炉膛的容量,实现按需供热,并确保燃煤充分、高效燃烧。与常规的烤烟热风炉相比,该变容量密集烤房热风炉燃煤燃能源利用效率高,并可有效减少烘烤过程中烟尘的排放,具有节能、环保之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A —A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B— B剖面图。图中:1_炉体,2_灰坑,3_炉腔,4_炉腔容量调节机构,5_清灰门,6_加煤门,7-燃尽室,8-间壁式换热器,9-烟囱,10-正压助燃风机,11-上滑块,12-侧板,13-下滑块,14-下导轨,15-调节杆,16-套管,17-调节手柄,18-紧固螺钉,19-上导轨,20-炉栅,21-钢板,22-耐火保温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由炉体1、间壁式换热器8、烟囱9、正压助燃风机10组成,间壁式换热器8置于炉体I上方,烟囱9位于炉体I顶端一侧,正压助燃风机10通过管道与炉体I连通;炉体I由灰炕2、炉膛3、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清灰门5、加煤门6、燃尽室7及炉栅20组成,炉栅20位于炉体I内并将炉体I分割,炉栅20的上方为炉膛3、下方为灰炕2,燃尽室7位于炉膛3上方并与炉膛3贯通,炉膛3上设有加煤门6,灰炕2上设有清灰门5,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与炉膛3连接。所述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由侧板12、套管16、调节杆15、调节手柄17及紧固螺钉18构成;侧板12位于炉膛3内,调节杆15 —端与侧板12,调节杆15上装有套管16,套管16上装有紧固螺钉18,调节手柄17位于调节杆15的另一端。所述炉膛3顶端设有上导轨19,炉栅20上设有下导轨14,侧板12位于上导轨19和下导轨14之间。所述侧板12顶端连接有上滑块11、底端连接有下滑块13,上滑块11置于上导轨19的导槽内,下滑块13置于下导轨14的导槽内。所述侧板12由一层钢板21和一层耐火保温材料层21构成,耐火保温材料层21粘结在钢板21。所述钢板21上焊接有调节杆15。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由炉体1、间壁式换热器8、烟囱9、正压助燃风机10组成,间壁式换热器8置于炉体I上方,烟囱9位于炉体I顶端一侧,正压助燃风机10通过管道与炉体I连通;炉体I由灰炕2、炉膛3、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清灰门5、加煤门6、燃尽室7及炉栅20组成,炉栅20位于炉体I内并将炉体I分割,炉栅20的上方为炉膛3、下方为灰炕2,燃尽室7位于炉膛3上方并与炉膛3贯通,炉膛3上设有加煤门6,灰炕2上设有清灰门5,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与炉膛3连接。所述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由侧板12、套管16、调节杆15、调节手柄17及紧固螺钉18构成;侧板12位于炉膛3内,调节杆15 —端与侧板12,调节杆15上装有套管16,套管16上装有紧固螺钉18,调节手柄17位于调节杆15的另一端。所述炉膛3顶端设有上导轨19,炉栅20上设有下导轨14,侧板12位于上导轨19和下导轨14之间。所述侧板12顶端连接有上滑块11、底端连接有下滑块13,上滑块11置于上导轨19的导槽内,下滑块13置于下导轨14的导槽内。实施例3:如图1-3所示,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由炉体1、间壁式换热器8、烟囱9、正压助燃风机10组成,间壁式换热器8置于炉体I上方,烟囱9位于炉体I顶端一侧,正压助燃风机10通过管道与炉体I连通;炉体I由灰炕2、炉膛3、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清灰门5、加煤门6、燃尽室7及炉栅20组成,炉栅20位于炉体I内并将炉体I分割,炉栅20的上方为炉膛3、下方为灰炕2,燃尽室7位于炉膛3上方并与炉膛3贯通,炉膛3上设有加煤门6,灰炕2上设有清灰门5,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与炉膛3连接。所述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由侧板12、套管16、调节杆15、调节手柄17及紧固螺钉18构成;侧板12位于炉膛3内,调节杆15 —端与侧板12,调节杆15上装有套管16,套管16上装有紧固螺钉18,调节手柄17位于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1)、间壁式换热器(8)、烟囱(9)、正压助燃风机(10)组成,间壁式换热器(8)置于炉体(1)上方,烟囱(9)位于炉体(1)顶端一侧,正压助燃风机(10)通过管道与炉体(1)连通;炉体(1)由灰炕(2)、炉膛(3)、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清灰门(5)、加煤门(6)、燃尽室(7)及炉栅(20)组成,炉栅(20)位于炉体(1)内并将炉体(1)分割,炉栅(20)的上方为炉膛(3)、下方为灰炕(2),燃尽室(7)位于炉膛(3)上方并与炉膛(3)贯通,炉膛(3)上设有加煤门(6),灰炕(2)上设有清灰门(5),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与炉膛(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由炉体(I)、间壁式换热器(8)、烟囱(9)、正压助燃风机(10)组成,间壁式换热器(8)置于炉体(I)上方,烟囱(9)位于炉体(I)顶端一侧,正压助燃风机(10)通过管道与炉体(I)连通;炉体(I)由灰炕(2)、炉膛(3)、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清灰门(5)、加煤门(6)、燃尽室(7)及炉栅(20)组成,炉栅(20)位于炉体(I)内并将炉体(I)分割,炉栅(20 )的上方为炉膛(3 )、下方为灰炕(2 ),燃尽室(7 )位于炉膛(3)上方并与炉膛(3)贯通,炉膛(3)上设有加煤门(6),灰炕(2)上设有清灰门(5),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与炉膛(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间接式烤烟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容量调节机构(4)由侧板(12)、套管(16)、调节杆(15)、调节手柄(17)及紧固螺钉(18)构成;侧板(12)位于炉膛(3)内,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会龙彭金辉崔国民陈小开杨彪马瑞芳向开根林辩启王浩田盼雨赵高坤黄维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